飞龙镇民间文化艺术之魅力——武胜县飞龙镇魅力系列谈之五
lqd888武胜县飞龙镇民间文化艺术有两大响当当的名片,誉为武胜文化双雄,即竹丝画帘和剪纸。
竹丝画帘采用慈竹为原料,经由破竹成块、挤成竹片、拉成细丝等70多道工序制作而成,然后用蚕丝将竹丝串联起来,再在竹帘上作画,竹丝画帘因此得名。
竹丝画帘的文化起源,可以上溯到汉代。据刘歆的《西京杂记》记载:“汉诸陵寝皆以竹为帘,皆为水纹及龙凤像。”北宋年间,竹丝画帘被列为皇家贡品,饮誉天下,素有“天下第一帘”之称。
现代的竹丝画帘起源于清末,为四川梁山(现重庆市梁平县)画家方炳南所创。方炳南在任成都、重庆和梁平等地“劝工局”(手工业作坊)局长期间,广收门徒,培养了众多的工艺人才,其弟子钟子范任广安县知事时亦曾大为推广此项技艺,故竹帘画在广、武、岳甚为流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武胜县飞龙镇创办了竹丝画帘国营美术厂,国画家唐友余任厂长,生产的竹丝画帘作为高级艺术品,主要服务于外贸。唐友余为飞龙竹丝画帘第一传承人。
20世纪80年代后期,我的初中同学、四川省高级工艺美术师郑才贵,辞去南充工艺美术厂的工作,回乡办起了飞龙美术厂,致力于“竹丝画帘”的研究和生产。他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对在竹帘上作画的技法进行改革和创新,将民间刺绣工艺融入竹帘画中,形成了绣、画结合的工艺特色,丰富了竹帘画的表现形式,使其更具民间艺术魅力,迎来了飞龙竹丝画帘发展的一个高峰期。美术厂工人多达200多人,产品不仅销往国内各大中城市,还远销东南亚各国和地区,年产值达100多万元。2000年,飞龙镇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竹丝画帘)之乡”。郑才贵实至名归地成为了飞龙竹丝画帘第二传承人。
2007年后,受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市场萎缩,订单稀少,到2009年,美术厂工人减少到10多人,年产值不到20万。之后,被迫停产,工人转行,郑厂长也跟着女儿到北京去生活了。
2013年,毕业于广安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系的陈美勰和丈夫、传统艺人许祖金,看到了武胜县打造白坪—飞龙乡村旅游度假区,大力发展创意农业、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业的机遇,成立了卢山竹丝画帘产业协会,建立了竹丝画帘展馆,使其成为白坪—飞龙乡村旅游度假区的一个重要景点。实行“公司+农户”的生产模式,因户施策,动员当地群众参与竹丝画帘代工制作,赚取代工制作费用,并鼓励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特别是广大贫困妇女积极学习技术,投身竹丝画帘生产。夫妻俩通过丰富表现形式和内容,完善线上线下销售渠道,促使生产的竹丝绣画帘、竹帘水彩画、竹丝屏风、丝绣手绢、丝绣围巾等高级艺术品飞入了寻常百姓家,成为美化家居、馈赠亲友、收藏留念的佳品,远销美国、日本、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解决社会就业人员500余人,有效带动周边经济每年增长20%,周边百姓经济收入平均增加800元/月/人,竹丝画帘年产值重回100万元以上。2014年,飞龙竹丝画帘产品荣获“全国休闲农业创意精品展金奖”。陈美勰、许祖金夫妇理所当然地成为了竹丝画帘的第三代传承人。
剪纸,是一种在纸上进行镂空剪刻加工而成的民间艺术。剪纸历史非常悠久,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就通过镂空雕刻的技法在一些树叶、木片等薄片材料上制作工艺品。汉代纸张的出现,剪纸艺术也随之产生。目前发现最早的剪纸是在新疆吐鲁番火焰山附近发现的五幅北朝团花剪纸。南宋时期,出现了以剪纸为职业的艺人。明清时代,剪纸艺术已经走向鼎盛时期。无论是家居装饰,环境美化,还是彩灯花饰、扇面纹饰、刺绣花样等,都是利用剪纸作为装饰再加工而成。
郭沫若在《剪画选胜》一书的题词中写到:“曾见北国之窗花,其味天真而浑厚;今见南方之刻纸,玲珑剔透得未有。一剪之巧夺神功,美在人间永不朽。”这是对中国剪纸南北两大流派及其特点的精准概括和高度赞赏。
武胜剪纸是20世纪40年代兴起的第三大流派,人称西南派。
武胜剪纸既有北方剪纸的苍劲浑厚,又有南方剪纸的灵动纤巧,既有剪纸之技法,又有绘画之风格,形成了线条流畅、手法简练、对比强烈并极具装饰性等艺术特色。其形成大体经历了以下历史阶段。
一是抗日战争时期,河北民间剪纸艺人康文清因避战乱,随夫回武胜定居,将河北剪纸艺术特点注入武胜剪纸中,丰富了武胜剪纸的形式和内容,风格上多了一些北方剪纸的质朴与粗犷,推动了武胜剪纸艺术的发展。
二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一批美术工作者如唐天谷、李思照、王成芝等人向康文清学习剪纸艺术,他们将白描、工笔、版画等技艺融入剪纸创作中,形成了既不同于北方剪纸,又突破了原始师承风格的武胜民间剪纸,把武胜剪纸艺术推向了一个新的发展高峰期,创作了一大批思想性、艺术性俱臻完美的剪纸作品。
三是改革开放解放了剪纸艺人的思想,开阔了眼界,在继承传统技艺的基础上,增加了染色剪纸和剪纸连环画等多种表现形式;将剪纸与新媒体技术相结合,在保留剪纸艺术的风格特点的基础上,制作成剪纸动画或海报等,使剪纸突破了纸的局限,表现形式得以拓宽,剪纸艺术也更现代化。
武胜剪纸自成体系,丰富的艺术成果及其独特的艺术价值得到了社会的高度认可。
2007年,武胜剪纸被广安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2009年,武胜剪纸被收入四川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唐天谷被四川省文化厅命名为“四川手工剪纸(武胜剪纸)的代表性传承人”。2013年,武胜剪纸荣获第四届世界非遗节“中国文化遗产保护最高奖——太阳神鸟”最佳展览奖;2014年,武胜县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剪纸)之乡”。2018年12月,武胜剪纸县级传承人谭志君被四川省乡村旅游协会评为“四川省农村手工艺大师(手工画类)”。2019年,武胜县被评为四川省民间文化艺术(剪纸)之乡;2021年5月,剪纸作品《猴戏》和《文化大篷车进乡村》入选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和上海市人民政府主办的“百年百艺·薪火相传”中国传统工艺邀请展。
飞龙剪纸是武胜剪纸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武胜剪纸流派的形成和发展作出的了重大贡献。飞龙莲花坪村的胡家院子建有剪纸博览馆,有剪纸大院之称。2014年,心连心艺术团小分队来飞龙卢山村张家院子拍摄剪纸艺术。2019年,设在白坪-飞龙乡村旅游度假区胡家院子的武胜剪纸体验基地被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命名为第一批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体验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