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花间酌,醉明月 |
正文 | 花间酌醉明月 育苑春泥 夜色深沉,月明星稀,万籁俱寂,凉风习习。月华如水,顿时倾洒碎银一地;秋虫奏乐,高一声低一声鸣叫不息,好似弹奏着美妙而迷人的乐曲,几许鸣音,为初秋之夜平添了几分静谧,几分神秘。 静静秋夜,声声虫鸣,月明,虫鸣,有声有色,相映成趣。“更阑月入户,皎若舒白练”,月光倾泻进来,斑斑驳驳,如梦似幻。置身其中,忽有“月下一壶酒,花间好赏月“之思,此时,饮于花间,酌于月下,且饮且赏,不也快哉! 月升月落,月圆月缺,循环往复,周而复始。古时的明月今安在?今日的明月明日可否再现?古往今来,皎洁的月光之下,究竟拉开了多少感人肺腑、令人难忘故事的一个个大幕。明月为证,萧和月下追韩信,月下老人牵红绳;明月为证,月光之下,曾有过寒光闪闪的惨烈厮杀,也曾有情侣恋人缠绵悱恻、海誓山盟的倾诉…… 自古以来,人们对明月情有独钟。嫦娥奔月,一个古老而动听的传说,为明月增添神秘之色,那“高处不胜寒”的广寒宫、玉兔、金蟾、桂花树、吴刚,还有嫦娥,呵呵! 忽想起《红楼梦》里香菱学诗一节来了,那香菱“苦志学诗”,为描写月色“精血诚聚”,终在梦中得到佳句,其诗云道:“精华欲掩料应难,影自娟娟魄自寒。一片砧敲千里白,半轮鸡唱五更残”,无有一“月”字,但句句与“月”有关,正是“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又想起月下的“贵妃醉酒”来了,体态丰盈、妩媚多情的贵妃醉眼朦胧,望那明月,但见“海岛冰轮初转腾,见玉兔又东升”。然而,在马嵬坡,三军哗变,唐明皇忍痛割爱,赐死贵妃,才留下了肝肠寸断的长恨歌,“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 从李白的“举头望明月”,到苏东坡的“明月几时有”,明月俨然成为人们心中挥之不去的精神寄托,或思乡,或怀旧,或想念亲人,或托物言志,成为人们深深萦绕于怀的情愫。佛经也云:“譬如有人见月不现,皆言月没而作没想,而此月性实无没也”,月亮不因你肉眼未看到,就是不出来了,明月常在我们心中。 一轮明月挂中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感受。“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品味的是一缕客愁的滋味;“寒月悲茄,万里西风瀚海沙”,戍边将士品味的是大漠冷月下的漫长孤寂;“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奔走在远方的游子品味的是百感交集的乡愁;“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修禅悟道者品味的是红尘之外的空灵洁净;“淡月淡云窗外雨,一声声”,恋人们自然品味的是离别思、相思情…… “月上柳梢头”之时,有人相约于黄昏之后,不见不散;“床前明月光”之时,也有人辗转反侧,月色倾洒“照无眠”。可见,还是苏东坡说得对:“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此事古难全”啊!大凡世间万物,人世百态万象,十分如意之事,尽善尽美,犹如十五的满月一般圆满,可谓是少之又少,可望而难求的。 是啊,“辛苦最怜天上月。一昔如环,昔昔都成玦”。月挂中天,余辉洒遍,不管是上弦月也好,也不论是下弦月也罢,都无法替代一轮圆月在人们心中的位置。一轮圆月,美轮美奂,寓意着美满、团圆、圆满,成为人们心中的最爱。人们把平时最为喜爱的花儿和月连在一起,“花好月圆”就成了美好如意的绝妙好辞,人们把诸事顺利、尽善尽美的美好愿望一股脑地寄托进去。 “日中则昃,月满则亏”,正像花儿无百日红一样,月也有阴晴圆缺,月儿常有,而一轮满月则不常有。因而,人们在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中,理想目标可以是“一轮明月”,但实际结果不一定是那轮明月,亦或是稍有缺口的明月,过分追求不切实际的结果,只能是“水中月”、“镜中花”,所以,老子说:“知足者,富也”、“知足不辱,知止不殆”,言之有理。 月色溶溶,虫鸣声声。花架之下,把酒赏月,酒酣耳热之中,朦朦胧胧之间,只见微风拂过,“风吹仙袂飘飘举,疑是嫦娥下人间”,目睹此景,不禁吟道:“明月清风此夜,人世几欢哀”。 写于2012年8月28日 |
随便看 |
|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