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雁渡寒潭 |
正文 | “雁渡寒潭,雁过而潭不留影;风吹疏竹,风过而竹不留声。”这是《菜根谭》(明代洪应明著)里的一句古诗,道出了人生的一种境界,亦是为人处世的一种态度。 (一) 晚饭后,我身披皎洁的月光,踩着一地的碎银悠然散步,沿着乡间大路向东缓缓而行。忽闻雁叫声飘过头顶,才想起时令已至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了。大雁开始往南方雁荡山迁徙去。刹那间,神思黯然,人生如同苦行旅,不正如这南飞的大雁么? 月余来,日夜劳累,使我的身心疲惫不堪。有点空儿常寻儿子在电话里絮叨,然而放下电话后,又生十分的后悔,该说的没说,不该说的却抖落出来。 二十多年来,我习惯于在这条寂静的大路上漫步,习惯于在晚间松开披肩的长发,仿佛似松开了忧闷,且任风吹起去;尽管岁月的风霜已将昔日的秀发平添了几许白发,但我从未觉得自己有那么老态,更何况还没有到龙钟的地步。 此时,月明星稀,清辉朗照,微风习习。我的心情也随着这朗月渐渐地明亮起来。远处乡村万家灯火,透过夜的薄雾,与星星对视,相映成趣;路边稻田里,饱湛的稻穗,黄澄澄的一片。眼下正是秋收大忙季节,迟熟的稻子,在夜风中飘来阵阵清香。蝈蝈在草丛里不失时机的“唧唧”地叫着,它才是秋天的使者,蟋歌唱晚,从初秋唱至深秋,把丰收的喜悦唱进千家万户,偶而还会让人百感交集。 我忽而又想到“蜉蝣”的一生,朝生暮死。但蜉蝣自觉寿命很长,而在人看来亦如刹那生灭。那蜉蝣稚虫栖水而生,成虫不食;褐绿色,有四翅,生存期极短。有的,几小时即死。淮南子曰:蚕食而不饮,二十二日而化。蝉饮而不食,三十日而蜕。蜉蝣不食不饮,三日而死。这是自然界的现象,一些生物、植物生生不息。而人是生命的载体。鬼斧神工,既能创造大自然,亦能改造大自然。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是非成败,皆需一搏,才不枉此一生。 (二) “雁过而潭不留影;风过而竹不留声。”就是让人们用这种意境看待人世间的一切,不拘泥于一时,不拘泥于一世,自然就感觉到人世间的美妙。 天下之大,无奇不有。不久前,在我家附近,一家儿子在外面与人打架吃亏了,打电话让他父亲去,其父慌忙中搭上一个熟人的摩托车,当车子驶至寿霍路一段急转弯处,被迎面而来的一辆机动车撞翻,连人带车翻到了路边的稻田里,骑摩托车者摔成重伤,躺在医院里,而他的父亲因患有心脏病,被摔得脸朝下扒着,待翻过身来一看,已气撅身亡。想想这是多么荒唐的事情。父子俩一对文盲。 人穷尚可补救,而道德的贫乏,是无论如何也补救不回来的。假如父子俩都曾受过良好的教育,就会避免这场人间悲剧的发生。可见,教育是眼下迫切需要解决的头等大事,势在必行。为什么深刻的教训往往要用这种以生命为代价的方式,才能警醒世人? 自幼母亲给我的家训是:“父打子不羞,夫打妻不羞。”无论是父母还是丈夫,打是不对的。虽说我不赞成这种观点,但对父母的孝敬,对爱人最起码的尊重还是要有的。而这两者皆是衣钵于父母亲的身体力行,耳濡目染,并让我终身受用。 自我结婚后二十多年来,一年四季,无论春夏秋冬,每日三餐,我把饭菜做好后,先盛一碗端到爱人的面前。在早年家境困难时若有象样的饭菜,我自己舍不得吃,都给爱人和孩子们吃。冬天,我为爱人泡热茶,夏天我为爱人冷凉茶。我想,他是男人,是家里的顶梁柱,他的身体若是垮了,我今后还能指望谁?家和万事兴。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烟雨征文以语文新编为题,假如我是编者,我将在语文新编所原有的内容基础上再加上以下两个观点: 其一、不要以生命作为代价,来警醒世人。其二、人生如同苦行旅:雁过留声,人过留名。 人生如同苦行的旅程,行路窄处,留一步与人行;滋味浓的,让三分与人尝。人过留名,雁过留声。 |
随便看 |
|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