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入兴贵闲 |
正文 | 刘勰在《文心雕龙·物色》篇中,曾指出创作中常有这样一种情况:当作家们描写自然景物的时候,有的人仿佛漫不经心却能写得恰到好处(“率而造极”);有的人用尽心思却仍相差甚远(“精思愈疏”)。于是他提出:“是以四序纷回,而入兴贵闲”。意思说,虽然四时景色变化纷繁,但要引起诗人的感兴,却贵在内心的闲静。这里固然有刘勰所属的封建士大夫阶级追求闲情逸致的美学趣味的一面,但也道出了文学创作中一条重要的心理活动规律,值得认真探讨和研究。诚然,创作需要生活、需要思想、需要情感,需要作家通过艰苦磨练而获得的对艺术技巧的把握。但是,当这些基本前提具备之后,如何使作家平时的各方面积累在临文之倾“如万斛泉源,不择地而出”(苏轼语),则有赖于作家的思维器官—大脑这块高度发展的物质的即时工作状态。只有排除冗繁事物的干扰,保持心神的清虚澄澈,凝神专注于自己的对象,才能把握对象的意趣和神韵,迸发出睿智的思想火花。因此要求作者从与创作无关的琐事中摆脱出来,全身心地投入到对对象的观察与体验,这可以说是“入兴贵闲”说的第一层涵义。 “入兴贵闲”说的另一层、也是更为重要的涵义,则是告诫作家不要用“非要写出点什么来不可”的紧迫心情来催促自己,不要使自己的身心总是处于一种勉为其难的被动状态。相反,作家应该抛弃精神上的重负,以一种悠游闲适的心情,去尽情领略生活中美的情趣、美的意境。在这种不期然而然的境界中,一些美的意象、美的构思,往往会突然涌上你的心头。德国古典作家歌德在1832年的一次谈话中,曾经批评有些青年人一心追求鸿篇巨制,以致弄得自己心疲神惫,失去了生活的乐趣。他说:“如果作者每天都抓住现实生活,经常以新鲜的心情来处理眼前事物,他就总可以写出一点好作品。”(爱克曼:《歌德谈话录》)歌德的这个意见,与刘勰的“入兴贵闲”说,是相通的。 文学创作是一项需要呕心沥血的艰苦的精神劳动。但是,在文学创作中却又不能一味地殚精竭虑、苦思蛮干。美妙的灵感往往于从容闲畅时获得。这,恐怕正是艺术创作的一条辩证法则吧。 |
随便看 |
|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