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菊说(一) |
正文 |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唐朝元稹一首《菊花》诗,形象贴切地隐喻了菊的高风亮节及此花开后更无花的弥足珍贵。菊花的不施粉黛,淡雅超俗,曾为陶渊明独钟;而历代诗人亦喜之若趋鹜,并吟咏出无数脍炙人口的诗句。但关于菊的医药价值却鲜为人知。我想起美丽的浙江桐乡,那儿盛产白菊,曾流传着一段感人的故事。 很早以前,大运河边住着一个叫阿牛农民。家里很穷,七岁就死了父亲,靠母亲纺织度日。阿牛母亲因子幼丧夫,生活艰辛,经常哭泣,把眼睛都哭出病来。阿牛13岁那年一边开荒种菜,一边到张财主家做短工,母子俩苦度光阴。两年后,母亲的眼病越来越严重,不久竟双目失明了。阿牛想:我定要医好母亲的眼睛。他虽四处求医寻药,母亲的眼病仍不见好转。一天夜里,阿牛做了一个梦,梦见一个漂亮的姑娘来帮他种菜,并告诉他说:“沿运河往西数十里,有个天花荡,荡中有一株白色的菊花,能治眼病。这花要九月初九重阳节才开放,到时候你用这花煎汤给你母亲吃,定能治好她的眼病”。重阳节那天,阿牛带了干粮,去天花荡寻找白菊花。原来这是一个长满野草的荒荡,人称天荒荡。他在那里找了很久,只有黄菊花,唯独不见白菊花,直到下午,才在草荡中一个小土墩旁的草丛中找到一株白色的野菊花。这株白菊花长得很特别,一梗九分枝,眼前只开一朵花,其余八朵含苞待放。阿牛将这株白菊花连根带土挖了回来,移种在自家屋旁。经他浇水护理,不久八枚花朵也陆续绽开,又香又好看。于是他每天采下一朵白菊煎汤给母亲服用。当吃完了第七朵菊花之后,阿牛母亲的眼睛奇迹般渐渐复明。 白菊花能治眼病的消息很快风传开去,村上人纷纷前来观赏这株不寻常的野菊花。张财主得知后,命阿牛速将那株白菊移栽到张家花园里。阿牛不肯。张财主便派了几个爪牙赶到阿牛家强抢那株白菊花,在争夺中菊花被折断,恶人扬长而去。正当阿牛伤心欲绝之时,那位漂亮姑娘前来安慰且教他一首《种菊谣》:“三分四平头,五月水淋头,六月甩料头,七八捂墩头,九月滚绣球。”最后说若能参透,她母亲双目医治更加有望。其实她就是菊花仙子。因念阿牛孝心特来相助。 阿牛回屋仔细推敲菊花仙子的《种菊谣》,终于悟出了科学种菊的道理:种白菊要在三月移植,四月掐头,五月多浇水,六月勤施肥,七月八月护好根,九月就能开出绣球状的菊花。阿牛遵循菊花仙子的指点,菊花老根上果然爆出了很多枝条。他剪下这些枝条去扦插,再按《种菊谣》说的去栽培,第二年九月初九重阳节便开出了一朵朵芬芳四溢的白菊花。 后来,阿牛治好了母亲的双目,并将种菊的技能传授给村上的穷苦百姓。那一带种植白菊花的人越来越多。因阿牛是九月初九找到这株白菊花的,人们便将九月九称作“菊花节”,并形成了赏菊花、吃菊花茶、饮菊花酒等习俗,蔚然成风。杭白菊是浙江桐乡的特产之一,具有清热解毒明目的功效。 那菊花果为药,真能治眼睛?《本草纲目》中对菊花茶的药效有详细的记载:性甘、微寒,具有散风热、平肝明目之功;《神农本草经》也认为,白菊花茶能“主诸风头眩、肿痛、目欲脱、皮肤死肌、恶风湿痹,久服利气,轻身耐劳延年。”菊花有野菊和家菊之分,其中家菊清肝明目,野菊祛毒散火,甘苦微寒,清热解毒,对眼睛劳损、头痛、高血压等均有一定效用。关于菊的这番传说却真是动人心魄了。 这则故事告诫人们:“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惩恶劝善。为人要遵守孝道,百事孝为先,孝能感天动地泣鬼神。如今,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已定为“老人节”。“孝”亦是中华民族传统之美德。 菊花是高贵、纯洁的象征。陶公一曲:“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引发了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的咏菊情怀,且以菊自喻的崇高品德与精神世界。 “菊”自古以来被誉为“梅、兰、竹、菊”四君子之一。 “菊”入君子之伍而不清高,可谓谦谦君子;生于荒山而不怨,可见其坦荡心胸;傲寒霜而盛开,不骄不躁;生于天地之间不避世,不哗众取宠,无奴颜媚骨,荣辱不惊;不与百花争芳斗艳,不与草木争春,具有顽强的生命力,此花开后更无花。菊似那菊花仙子,拯救生灵于涂炭,为人类造福。 结卢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
随便看 |
|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