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文章:

 

标题 金海观校长
正文

金海观(1897-1971),湘湖师范集资20万元要为他竖立纪念像。

金海观,诸暨人(今诸暨阮市镇中金村人),是一个在湘湖师范一气当了25年(1932-1957)校长当成“20世纪杰出的乡村教育家”的了不起的诸暨人;金海观,是我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高足:1918年8月至1921年7月,金海观在南京高等师范教育专修科求学时,陶先生是专修科主任,金海观亲受过陶先生教育思想的熏陶;金海观,学陶卓有成效:在湘师,廿五年如一日,他系统实践了陶先生的教育思想——一个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成功地培养出又一个杰出的乡村教育家。诸暨能出这样一位出类拔萃颇有建树的校长,当是陶行知先生的骄傲,也是我们诸暨人的骄傲,更是我们诸暨校长们的骄傲!

金校长早期受的是西式教育,外语水平好,读大学时,就翻译一些西方教育著作;美国学者杜威来华讲学,他便是英文记录之一。金校长尊重中国传统文化,注意文化的继承性,注意其中的有益成分;他以科学治校:领导学校的行政管理、教学工作等,都有其教育学原理、心理学的科学理论根据;他对教育问题研究的内容相当广泛,思想极有深度,他研究过幼稚教育,被《首都教育研究》聘为幼稚教育的特约撰稿人,发表的《幼稚教育的几个问题》、《幼稚教育的沿革与趋势》都很有见地,他的《小学教学法纲要》、《吾国教育界不合理现象》为教界瞩目。

金校长在南高师求学期间,经历了新旧文化激烈斗争的“五四”运动,受到了科学、民主的洗礼,完整地接受了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开始对旧的传统教育挑战,主张通过乡村教育提高占中国80%的农民的文化素质,改变贫穷落后的农村面貌以拯救中国。离开南师后,他四处奔波,企求寻找一块可以施展自己抱负的地方,可是从南方教到北方,从大学教到小学,一所所学校教过去,他认为都不是他理想中的“乐土”,他苦闷过,也彷徨过。

1932年2月,浙江省教育厅厅长陈布雷把金海观召到杭州,指派他去湘湖师范当校长。教育厅的郑晓沧科长(是金海观南高师的老师)十分高兴地对他说:“湘师是陶行知先生协助创建的,你是陶先生的高足,相信你一定能把学校办好!”

金校长走马上任。可是湘师短短三年,五易其长(金海观是第五任校长),校风、学风的形成根本无从谈起。金校长,辗转反侧夜不能寐。他反复地想,湘师处在农村,乡村师范应该培养合格的乡村教师,乡村教师既要能教书,又要能教人做人、领导民众改造乡村……思路既定,金校长就放手地干了起来。

金校长提倡教书首先要教如何做人。教的方法是以身作则,作出示范,树立楷模。他每天晨会,总是很早来到操场,和师生一起升旗、唱歌、做操,从不迟到;晨会之后,他和学生一起打扫环境卫生;他和学生一起用膳;他写私人信件,从来不用公家信封信纸;凡是翻身能用的信封,他都翻糊以后再用;他烟酒不沾;几个学生上街买一包花生,在回校的小道上边走边吃,把壳丢了一路,金校长随后跟去,将路上的果壳一一拾起,丢进果壳箱……金校长的学历、资历、学养以及社会声望,都令人敬服,学校工作人员大多是他的后辈,有些是他的学生,完全有资格作家长式的领导,但他讲民主。他主持会议,自己很少讲话,只是耐心地听取大家发言,与会的师生员工都有发表意见的机会。等到会议结束前,他才轻轻地发表自己的意见,某某言之有理,某某的见解不错,学校将采纳,谢谢。金校长上台作报告,全无一点腔势,无论是内容多么精辟,议论多么酣畅,他只是平平实实娓娓道来,一如常时晤对中的谈话一样,当一面屏息无声,听众凝神静听,双目注视着他,校长与听众之间架起了一道精神相往来的桥梁时,金校长也毫无自矜之色.

