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文章:

 

标题 家乡的年俗
正文

爆竹传声又岁除,流年不驻隙中驹。屠苏未用斟春酒,馎饦先教促晓厨。

彩绚户庭更郁垒,欢传院落竞樗蒲。老来乐事关心懒,吟对梅花捻断须。

——引用宋代诗人葛起耕的《除夕》

年,劳累的驻足,丰收的喜悦,更是团聚的欢乐。

年,在家乡,从腊八备起,从除夕开始,一直到十五元宵节。

家乡,遥远的西北一隅,地方风情的年俗独特丰富,节气浓浓,别有一番历史的蕴味在张扬。如果有兴趣,不妨跟随我不够成熟的笔锋,领略脱离城市喧嚣的另一种原汁原味的朴实。

【腊八节,年味渐浓】

进入腊月,腊八节如期而至,家乡人都要喝上一碗自家秘制的“腊八粥”。

为了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勤劳迷信的大人,都会从附近的河里捞一大块冰置于院落的某处,待冰块中出现形如麦粒、豆粒、荞麦、糜、谷子的模样,预为五谷丰登的象征。

妇人们再以大米小米为主料,拌以玉米、扁豆、桃仁、杏仁等佐料,置于自家最大的一口锅中以温火慢熬,待时间足够,旺火也渐灭,一锅香喷喷的“腊八粥”形色俱成,然后一家人围在一张桌子前,一碗一碗喝,一碗一碗品。喝剩下的也没有浪费的份,按份喂给猪、牛、羊喝,寄寓来年六畜兴旺、百业顺心。

过了腊八节,遍布大街小巷的“年味”愈渐浓厚,村头巷尾,房前屋后,张灯结彩,采集年货,剪窗花纸,一个个图案活灵活现,栩栩如生。

【祭灶神,惩恶扬善】

传说九天东厨灶王,每年的腊月二十三会上天向玉皇大帝面奏人间冷暖疾苦,惩恶扬善。出于对天神的敬畏,迷信的家乡人便向灶神行贿,特以专制的祭灶糖及佳肴美味敬奉,祷告灶神能够“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

只是传说,谁都清楚只是传说,但祭灶的风俗一直未变,只是为了求取安心。或者说,潜意识里盲目的相信,灶神真的能够惩恶扬善?

【扫庭院,一尘不染】

积了一年的污垢,挑个大吉大利的好日子,全家老少齐上阵,房前屋后,里里外外,上上下下,角角落落,通通都要打扫个遍,不能漏扫一隅一方。

用大人的话说:“扫出去的是垃圾灰尘,是烦琐劳累,留下来的是干净卫生,是心情舒畅。”所有的期盼在心中酝酿,所有的愿望在亮堂的屋里弥漫。

【办年货,迎接新年】

逢集的乡镇街道,人声嘈杂,热闹非凡。有摩托车的嘀鸣声、吆喝声、坎价声,还有各种小吃的香味四处弥漫,香气溢人。

置办年货的人们,左转右转,似是挑花了眼。鼓着腰包去上街,给小孩大人添买新衣服,置办齐全必须的家用电器。当然,挂历、台历、年画是必不可少的,还有鸡、鸭、鱼、虾、瓜子、花生、水果及各样新鲜蔬菜,各种香味调料,都是必备之品,缺一不可。

回家打开大包小包的成果,可谓是姹紫嫣红,赏心悦目。巧手的大人,总会将厨房里堆积如山的食物原料,加工成各色美食,如糟肉、扣肉、丸子,大碗小碗重重叠叠,蔚为大观,只等亲朋好友在节日里团团圆圆围上一大桌尽情享用。

【守除夕,岁岁平安】

除夕到了,年真正的来了。

从下午三点开始,午夜饭团圆饺陆陆续续上桌,清脆的鞭炮声在村庄此起彼落的响起,家家户户在大门前烧香请祖先,四方贡桌上摆放祖先牌位,恭恭敬敬的献上酒、茶及各种贡品,焚香磕头,以示过年不忘祖先,不忘本。

除夕守岁的习俗由来已久,全家人酒足饭饱,围坐在一起,面对祖先的牌位开始拉起了家常。好喝酒划拳的围一桌,夹着烹调好的凉菜,比手划拳,好不热闹。喜好打牌的也围坐一桌,打着小牌赢着小钱,偶尔还不忘使使坏,偷藏一张牌作作弊,比比谁的眼睛亮。

零晨零点,烟花礼炮空中绽放,像是要点缀这个不眠的夜。

守着祖先,守着除夕,也守着平安。

【策马奔,欢声笑语】

大年初一,走街串巷拜早年,然后扎堆公路两旁,观看年轻力壮的小伙子策马扬鞭,比谁技艺超群,吸引眼球,这也是单身小伙子博得心爱姑娘亲睐的绝好机会。

如果掌声不断,姑娘含羞摇头,那便表示动心,此时马背上的英雄可伸手拉姑娘上马背,环抱姑娘的纤纤细腰,再扬鞭策马秀恩爱。

这个早上,总是最热闹的,欢声笑语不间断。

【送祖先,走亲串友】

大年初三,早早的备好午饭,吃罢,全家老少又围在一起,分纸钱,备酒、备茶、备鞭炮和礼花。待时间一到,随着大人一道,连磕三个微头,再起身放鞭炮,燃烟花,整个夜空绚烂无比。鞭炮越响,礼花越多,代表自家的祖先上路时风光抢眼。

这个晚上,十里方圆热闹的像是一座不眠的城池,爆竹声声,烟花璀璨,耀眼夺目。

送走了祖先,该是时候走亲访友了,提着大大小小的礼盒,穿梭于白雪皑皑的邻里乡村,走了东家亲戚,再串西家友人,这一天下来,绝对是酒足饭饱。

【秧歌扭,社火闹,秦腔吼】

初九晚,村子里扭起了独俱特色的秧歌,鼓锣伴奏的秧歌唱起来,只有老人能听懂,而且是听得津津有味。

耍龙灯、耍狮子、腰鼓、跑驴、竹马灯、高抬、旱船、夹板、高跷,都有人扮演,早早的还要进行排练。小时候,秧歌队的负责人是大伯,他总会挑个最显眼的身子让我扮演,精于花旦妆的小爷爷,他也会很用心的给我画妆,一边擦粉,一边画浓妆。起身再照镜子时,我是认不出自己的。

正月十五入县城汇演的节目,更是激动人心。各乡乡镇镇,村村庄庄汇集的社火表演融合诗、歌、舞为一体,风格独特,此番大阵势,异常壮观,异常热闹。

流行于西北地区的秦腔,在年味浓浓的家乡是必不可少的一道盛宴,不用名家荟萃,村里喜好的老少皆可上台,其台风唱词不差名家毫分。既不用花钱,还给喜好者展示一番的舞台,可谓是两全其美的好办法。偶尔,像我等小辈也可在人手紧缺的情况下,登台凑数,一解对台上戏子的好奇。

吼唱着名著桥段的故事,动情着自己的喜怒哀乐,这就是戏子。

朴实、粗犷、豪放,富有夸张性的表演,体现的正是家乡人的情怀。

如此年俗,怎令人不心动?怎令人不想念?

随便看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

 

Copyright © 2000-2024 sijig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3 5:2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