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闲散,尽管如此 |
正文 | 周一清早信誓旦旦与同学们地说着集体朝会时李老一定会表扬我们班,在上一周值周时表现的多好啊。但是从集会直到散会,李老丝毫没有提那么半句。我们没什么话好说,也落不到置于一个什么失望的地步。 或许是被时间扑了空,她忘记了我们班值周时她是带有如何满意的笑容;或许这真的很正常罢、做好做极致是我们的本能,是我们的义务。 很久很久以前无聊之时随意翻看了李林果的“大随笔”。我实实在在的是无语了。慢慢的有很多人都开始围观起来,我们一致的先是被李林果千篇一律的“大随笔”作为标题和“今天我十分高兴”作为结尾而震惊。然后是无奈。渐渐的感受到的又是一种放松与发自内心的快乐。想想那个潇洒哥每天在校不过都是笑得很单纯很傻气。然后是蒲老说全班就某同学没穿校服时坐在最隐蔽的角落的李林果将桌子一拍,蹦出一个洪亮的普通话声音“还——有——我!”并在政治课时好不羞涩的说着“我参加过所有劳动”。 他总是能够如此一鸣惊人。呵、但还是比较欣赏他的随笔,尽管写的很没心没肺,几乎都是A-甚至是B。但是却让人看到了一个最朴实,真实、最单纯的他。让我们开怀大笑的也是那个CF为封面的随笔。 所谓平平淡淡才是真。 能够把心境放开阔一点的却是很好的。 我想,闲散闲散就好。 余秋雨的《千年一叹》有这样一句话,至今让我记忆尤深—— “干净的痛苦一定会沉淀,沉淀成悠闲。悠闲是痛苦的补偿,痛苦是悠闲的衬垫。” 之所以说那痛苦是干净的,因为其痛苦单纯而明晰。 希腊就是那样让我无从以任何批判性的语气或好或坏地去评论些什么的一方净土。那儿无时无刻弥漫着悠闲。与埃及、两河、印度等古文明相比,希腊是在被奴役较长的时间保持了痛苦,直到现在早已沉淀成了习惯性的悠闲。 他们可以将自己的生活变得足够闲散,他们更可以在雅典地震时仅仅是依赖着路上来来往往的行人的表情来获取安抚。这是其他无法替代的,更是都学不来学不会的。唯有历经过痛苦的文明的他们,悲剧训练了他们冲高的痛苦意识,再加上那种理性精神,我似乎更加感觉到了他的不着污尘。 希腊总是这样,让我感觉是如此的神奇与高尚。希腊并不富裕,可他们从不过于的在现实中追求物质,对于这些,他们比任何人都开轻,可是,也就是这样的人,却比任何人都自重。到这时,我不会说哀希腊,多的是略带佩服的目光。 应该这样罢,闲散。 是将自己尽可能在每一次看开,心里平静些许。 但是体育课仍要保持充沛的精力去跑步、打球。在该做什么事时就一如既往的做到极致。是罢。绝对不能够将追求的闲散走向疲惫和木然。 因为闲散只是抱有的一种心态而已,仅此而已。 就好比希腊永远都不能够失去健康一般,我们都有着各自不同的理由,而希腊,因为它是奥林匹克的故乡。这是无法改变的事实,过渡了的希腊,也仍是拜伦、苏格拉底曾驻足之地。 …… 闲散如此,却又不经意间忆起一个人说的“慵懒”。 请原谅我,毕竟我也无法像一些人赠予的称号“词典”一般真那么有能力。起初刚看到这个词时,我也无法确切形容自己当时的心情。从字表面来给我的第一印象,我感觉它是贬义的。只是感觉它是贬义的,确实有很多不相符合。但是后来看了紧接着发过来的解释,我稍微释怀了罢。 尽管还是有些不解聊个天给对方的感觉是这样的,但是好奇心作祟我也重新查了一遍关于“慵懒”。有好有坏。一共就那么两个段落,可谢谢那个人把好的段落留给了我。现在突然想起,大概“慵懒”和“闲散”都有许多异曲同工之处罢。看开,经常强调无能力完成却无比渴望、无比向往的看开。然后,这就是一种心态。是罢。 闲散,论闲散也好,论慵懒也好。 我也懂得了很多。 不过如此。尽管如此。 |
随便看 |
|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