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语言运用 |
正文 | 人际交往中,语言最基础的,也是最难运用的 。 语言是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当年烛之武一人之力劝退秦军,全凭语言的巧妙运用,既让秦伯知道攻郑的后果,又不使秦伯反感。若烛之武语言运用不巧妙,那后果不堪设想。当今虽然没有战役,但语言运用依然重要。 我们今天把俄罗斯的前身叫做“前苏联”就好比把清朝叫做“前清”。苏联只有一个,无所谓前后,若把历代王朝都加一个“前”字,那么先秦和后秦是否要改称“前先秦,前后秦”呢?或者关于天气预报“晴到多云有时阴”不是更准确吗? 此类语言运用上的矛盾在生活中还有很多。能把语言运用好才算得上是一个合格的中国人。但现今许多所谓的作家连语言都表达有误,真是徒有虚名。特别是一些网络作家,语言繁杂无重点,写历史型小说还有很多现代的语言,真是文坛的一大悲剧。对于语言的运用,方文山算得上一位文学艺人。方文山的歌词,古今结合,节奏协调,每句词都蕴含情感。比起网上自吹自擂的“新人”,强上百倍。 方文山虽然在语言运用方面有所成就,但是还比不上一人——鲁迅。提到鲁迅,争议很多。许多人读不懂鲁迅的文章,这就是鲁迅先生语言运用的巧妙所在。鲁迅的语言并无华丽的词藻,也无诗情画意的句子,表面上平淡无奇,但实质意义深刻。在古今众多文人中,鲁迅的影响很巨大。鲁迅发扬了语言朴实的美。道出人民心声。“有谁从小康人家坠入困境的么,我以为在这条路中,大概可以看清世人的真面目”《呐喊》,一句话道出社会情况,人民心声。语言简练,富含情感。试问,有谁对语言运用高过鲁迅的? 可惜近日教育改革,认为鲁迅是个无风度,无感恩之心的人,要减少鲁迅文章。从与时俱进的角度讲,鲁迅文章不是不可以减少,但有些力主减少派要求将鲁迅文章从中学课本里删除。鲁迅的一些观点在今虽然不受用,但鲁迅的语言艺术却是永恒受用的,鲁迅先生的文章有很多不同的写法,文中一些语言的运用都是精妙的,如《孔乙己》,《社戏》 等。均不是千篇一律的文章。我们学习的是鲁迅对语言的运用,既是一位大家,为什么要删除呢?删了又换谁的作品呢?又有谁超过鲁迅呢?虽然现在的人不再用文言文讲话,但后世语言都是从古文演变而来的,我们既要掌握好当代的语言交流技术,又不能忘本。古今语言相结合,岂不是更好我们既是中华民族,就当运用好自己的语言。做一个名副其实的中国人。 |
随便看 |
|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