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达摩面壁 |
正文 | 面壁,对于佛教徒来说,是一种严肃庄重的事情,是静修参禅做功课的重要方式。一个人面对墙壁,没有人跟他说话,他也不能听MP3,更没有电视看,一定难熬那无穷无尽的无聊的时光。崇佛者,为了成佛悟道,愿意苦修的,吃一点寂寞无聊的苦,他们是不在意的。对于一般象我们这样的凡夫俗子,那就是苦难当头,苦不堪言的事情。难怪学生犯了校规,老师要用“面壁”来惩罚学生的。学生们也都怕吃苦,“也就再也不敢了”! “达摩面壁”,是一个流传很广,很久的一个故事。故事是禅僧的前辈们编的。故事说: 二十八代佛祖菩提达摩,在梁武帝时代,从印度出发,渡海东行,到了广州。到了广州,达摩舍筏登岸,就受到了剌史萧昂的欢迎。随后,达摩他来到金陵,见到梁武帝萧衍。梁武帝萧衍是一位舍身同泰寺、笃信佛教的天子,达摩以为梁武帝是一位“堪称法器”的大士,就使出了禅家的机锋,与梁武帝说法。 梁武帝问达摩大师:如何是圣谛第一义?摩云:廓然元圣。帝云:对朕者谁?摩云:不识。帝不契。 梁武帝听了达摩两句没头没脑的话,便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达摩因此大失所望。只好化苇为舟,渡江北去,跑到嵩山少林寺去了。达摩在在那里面壁而坐,一坐就是九年。达摩默坐静想,连小鸟在肩上筑巢都没有察觉。最后西去回老家南天竺去了。 “达摩面壁”,一坐就是九年,真的是绝世的坐功!难怪“达摩面壁”成为佛门的佳话,成为想成佛的人的模仿学习的精神榜样。且不说面壁能悟出多少禅理佛道,只是坐在一堵墙壁面前,远离生动活泼,生机盎然,五彩缤纷,红尘滚滚的人生,在那里苦思冥想,苦不堪言地煎熬,就已经是佛法罩身的人才能做到的事情。可想“面壁”这样的静坐苦修,要克服多少物质的诱惑,战胜多少精神的折磨,是一件多么高不可攀的壮举。 达摩为什么要去面壁呢?是不是达摩与梁武帝谈话以后,忽然反省自己,为什么梁武帝听不懂自己传达的佛法?还是自己对佛法的精髓体会领悟不够深刻?总之,达摩从此去少林寺面壁坐了九年,大概这九年就在想这个问题。达摩想了九年,结果如何呢,大概是想明白了,也可能什么也没有想明白。面壁九年,太伟大了,有没有结果已经不重要了,伟大的是达摩九年如一日,实在是太难太难了啊!忽然想到现在孩子们读书,死读书,除了必须面壁九年,家长们还千方百计,要孩子们面壁十几年才算罢休。也算是达摩面壁精神,大有人继承发扬光大。 达摩悟禅,是要脱离社会生活,通过心不旁鹜的独自瞑想,忘却人间的烦恼,金盆洗手,退出江湖,境界高尚的,自救渡人,皆大欢喜!要学佛,就要向达摩学习,面壁静坐,参禅悟道,冥思苦想,胡思乱想,或者什么也不想。不过,既然面壁,肯定不能去享受声色犬马,必须戒除七情六欲,必须在清心寡欲中体会“跳出三界”,不食人间烟火的味道。清修到底是什么样的境界,达摩没有向人就过,诚心向佛的诸位,可以去面壁,自己去体会吧。 参禅,悟禅,是要寻求佛学“出世”的智慧。这种智慧是解脱个人烦恼的智慧。不是怎样去享受人生的智慧,不是为人民服务的智慧,也就是说不是“入世”的智慧。一个积极面对人生的中国人,追求知识,寻求真理的时候,传统的做法,不是苦苦的思索就够了的。实践出真知。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老在那里学,一定会使你更加迷惘,应该积极思考。如果只是思索,也不能明白,取得进步。孔子说:“吾尝终日而思,不如须臾之所学也”,要得到知识,变得聪明,应该在对什么问题有不明白的时候,应该学习,向书本学习,或者向人请教,向社会学习,同时也要思考。也就是说要学习与思考并重。大师孔子教导说,要“学而时习之”,就是说要学习,要行动,不能仅仅在那里做思想家,面壁苦思苦想。 哲人说,人生总有七八不如意。因此,在你被各种苦闷烦恼困拢的时候,躲开人群,对着墙壁坐在那里,什么也不想,或者坐在那里胡思乱想一通,或许可以借此渡过那段难以越过的坎坷。面壁一下两下,自我调节一下心态还是很有意义的。 |
随便看 |
|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