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悲秋与文人 |
正文 | 万物复始,四季轮回,又是一年秋日时。秋自古便有一种悲情。微黄树叶,寒风略起便是这南国秋日的景象,未有狂风扫落叶,万物皆凋敝,虽不明显却也能让人感到一种萧索。 秋之悲情从何始不得而知,文人自古多悲秋,于秋每多兴怀之作。可能自宋玉“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秋日就怎么也逃不出一个悲字,也许是文人于秋日的焜黄华叶之衰想到了自身之际遇,毕竟文人自古也是逃不出坎坷二字。坎坷的人身际遇与衰落的秋日景象完美结合也就产生了秋日的悲情之作。 古代文人大多有着大丈夫当以天下为己任的情怀,有一种忧国忧民之心,想着济世治国,然而受用者,寥寥无几。对于文人仕途才是正道,无论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陶潜,还是“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李白,亦或是"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的柳永他们的第一志愿都是入仕为官,只是不才明主弃,无人用之,才归园田居,寄情山水,纵情天下而已。纵把名利看穿,却总有些许郁结在心中,不吐不快。于秋日时秋风瑟瑟,落叶纷纷引起自身的共呤。 春夏秋天,万物生长衰落本是自然,春之生机,夏之热烈,秋之萧瑟,冬之静默确被文人赋予了各自特殊的意义。秋的萧瑟就便逃不过悲字了,秋便成了文人郁结的寄托与宣泄,对于秋这未尝不是另一种悲情。草木本无情,奈何文人总多情的寄情于他们。虽然悲秋并非文人对秋的全部感情,刘禹锡也有“我言秋日胜春朝”的赞秋之言,但自古逢秋悲寂寥却是他也没有否认的文人悲秋情节可见一般。 人们对于这种悲秋之文却有种钟爱,不可否认有先贤文字打动的原因,但是人们的悲剧情节却也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或许是人世坎坷让人们有感同身受之情,也可能是悲剧总是更能动人心魄,悲情人物总是更能让人动容,死去的英雄永远比活着的英雄更来的让人感叹。 秋若有情当作何感想,生命衰落本是自然,与他何干,千古悲秋之情他又当如何承担,种种失意,失落,失败他当如何面对。千古文人,忧国忧民之情,悲呤于他何其不公。若知悲秋,秋天当是一种怎样的悲哀? |
随便看 |
|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