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与书共思共语(心乐书话43-46) |
正文 | 43、书桌 书桌应该是书房一个主要的组成部份,不然,读书写作就没了位置。 书房的书桌上总是放着主人随时需要的工具书,或是刚刚在读的书籍,这些案头上的书则展示了主人当前的阅读兴趣。 纸与笔是桌上必备的工具,作为中国古代的文房四宝,纸与笔尽管有所演变,譬如说电脑之豁然闯入书房,但最终纸笔还是照旧得以幸存。书桌上的台灯大概是每一位书房主人都极为注重的一个道具,每当夜色降临,主人打开书桌上的台灯,在一束光柱下,主人的所有注意力都集中在灯光下,流连在打开的书本中,任思绪游弋于书中所显现的世界里。 书房中书桌其实也是书房主人的一张面孔,书桌的零乱状态大概足以说明书房主人当下所处的思想状态和本人崇尚的生活习惯。书桌的零乱只是一种表面的现象,思想的有序则是它的本质,因为任何一位书房的主人在这种零乱的状态中都知道自己目前想看的是哪一本书和想写的是哪一篇文章。零乱而有灵性的书桌,总是体现了这位书房主人的本性。 44、书分“五类”…… 清代大学者唐彪将书分为“五类”,即“当读之书、当看之书、当熟读之书、当再三细读之书、当备以资考之书”。也有学者提出“四别”,即“目治之书、口治之书、必治之书、手治之书”。当今学者则提出书可分为“四种”,即“可读之书、可翻之书、可备之书、可扔之书”。虽说古今学者表述有所差异,但多有相通之处,且始终传递着一脉相承的答案:书,当分类而读;读书,当有选择。 古人有发誓“读遍天下书”的,而今恐怕连“翻遍天下书”也成了天方夜谭。书海茫茫,我们自须因书而宜,择书而读,用有限的精力读紧要的书。否则,见书就读,良莠不分,祸害至矣!一味贪多,囫囵吞枣,则“己之昏昏”怎“使人昭昭”乎? 45、咱爱书的人 “咱爱书的人”当然是套了“咱当兵的人”。每听“咱当兵的人”那高亢激越令人挺胸的旋律,就立刻会想到“咱爱书的人”:咱爱书的人有啥可低头?有啥不挺胸?第一个“咱”字又有啥不该比“当兵的人”说得更响亮、更悠长?! 咱爱书的人,世人总说咱“迂”,说咱“弱”,说咱“穷”…… 在书店里,咱爱书的人为了一本书,拿起了放下,放下了拿起,是有些期期艾艾,是有点得得失失,不够豪爽,不够果断,一点没错,真是“迂”得可以!其实,爱书人买下一本书不下于收藏家收藏一件宝物:咱盗版的不要,咱封面设计不美的不要,咱看一本书要挑装帧,要挑插图,要挑版本,要挑纸张;读出一个错字,眉头就起皱;发现半处污点,又会放回原处。咱爱书的人口袋里钱是不多,但买书的经验多、心眼多,家里好书多。 一辈子爱书爱得没了退路,咱爱书的人也便“迂”心不改,乐于“贫穷”,甘愿把不多的钱花在书上,把心夹在书中,一辈子如同一天。咱爱书的人自得其乐,夜来,坐拥书城,环视书墙,心中自会升起一种自慰、一种自豪、一种自强、一种自足;咱爱书的人,胸中自有雄兵,眼底搜尽豪杰,不出门知天下事,不开口惊动鬼与神;咱看得破天,看得穿地,看得透世间利禄功名、荣辱升沉。咱爱书的人,“迂”里藏智,弱中寓强,一生清贫,一世磊落!咱爱书的人,就是不一样! 46、与书共思共语 一书在握,或拍案叫绝,或喟然长叹,或沧然涕下,这时读书人与书中人同乐同悲,同赞同叹,与书开始共思共语。此时此刻,书因人而生动、鲜活,人因书而淡泊、宁静,掩卷深思,“把思想扛在自己的肩上”,随着智慧之门豁然洞开,读书人心如春雨秋水,荡涤浮躁的尘埃,悠然进入天人合一的忘我境地。 可把读书喻作听雨。有一首《虞美人》吟道:“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读书好似“听雨僧庐下”,书一旦读到这个份上,必韵味盎然,境界全出,方始与书共思共语之。 |
随便看 |
|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