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文章:

 

标题 秋日登高偶感
正文

秋日登高偶感

育苑春泥

人们常说,登高望远,触景生情,此言不谬。“人是会思索的芦苇”,尤其是在山顶处更是如此。

正值深秋时节,霜叶醉染,秋意浓浓。清晨,我信步登上了市区内的一座小山。在凌霄阁上凭栏望去,山下景物尽收眼底。虽无“一览众山小”的豪气,也无“山高我为峰”的大气,却颇有些“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自得。远离了车水马龙的城市喧闹,融入到美丽的大自然中,与树木花草来个亲密接触,内心里自然就多了几分久违的恬静与淡定。

古人说:“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何也?只因高度所致也。窃以为可改为“登高而思,脑非加大也,而思之甚远”,也有其道理。站在高山上,居高临下,俯视扑入眼帘的景物,任思绪像天马行空一样飘忽来去,这是何等惬意之事?

极目望去,山中已是秋色一片,黄叶点点,半山腰却伸出一簇簇红叶,红得格外耀眼,好似火苗在不停地跳动。恍惚之间,我仿佛看到了六盘山上蜿蜒而行的红军队伍,我又仿佛看到昔日太行山上的抗日烽火映红半个天。好似面面红旗招展,又好像烈士的鲜血点点。

人生苦短,犹如白驹过隙,在现实生活中,人们离不了“高”,也不可缺少“低”,应该处理好“高”与“低”的关系。在生活中,人们的理想追求要有高度,思想境界要高,人的思想品德要高,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要高,但在做人上要保持低调。人的目标可以定高,但起步却要从低处开始,一步一个脚印。

有句话说得好,“思想决定高度”。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既要学会仰视,又要学会平视和俯视,也就是说,对科学真理和客观规律要像站在山脚下仰视山峰那样,做到“高山仰止”。在人际交往中对待他人要学会平视,平等待人,不能傲气十足、目中无人。在看待问题、分析事物的时候,人们就要像登上高山一样,高屋建瓴,站在最高点上进行俯视,这样才能认识到事物的全貌。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登上高山,视野开阔,心旷神怡,不禁浮想联翩起来。是啊,历览中国历史的长卷,曾出现过多少圣人先哲、仁人志士,有些长期被人们所“高山仰止”,顶礼膜拜,如孔夫子、周公、召公等人,然而共产党的诞生,标志着一个崭新纪元的开辟,焦裕禄、孔繁森、杨善洲、沈浩,成为人民心中永远耸立的大山,英名常在,浩气长存。

在登高的路程上,我们还要坚定自己的目标不动摇,即下定决心一定要一鼓作气登上山顶。切莫要迷恋两边诱人的景色,走两步,歇一步,走走停停,导致最后冲刺目标的力量消耗殆尽,而且这种三心二意的散漫状态会影响你的目标实现。越是离目标最近就越是最为困难的时候。

我忽然联想到红色经典电视剧《江姐》,那些在白色恐怖中坚持地下斗争的革命者不也像是在登山一样吗?江姐正是把坚定的革命理想、信念融化在心中,为了千千万万劳苦大众的翻身解放,置生死于度外,朝着革命的目标奋力攀登、前行,大义凛然,坚贞不屈,铁骨铮铮,如同傲霜斗雪的红梅绽放在仅距胜利的山顶数步之遥的地方。她到生命的最后时刻仍然微笑着,笑看蒋家王朝的最终覆灭。

我又想到了现在正热播的电视剧《焦裕禄》,那位扎根于群众之中,心系百姓疾苦,情牵百姓安危的党的好书记,一身正气,两袖清风,治理“三害”,鞠躬尽瘁,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身先士卒不畏难,“敢教日月换新天”,展示了共产党人的高尚情操,也展现了党的好干部那如山一般深沉而博大的情怀。

“登高必自卑,行远必自迩。”在人生的路上,无论是登高望远也好,还是行万里路也罢,我们都要稳稳当当地迈好脚下的每一步,留下一个个坚实的脚印,做到“目标心中记,双脚稳步移”,把一串串脚印一直连向崇高的人生目标。

随便看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

 

Copyright © 2000-2024 sijig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5 10:54: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