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长篇小说乱云润生第一百七十五回 |
正文 | 长篇小说乱云润生 第一百七十五回 乱云润生 第二十七章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神州困窘中探求变革 上回叙述,1901年9月7日李鸿章代表清政府,与11国洋寇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辛丑条约》。 辛丑条约进一步加强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全面控制和掠夺,表明清政府已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标志着中国已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本篇小说是从1900年写起的,1900,这一年对于中华民族具有非常特殊之意义;炎黄子孙遭受外来侵略,首都沦陷,紫禁城被占领,华夏百姓遭受惨无人道的烧杀奸掠,八国洋寇罪恶滔天,令人发指、罄竹难书,如此血海深仇,生活在这片土地的神州儿女定世代铭记。 五千年以来,中华民族血脉子孙生活在这个地球上,被任人宰割、肆意欺辱、国破家亡,生不如死,无地自容悲惨瞬景,史上无以复加!华夏儿女奋勇抵抗洋寇,保家卫国可歌可泣!1901年,八国洋寇强迫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中国彻底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华民族炎黄子孙要世世代代铭记这段极为悲惨的历史,年年讲、代代讲,誓讲叙五千年!当今有些读者,尤其青少年,沉迷于游戏或毫无意义的穿越云山雾罩胡编滥造小说,来消磨宝贵时光,漠视历史,忘记祖先,不晓中华民族是怎样承前启后励精图治而成长到今天的! 寻根问祖薪火相传,祖先留下基因,铭刻永恒信念;落后就要挨打,国贫软弱就被人欺!从那时起的100余年,华夏儿女,知耻后勇,代代接力,百折不挠,扛起民族复兴大旗前赴后继,谱写着气吞山河壮丽史诗。乱云润生,作者初衷:就是真实记叙这段百年跌宕起伏历史,希冀留声世世代代炎黄子孙:打铁更需自身硬,国富民强,屹立安居,知耻今辈后勇! 乱云润生,从一百零一回至一百七十三回,重点描述是:1900年至1902年间,大清王朝所发生的重大事件及与百姓息息相关之故事,从一百七十四回至二百回,将述清末最后十年,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神州困窘中探求变革; 小说将以三条脉络分别回溯讲叙:本章简介清末新政对神州方方面面的影响及意义,另外二章,一章溯源旨在推翻清王朝的民族民主革命,一章描述小说主人公在上述背景下生活。 1900年8月15日之后,八囯洋寇侵占大清皇城北京,中国彻底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北京时局稍微稳定,各国洋寇在各自占领区内设立维持秩序的殖民机构,名为“公所”,并设立巡捕房,巡捕大多由华人充当。公所负责日常事务异常繁杂。张贴靖民告示、强迫悬挂各占领国的国旗、司法裁定、维持治安、强征民夫、纳捐纳税,统统在公所的职权范围内。 除此之外,公所还肩负起城市行政管理具体事宜,例如:打扫街道、建立路灯,设立厕所,管理交通,甚至包括善民舍粥、禁毒和搜查赌场、娼妓等职责。这对城市变革促进明显。 慈禧皇太后接受新事物,在主撑朝政中寻求变革,是从渐渐喜欢上西方传来的照像机开始: 1903年,慈禧皇太后生平拍摄了第一张照片,从此老佛爷便爱上了照像,慈禧一生留下了700余幅照片。也逐渐接受朝纲执政求变。 颇具讽刺是,慈禧出尔反尔,曾严厉扼杀光绪皇帝等的戊戌变法,而清廷第二次变革:清末新政,她默许中进行。其实,这次改革内容,与戊戌变法近似,但比戊戌变法涵盖更广泛更深刻,还涉及废除千年仕宦之道的科举制度。 回溯神州近代社会变革,是从十九世纪洋务运动开始的,1861年辛酉政变,慈禧撑权后便重用以:自强、求富为口号的洋务派,根本目的是维护清王朝统治。洋务运动在客观上刺激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抵制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输入,但并末使中国走向富强。 洋务运动代表人物是李鸿章与曾国藩,最初行动无全盘规划,走一步看一步。仅知道自强需军事武器,並在北方沽海与南方上海建两个机械制造厂,可制造出新式武器却无人会用,这才明白首先要大力培养专门技术人才,需求之下,武备学堂创办,派军官出国留学先行。 随后,积极实施引进西方军事装备、机器生产和科学技术,以挽救清王朝统治的自救运动。洋务派主导这阶段,主要抓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建立近代军事工业;二是建立近代海防海军,同时改进陆军的武器装备和训练;三是建立近代军事学堂,培养新式陆海军人才。