金校长非常重视课堂教学,注重图书馆、科学馆建设。湘师图书馆藏书十分丰富,其特点是收藏了当时国民党禁止的进步书刊。在抗日战争时期,他千方百计到后方购置书籍;抗战一结束,他一到杭州,就抱回了一大摞书刊。他心里装的全是学生:如何让学生开拓视野,如何教学生做一个知识丰富的人。从湘师毕业的学生看,教育教学成果多,特级、高级教师多,教授、编辑多,出高质量著作的人多,这“四多”就得益于湘师,得益于金校长的功劳。

金校长重视体育,更重视美育和劳动教育。他先后花大力在湘师开辟运动场,请国术教师教拳术,进行军事训练,加强多种形式的体育锻炼;金校长认为:一定的美育能力,对一个人的工作和生活都是非常重要的,是构成高尚情操不可或缺的因素。因此,他经常在校内举行演唱会、音乐会,绘画展览,排演多种多样的戏剧。抗战时期,湘师的“喈喈歌咏团”、“抗战绘画团”、“醒民剧团”风靡一时。湘师的学生中涌现了不少音乐家、戏剧家、美术家、书法家,就是金校长注重美育的功德。他的小儿子金湘,自幼爱好音乐,成为国际音乐名人,受他父亲的影响就不小;金校长在湘师施行过“工学制”,学生半天学习,半天从事工艺或农艺劳动;金校长还极注重科学教育,他在1944年所制定的《本校两年来设施方针》中,检查了“本校对于自然科学之提倡,虽不愿落人之后,而毕业校友对自然科学的造诣,总不能符合我们的愿望”之后,着重强调“抗战结束后,中国必须工业化;各级学校必须提高自然科学教育的水准。师范学生自然不可不对自然科学有较深的修养,此符合此一趋势”。这确是很有见地很有眼光的认识。

金校长在湘师25年的长期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从而形成了他对师范教育的一系列主张。他所主持的湘师,由于创造性地运用陶行知的教育革命思想,在解放前国内师范学校中,独具一格。金海观在湘师的办学实践和对师范教育的主张,为师范学校如何面向农村,为发展农村经济、文化、教育服务,如何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如何巩固学生专业思想,如何培养提高小学师资等提供了一系列经验和理论参考。而这些正是他从当时的实际情况出发,灵活运用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的结晶。他的教育思想,极富创意,就是跟现在我们推行的素质教育也很吻合。

金海观在湘师25年,特别是在八年抗战期间,七迁校址,在极其艰苦的浙西南山区,以不折不挠的精神,把湘师办得兴旺发达,铸就“苦硬、实干、研究进取,注重情谊”的湘湖精神。

金海观先生品德高尚,学识渊博;他敬业爱生,廉洁奉公,艰苦朴素;言行一致,表里如一;严以待已,宽以待人。文化怪杰辜鸿铭认为真正中国人的精神特质是深沉、博大、纯朴和程度无以复加的灵敏。金校长是四德兼备的。早在1928年,31岁的金海观任第四中山大学实验学校校长时,于右任老先生前往参观,亲自挥毫书赠金海观以“中天悬明月,大厦储异材”的条幅,把我们这位诸暨老乡赞作“中天的明月”、“大厦的异材”,实在是十分的难得!

今天,湘师校园花巨资为金海观校长立像——

这应当是一座激发诸暨人民的自豪感,值得诸暨各级各类学校广大校长们深深思考的巨像——是的,现在我们怎样当校长?为什么30多年前的一位早已经故去了的老校长到了跨进新世纪的今天后人还要立像纪念他?为什么在30多年前他金海观校长学陶就学得那样投入,那样的情真意切实实在在有声有色而且卓有成效?为什么他的校长当得那么好?为什么我们的校长现在也喊“学习陶行知”,看上去一度还学得那样轰轰烈烈热热闹闹象模象样,又为什么很快就变得冷冷清清?为什么一阵风过了,实际效果却并不显著?这到底是为什么?是我们现在校长没有当好?还是别有原因?

今天,金海观校长的铜像巍巍乎屹立在湘师校园,唯愿金海观校长的铜像也从此永远立在诸暨人民的心中,永远屹立在我们所有校长的心中——留给我们更多的思考,更多的比照,更多的启迪。

随便看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

 

Copyright © 2000-2024 sijig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6 11:3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