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文章:

 

标题 乡会
正文

近日路过某乡镇,见正在过物资交流会,便想去街头巷尾转悠一圈,感受一下乡村里一年一次特有的热闹与繁荣。

也许是由于深秋处处落叶遍地的缘故,街道里的行人似乎比往日并没有增加多少,两边的店铺依然我行我素的开张着,并没有因为过会而带来更高的人气。老街道的戏院已经废弃,唱戏用的舞台是用蓬布搭建在一片空旷的准备开发的荒地上,戏院里满是枯草,稀稀拉拉坐着一些年老的观众,虽然戏台上鼓乐齐鸣,唱腔婉转,但戏台下看戏的氛围仍觉得十分的冷落。倒是赶来的商铺,什么卖服装的、卖日用品的、卖食品的、照相的在舞台四周搭起了一排又一排的大棚,显得十分的壮观和热闹。来来往往跟会的人就这样大睁着眼睛转悠着,把里里外外的商铺全部转到,并不见得非要买个什么东西。

出得街口,见一摆麻花摊的,忽心想好几年也没吃过麻花了,买一个吧,权当为了童年的记忆。于是,要了一个麻花,一边走一边“咯嘣咯嘣”地嚼起来,满嘴的油香味把思绪拉回到童年时代。

小时候过会,麻花油饼可是街道里摆摊的重头戏,往往有二三十家之多。过乡会时若走亲戚,买上五六条麻花用麻纸一包,便成尊贵的礼品了。对我们孩子来说,待爸爸每人发上一元的“会费”后,便在手里攥得汗津津的,东瞧瞧西望望,看谁家的麻花大,颜色好,看准了,就依依不舍的递过钱去,换回一个麻花和一张五角钱,洋洋得意的跑进戏院,一边慢慢享用这油漉漉的美味,一边欣赏戏台上的秦腔。

上中小时,戏院就在学校的斜对面,放学后,我便第一个钻进人群中,一直挤到戏台前面,找个位子在地上蹲下来,认真的看起戏来。那时,看夜戏的人很多,常常把整个戏院围的水泄不通,听说有些乡镇若请了西安研究院的戏,看戏还要“凭票入场”呢!由于小时候文化活动单调,秦腔是乡村唯一的文化活动,耳濡目染,从小对秦腔有着一种独特的感情,一年就这么一次,一定要抓住机会看个够,看戏看不到拉上幕布,喇叭里说:“观众同志们,明天午场演出……,晚场演出……”绝不罢休,从不错过一场戏,即使遇到下雨,也会坚持到底,所以对大部分戏里的情节记忆犹新,看多了甚至对唱词也耳熟能详了,比如《周仁回府》中的“冷凄凄荒郊外哭妻几声”,《铡美案》中的“王朝马汉喊一声”,《三滴血》中的“家住在五台县城南五里”等等,往往演员们在台上唱,我在下面跟着调子胡哼哼。

刚上初中那会,黑白电视尚未普及,农村人对秦腔甚是着迷,一年才一次的乡会自然无法满足我们看秦腔的愿望,于是,常跟着大人们步行着翻山越岭,到几十里外的陕西省麟游县天堂乡看夜戏,等夜戏散场,高一脚低一脚往回赶,一边走,一边还津津有味地评论扮什么角色的那个演员唱的好,扮什么角色的那个演员的枪耍的棒。回到家时,往往已是凌晨两三点钟,脱了不知是被汗水还是露水浸湿的衣衫,躺在炕上还激动的睡不着觉。

有时,村上也铺摆开唱戏,请的多为民间的小剧团或者木偶剧团,有时甚至是皮影戏。舞台就搭在村部的大院里,戏还没开场,四个呈十字型的大喇叭里播放的秦腔录音吼得地动山摇,任你想在家里呆也呆不住,大人小孩子们都跑了来,村部大院就成了欢乐的海洋,有的老年人捋着胡子笑迷迷的说:“时代真好啊,大戏都唱到咱家门口了!”

后来,随着电视和影碟机的普及,秦腔蝶片进入千家万户,想看秦腔时只需遥控器一按,名家的唱段便跃然于屏幕上,任你一遍遍尽情的欣赏,待欣赏的多了,再站在戏园中看戏,竟能对人家的演出指出一连串的问题来,再往下看的兴致便索然无趣了。

如今,人们的文化生活丰富多彩,网络、大屏幕电视、投影仪等先进的视听及信息设备无不展示着时代的发展和经济的繁荣,乡会已不再是人们盼望看戏与购物的主要方式,秦腔这一传统而古老的文化活动形式渐渐的被年轻一代人淡忘了,每逢乡会,只有中老年人依然手提凳子,于戏院中追寻童年的记忆。

随便看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

 

Copyright © 2000-2024 sijig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6 11:5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