在李鸿章等主持下,大型近代军事工业相继问世。 1885年清政府设立了海军衙门,统领海军、海防事宜,以推进海军和国防现代化建设。 在“自强”口号兴办军事工业后,洋务派又打出“求富”口号,兴办民用企业,重点在采矿、冶炼、航运、铁路等一系列配合军事工业项目。 洋务派后期代表人物为:刘坤一、张之洞、袁世凯等,国难中,频频敦促清廷实行新政;此股势力不断壮大,1901年1月,慈禧太后正式宣布实行新政。随后几年,仅管清廷政坛风雨飘摇垂死挣扎,但实施变革新政仍紧锣密鼓: 1905年9月24日,慈禧皇太后诏定特派:镇国公载泽、户部侍郎戴鸿慈、兵部侍郎徐世昌、湖南巡抚端方、商部右丞绍英出使西洋考察。 1906年9月1日,清廷颁发了《宣示预备立宪谕》,“预备立宪”由此而来。但已失败告终。清末最后几年筹划“预备立宪”虽然最终没成功,但是其意义依然重大,这是中国二千年封建与专制制度的第一次向“宪制”的过渡,是中国封建与专制社会的第一次“政治改革”,也是中国封建与专制向“宪制”的第一次“和平过渡。 中日甲午战争后,清廷为加强陆军力量,下令由湖广总督张之洞、直隶提督聂士成、温处道袁世凯等编练新式陆军,“习洋枪,学西法”,史称新军,全称“新建陆军”。军队特色完全仿西式军制、训练及装备,依照德日制度,由德官教习,是清朝最后一支有战斗力的正规军。 颇有讽刺意味的是,这支原本被清政府用来加强统治的新军,在辛亥革命中,却成为推翻清廷统治的主力军。 在当时,大部分新军都剪了辫子,足已表明,新军改变旧思想多么开放。 1900年八国洋寇侵略中国后,救亡图存,经商救国风气风靡全国。清廷为维护自身统治,于1903年设立商部,同年颁布公司法,次年颁布破产法。自此中国商人有了专门管辖部门,也有了专项法律为之保护。1907年清廷再次颁布加大保商奖商的力度。1907年8月,清廷颁布《华商办理实业爵赏章程》,投资商业获益颇丰,以促进神州商业篷勃快速发展。 1902年清廷新政在张百熙主持下颁布新学制《钦定学堂章程》。清廷还颁布改革科举制度:废除了八股文,改试策论:废除武举。 1906年的清末官制改革,是慈禧为摆脱内外交困,挽救濒临灭亡的封建专制统治,在“大权统一于朝廷”的前提下进行的一次官僚机构改革。由于慈禧不肯放松手中权力,机构的设置与官员的任用,都紧紧围绕加固皇权进行,改革未触及实质,失败势所必然,令人深思。 1902年5月13日,清廷下达一道上谕:“现在通商交涉,事宜繁多。著派沈家本、伍廷芳将一切现行律例,按照交涉情形,参酌各国法律,悉心考订,妥为拟议。务期中外通行,有裨治理。”中国法律基本架构,由此而起步。 1903年起,清廷颁布《奖励公司章程》《商标注册试办章程》《商人通例》《公司律》《破产律》《各级审判厅试办章程》《法官考试细则》《集会结社律》等等先后出台。影响最为深远的是三个总结性的大法:《大清刑事民事诉讼法》《大清新刑律》《民律草案》,分别在程序法和实体法领域,为中国法律的现代化奠定牢固的基础。因而促进法律现代化,军队近代化,机构现代化,具有深刻意义。 民族资产阶级崛起,是清末重大事件:随着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中国的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都得到了发展。甲午战争后,有更多的商人、地主、官僚以及买办,转化为民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已经形成一个独立的阶级,在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都显示了突出的作用。如号称中国纺织大王、面粉大王的荣宗敬、荣德生兄弟,原来是钱庄主。在北方沽海、南方上海这样的实例举不胜举。 在清廷的最后十年中,时任直隶总督的袁世凯堪称是推行“新政”最为得力的先锋;袁世凯生于1859年,河南项城县人,大官僚家庭。袁世凯年青不爰读书爱喝酒好骑马,是小混混。 袁世凯早年发迹朝鲜半岛,归国后在沽海小站训练新军。清末新政期间,积极推动近代化改革。当李鸿章复任北洋大臣兼直隶总督一年后病逝时,特意向慈禧留遗疏,推荐袁世凯接任自己的职务。遗疏有云:“环顾宇内人才,无出袁世凯之右者。”直隶总督为群督之首,北洋大臣为实权之冠,事实上就是朝廷的宰相。他上台时,可谓“举头四向望,眼中无故人。 辛亥革命期间逼清帝溥仪退位,成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13年镇压二次革命,同年当选为首任中华民国大总统,1915年12月自称皇帝,改国号为中华帝国,建元洪宪,原定1916年1月1日登基,因遭各方反对引发护国运动,3月22日,袁世凯在做83天皇帝后撤销帝制。1916年6月6日病逝,葬于河南安阳。 袁世凯功过各有评说,有人说他是“独夫民贼”、“窃国大盗”,有人认为他对中国的近代化做出贡献,是“改革派人物中的第一人”。袁世凯集团趁机崛起。源于清末实施改革新政。 (待续) 读者若喜欢,请关注、点赞、交流,就是支持鼓励,往后耐心看,越发精彩! |
随便看 |
|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