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文章:

 

标题 郑板桥与少女茶
正文

话说清朝年间山东有一茶商去南方贩茶,住在南方一茶乡的竹楼上。酒足饭饱后在茶楼上歇凉。茶乡的夜有一种风清翠香,雾轻欲滴的美。突然从远处飘来一阵一阵的凄凉的女性的啼哭声,或轻或重的送入了山东茶商的耳朵里。茶商感到有些悲切,便下竹楼来向店主问道:

“这女人的哭声好凄惨啊,这女人是遇到什么事了?”

店主道:“这家女人丈夫刚刚去世,几年来为丈夫治病花去了所有的积蓄,丈夫一去世这个家就像塌了天,只留下了她和一个十五六岁的女儿。生活实在过不下去了……只好以留宿维持生计。唉——在这穷山僻壤的地方留宿都没有人啊——”

茶商听后,就回到了竹楼上。他躺在竹床上怎么也睡不着,他感到一阵一阵的难受。想来想去他就下了竹楼。

他来到了那女人的家中。他劝了那女人,一定想开,没有过不去的“火燃山”……并让她一定想开,把这个女儿拉扯大,日子会一天一天好起来的……他什么也没做,临走给那女人放下了一笔他的盘缠。

茶商收好了新茶就返回了山东。

两年一晃过去了。茶商有来到了这个茶乡,有住在了此处。休息之余他突然向店主问起了那位死了丈夫的女人。店主略有所悟地说:“奥——奥——你走后的第二年她的女儿也去世了,她——也远嫁他乡了,奥——对了,她临走时送来一包茶,让我送给你。”说着就找出了那包茶送给了茶商。茶商只感到这女人可怜,便把这包茶放了起来。几天后就离开了这里。

茶商在返回的路途中,由于天热行急在一个旅栈上病倒了。店主找来了当地的有名的郎中医治但效果不佳。茶商病入膏肓,奄奄一息。

这时店主问茶商:“你贩茶这么些年就没有点救命茶?”

茶商说没有。但他突然想起了那女人送他的那包茶,说:“我有一包茶,但不知是什么茶……”说着就让店主找了出来。

店主拿出茶后,一看是好茶,便马上下上了一壶,浓浓的,瞬间一股特殊香味就溢了出来,店主想可能就是这种茶!便立即让茶商喝了,又下一壶,连饮了三壶后,茶商的病渐渐地好了起来。

这么灵的茶!茶商便问这店主。店主说:“你贩了这么些年的茶怎么这一事你不懂?这是一种“贡茶”,是用少女的生命换来的。”

茶商真得不懂。店主就讲了这种茶的来历:这种茶叫“贡茶”也叫“少女茶”,是未婚少女每天天不亮时到山上用嘴采的,采下后含在嘴里,回后吐出,一口一口的含,采完这一斤茶,这少女的血气和神气就都被这一斤茶吸收了。少女的身体往往会垮的,大多救不过来的。这种茶是上贡到皇帝那里的宝啊。

茶商这才明白,他的生命是一位少女的生命换来的。

几天后,茶商就离开了这里。

茶商回到山东家乡后就把此事和家人说了,家人很感激南方人特别是这位女人的德行。同时这件事也改变了这位茶商的人生观,他本着“我有德与人不可不忘,人有德与我不可忘”的教诲就不再说他怎样对待那位女人的事了,但他时刻想着这位女人和她死去的女儿。

茶商把剩下的少女茶带回后自己就不再享用,他用这种茶用于那些贫寒的人们,先后救了好几条人命。从此他的茶商店铺名声远扬,生意特别兴隆。几年的功夫他的茶店商铺发展到了上百家,河北都有了他的商铺。

当地有一官宦人家,也是一户大财主。他的老父突然得病,请了京城的名医都效果不佳。当他们听说后就托人上门来买。其实茶商已没有那少女茶了。但那大户人家不信,并要出高价买茶。这种情况下,那大户人家怎么也不相信茶商的解释。在实在没办法的情况下,茶商就拿出了他最好的一种茶分文不要地送给了那大户人家以应付此事。

但此事本是好意却惹来了大的麻烦。那大户人家的老太爷子喝上茶商送来的茶后,病没有好,几天后就去世了。这大户人家大怒:说家中老爷子的死是喝了茶后毒死的,便把这茶商告到了县衙。

话说也巧,此地的知县就是大名鼎鼎的郑大老爷——郑板桥。

郑板桥接过此案后,了解了情况,便进行断案。

郑板桥在大堂上问:“你家老爷子是什么病?”那人说“是连续高烧不退。”郑板桥问:“吃过几个大夫的药?”那人说:“半月来用了当地的名医两人,用了京城请来的名医的药。”郑板桥问:“效果如何?”那人回答:“不好。”郑板桥问:“那怎么说是喝了茶后被毒死的?”那人说:“喝了茶后不一会儿就咽了气。”

郑板桥灵机一动问:“你把茶拿来我看看(郑板桥就怕他说茶叶没有了,茶没有了这案就不好破了)。那人就很快的把那茶拿了回来。

郑板桥立即让人拿来开水当面把那茶下到了茶壶里。面对衙门大堂上的人说:“谁来喝?”

事情来得突然,谁都不敢上前来喝。这时茶商站了出来要喝。郑板桥说:“站住,谁都不许喝。”说完,郑板桥当着众人的面端起那茶一口一口地喝了。大家都目瞪口呆。这时郑板桥说:“把纸和笔拿来。”

郑板桥立即在纸上写下:

生老病死是人生,

一壶茶叶出人命?

此案今天我来断,

吾用吾命见袍龙(见皇帝)。

便宣布此案结束。

这户人家不服,便利用在京城的关系告到的京里。人命关天的大事,京城很重视,就派一人来的山东潍县督查此案。

当然接待的是潍县知县郑板桥大人。郑板桥把判案的经过向京城来的官员汇报后,说这案不能翻案了。京城的官员正好筹备他母亲的安葬之事,心急如焚的,并想为他老母立一块碑,正想请一位著名的书画大家写一碑文,遇到了郑板桥那他很是高兴,便让郑板桥题写。板桥立即答应。就写了碑文。但郑板桥又画了一副画让那京城来的官员刻在该碑的后面,题了词又得画,那官员很是高兴。便急匆匆回京了。

这幅画是这样画的:一条小河,河边有一片竹子,河里有几只鸭子游动着。

碑立好后,有一宦官到此看出了“破绽”,就向那官员说了:“你让郑板桥骂了。”那官员问怎么回事?那宦官说:“你看看,在碑后面有竹子有鸭子,这是背后用鸭子“戳”的意思。”

那官员大怒就背后坏郑板桥。正好郑板桥开仓放粮赈灾百姓。这样犯了皇规当年被贬官。

郑板桥贬官后。这位大茶商也变卖的家产,为那采茶的少女立了一座牌坊,这就是潍坊庵上的那座著名的牌坊:天下有二坊,除了兖州是庵上。牌坊别具一格,堪称一绝:鸟笼里的鸟一有风会动。

随便看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

 

Copyright © 2000-2024 sijig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6 2:17: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