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红袖添香夜读书(书话4-6) |
正文 | 4、红袖添香夜读书 古代读书人向往“红袖添香夜读书”。其实,“红袖添香”是一种骚扰,至多也只是一种点缀,更何况真正的红袖知己天下又有几个?弄不好人在温柔乡里反而读不得书,读不好书。 读书讲究孤独和寂寞,读书毋需“红袖”! 5、“读书—季节”论 清·张潮对读书和季节的关系有过论述:“读经宜冬,其神专也;读史宜夏,其时久也;读诸子宜秋,其致别也;读诸集宜春,其机畅也。”一个季节有一个季节特定的气候和情韵,将季节的气候情韵与经史子集的风味联系起来,不仅仅是文人的雅兴,读书内容、效果与季节气候确有一定的关系,而且这种关系主要植根于读书人的心理。 一年之计在于春,春暖花开,春色盎然,春夜温煦,春天读书当然好。我则以为,春天好,秋天也不错——秋天,天高气爽,心旷神怡;而如我教书匠者,长长的假期在冬夏,真正属于自己的成块时间在冬夏,所以要读厚书、大书,却不在春秋,而在冬夏。 夏季太热,窗外雷电频繁;冬季太冷,耳畔北风怒吼,周遭环境都不怎么利于读书。不过,是好书,或者是必读书(赶考前),当读书的吸引力和重要性远远超过环境要素的时候,也就挑不得什么季节气候了。因此,清代就有一个书生对张潮的“读书—季节论”作了补充:“读《幽梦影》,则春夏秋冬,无时不宜。” 昔宋人尤袤酷爱读书,宣扬“四当”,说书“饥以当食,寒以当衣,孤寂以当友朋,幽忧以当金石琴瑟。”读书,能当吃、当穿、当友、当琴,则读书与季节更是毫无关系的了。 6、偷读禁书 至今还记得“文革”时期,偷读禁书的情景,那时猫在小屋子里一夜读完一厚本《巴尔扎克传》,又一夜读完一厚本《红与黑》,一厚本手抄的《第一次握手》……只要有好书到手,哪里还讲什么条件优劣,哪里还分冬夏春秋、冷热寒暑,哪里还管什么“读书—--四季论”?积习难改,就是到了今天,只要是对得上胃口的书,我都会抓紧时间,甚至顾不上吃饭睡觉,一口气读完为止。 坐在书桌旁,靠在沙发上,或侧卧在床上,把你喜欢的或精致或朴实的书放在面前,用双手抚摸着,用心灵感应着,用眼睛阅读着。这时,世界仿佛已经沉睡,我尽可以屏住呼吸,调动心灵的所有感觉,全身心地融进作家意识的河流,进入新鲜的天地,在新鲜的天地里与作者一起遭遇一段美丽忧伤的故事和传说。 春的静夜,淡淡的花香从窗外飘进来,空气中也弥漫着温暖的气息,眼睛里的文字充溢着醉人的甜美;夏的静夜,沐浴后虽还有暑气袭来,汗水仍在渗出肌肤,但书中那诱人的文字总能让我安静,去细细咀嚼书中的每一个令人难忘的细节;秋的静夜,虫儿还在外面唱歌,凉爽的斗室里有着梦一般的诗情和诗一般的梦境,此时读书,别有一番风味;冬的寒夜,任凭外面的世界北风呼啸,雪花纷飞,房间里虽然没有多少暖意,也难以遏止我读书的雅趣。 无论春夏秋冬,风霜雨雪,只要在静夜,当什么都逃遁得无影无踪的时候,唯有这诱人的书香别有一番滋味:不同时期作家的心声,有的从海的遥远处涌来,有的从岁月的深层里传来,有的从日月星辰的网眼后撒出来……我可以听到金戈铁马的撕杀,听到情侣爱语的缠绵,花开花落的呓语,禾苗拔节的响声,岁月车轮的碾压。 我若疲惫,书会给我注入醒剂;我若干渴,书给我捧上甘泉;我若燥热,书能给我送来凉风缕缕;我若寒颤,书给我点燃篝火融融…… |
随便看 |
|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