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路过竹岭 |
正文 | 路过竹岭 "竹岭高高,徽岭滔滔,夜过新岭,走来要嚎(哭)". 竹岭古道是指胡家东干至荆州上胡家的古驿道,也是绩溪境内惟一一条与佛有关的古道,现存完整的一段为桐坑至金冢,长约十公里.据说,当年地藏王先到山云岭修行,一日,济公活佛从临安走浙西大峡谷到山云拜访地藏王时,途经小九华,见小九华别有洞天,便滋生在小九华修行之意,于是在竹岭与前来迎接的地藏王大谈小九华之静美,以至于地藏王也想去小九华修行,于是两人在竹岭打赌,看谁先将一样长的面条吃完,结果地藏王赢了,去了小九华,留下济公百思不解,后来竹岭的一只兔子告诉他,地藏王乘济公不注意先掐断一段面条,济公在竹岭踹了一脚,携带兔子去了小九华,但为时已晚,地藏王生怕济公发现真相,早将银屏古寺建好,见此情景济公将小九华最有灵气的石头化作自己的模样,并头顶兔子,这就是小九华石佛的来历,而济公在竹岭留下足印称为"金足印",许多年前曾有人在金足印旁边挖到过鸡血石,或许是内疚吧,地藏王也在若干年后离开小九华,去了大九华. 2010年的最后一场雪过后,我们一行四人从金冢出发走了竹岭古道.由于古道上积雪尚未融化我们花了半个多小时才爬上竹岭,并在竹岭(海拔1065米)小憩,其间我们没有找到"金足印",大概是与佛无缘吧.从竹岭向桐坑沿级而下,走了"七七四十九个弯",有一个供人休息的路亭,名曰"石松亭",是绩溪名士胡钟吾捐资修建的,亭内竹岭碑记上刻有古道重修时捐款人的姓名和数目.一九四五年三月二十一日,九华红色保卫战中,舒梦熊率部20余人在这里抗击敌人一个营. 离开石松亭,我们沿石板往下走,大约走了二十分钟,只见古道边有巨石,据说当年济公曾在这石上睡过,故称"仙人床",后有好事者称新婚男子在古道上往巨石上投石块,石块落在巨石上,妻子必生儿子,否则生女儿.巨石边是一片望春树,若是望春花开时,那是一片雪白、雪白. 竹岭古道有八十一弯,走完古道便是桐坑峡谷;峡谷中怪石磷磷,美不胜收.在峡谷的源头,有两户丁姓人家,几年前,"户户通"工程中,我和供电所职工在这里一呆就是一个月,完成了绩溪最大的"户户通"工程,说来也巧,在峡谷中,我们碰到丁姓客户;丁姓客户是送供电所电工下山返回的,昨晚的一场雪,造成了他家断了电,一大早他就下山找电工,而供电所来了二个人为他修理."真难为他们了,在这种天气给我修理" 桐坑峡谷口是桐坑村,桐坑村有两个水口,村东有一石拱桥,石拱桥下绵延而去的是桐坑峡谷;村西有一株古树,树上有藤缠绕,可谓是"母子连心".村中有一古祠"远德堂",祠前有鱼塘, 水清澈见底;而令人留恋的是桐坑村的古朴和安谧. 竹岭古道直至上世纪八十年代末荆州公路通车才逐渐冷落, 尽管它没有徽杭古道出名,但它承载着太多的希望.或许,若干年后,当喧哗的城市让人揪心的时候,竹岭古道会为你撑起一片宁静...... |
随便看 |
|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