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留守儿童的春天(二十三) |
正文 | 留守儿童的春天(二十三) 文/兵兰 在心怡来到妈妈这座城市的同时,北京,心怡的奶奶也与儿子儿媳商量,说是心怡快上学,想回老家照顾孩子。 心怡的外婆家住在离学校很远的一个小山村,而且都是黄泥石子路。而心怡的家,离学校就十来分钟,虽然也是山路,但相对而言,比外婆家上学心怡要方便多了。 这几年,在宏兵一家人的勤俭节约、共同努力下,终于把巨额的房贷还了只剩下最后一点。 婆婆是个没念过书的老人,在外面漂泊的这些日子,终于体会到不识字、没文化的艰难与痛苦。她说,没好好把自己的两个儿女培养出来,那现在最大的希望就是尽自己最大努力把唯一的孙女好好培养,让她多念书,多上学,多识字。 所以,奶奶决定,放弃在外赚钱的机会,回家照顾宝贝孙女,接送他上下学。这样的提议让町兰与丈夫无不暗自窃喜? 转眼之间,婆婆也是个快六十的老人了,还一个人在外独自漂泊,说句实在的,真的于心不忍。可每次打电话想让婆婆回去,可婆婆总说,能帮你们还一点房贷你们就少一点,能帮你们做点力所能及的事你们就轻松一点,等妈老了实在帮不了就没办法。你们放心吧,我在这,没事儿,很好。 其实,好与不好,只有婆婆自己知道。这些年,自己都是需要照顾的老人,可为了儿子的房贷,为了这个家,还在外照顾着那些跟自己差不多年龄相仿的老人,有时想想,心里还是会一阵阵酸楚。可又能怎么办呢? 家里欠那么多的房贷,孩子的爸爸身体不好,加上工作也弄丢了,我不帮谁来帮他们呢?就算自己受再多的苦,只要能帮儿子,再多的苦也是值得的。婆婆经常这样一个人轻轻地安慰自己。 慢慢地,眼看这个家就快出人头地,眼看那一笔笔巨额的房贷就快清零。再回头想想町兰的爸妈,一样的不容易,本就贫困的家,好不容易把女儿拉扯养大,却又做了别人的媳妇,这可不说,到头还要帮女儿带女儿。如今,孩子慢慢长大,也应该放手让亲家公跟亲家母歇歇了。 想想这些,这时候的婆婆,终于决定好回家照看心怡的爷爷与孙女上学。婆婆是个心急的女人,有了这个决定之后,就赶紧打电话给儿子儿媳商量。 “喂,町兰呀,我是妈,有件事想跟你们商量下。”婆婆在那边悠悠地说。 “妈,是你呀?最近还好吗?说呀,妈,什么事?”町兰有点担忧地问着婆婆。 “这不是心怡快上学了吗?你看你妈她们那上学要走那么远,条件很艰苦。我们家嘛,虽然说路也不好,但总比你妈那要好多了吧。这几天我就老是琢磨呀,是不是该回家带心怡上学了,这转眼间就快四岁了,哎,奶奶真是对不起她,这些年把你爸妈也辛苦了。”婆婆说着说着在那边唉声叹气起来。 “妈,您可千万别这么说,咱还不都是为了这点房债吗?为了这个家吗?这些年您也辛苦了,妈,您看一个人孤苦伶仃在那边,而且也这么大年岁,还在卖命地为我们拼搏,三病两痛我们也照顾不到,只怪我们没能力,才让这个家骨肉分离的。”町兰跟婆婆虽然只是婆媳关系,可她们之间就象一对亲生的母女。每次电话中,婆媳俩总有聊不完的话。 “这样吧,町兰,你看这房债也快还完了,听你爸爸说信用社的差不多已经还清,就剩一点私人欠下的尾数,我想啊,我该回家带心怡上学了,顺便把他爸也照看一下。” “什么,妈,您说什么?回家,您要回家带心怡,要回家照顾爸爸。妈,您说的是真的吗?”町兰有点不可置信地问着婆婆。 “是啊,这几个夜里呀,妈总是翻来覆去地睡不着。做梦都在想着回家带心怡上学,你看她这都快四岁了,可奶奶连一面都没见过。哎,町兰呀,你不知道妈心里有多苦啊?” “妈,我知道,我怎么会不知道呢?可是你不也完全是为了这个家吗?你能有这样的想法,我真的好感动。妈,今生能做你的儿媳,町兰是不是上辈子积什么德了。回家吧,妈,爸爸需要你,心怡需要你,那个家更需要你。”町兰泪流满面地跟婆婆说着。 “快点,宏兵,妈来电话了,说是要回家带心怡上学。”町兰握着电话的手微微颤抖着,她激动得高唤着在一边逗着心怡玩的丈夫。 “妈,我是宏兵,什么,什么?您真的要回家带心怡吗?您决定好了?”宏兵也高兴得喜出望外地问母亲。 “是的,兵娃呀,得回家尽尽奶奶的义务了,明天我就跟老板辞职,回家帮你们带孩子去。心怡呢,我想叫心怡。” “心怡,快,奶奶叫你。”宏兵把话筒递给了心怡。 “奶奶,奶奶,您在哪呀?爸爸说您要回来了,是吗?是不是给我带了好多好多好吃的呀?”这小丫头,接通电话就嚷嚷着跟奶奶要吃的。 “是啊,心怡,我的宝贝孙孙,明天,明天奶奶就回来了。带,一定带,一定给我的宝贝孙孙带好多好多好吃的,但你一定要听话,不许哭。” “嗯,我不哭,不哭,奶奶,爸爸还要跟你说话呢。”因为长途电话昂贵,宏兵支使着女儿出去,他还想跟母亲聊几句。 “好啊,妈,早就跟您说了,这么大年岁也该回家了。要不,你从我们这边来,刚好心怡她舅也把她从老家带过来了,你顺便过惠州这边来看看,等玩到快开学了,就把心怡带回去上学,好吗?”听说母亲要回家,宏兵突然冒出了这个想法。 其实,宏兵好想母亲回家,好想母亲能回家帮忙带孩子,好想母亲能回家照顾长年身体不好的父亲。所以,他提议让母亲先从这边来,然后把女儿顺便带回老家。 这样一来,即可以省点路费。而更多的是,宏兵想看看母亲。自从那次与町兰在家定婚以后,宏兵就跟町兰一起南下打工。为了能尽早还债,没多久,母亲也开始一个人北漂了,而且这一别就是这么多年。 如今,听说母亲真的要回家,而且也答应从北京先来惠州,然后带心怡回去。这下子,把这苦尽甘来的町兰夫妇乐坏了。 “心怡,心怡,奶奶明天就来了,奶奶明天就来接我们家心怡回外婆家喽。”挂掉电话,町兰夫妇抱着心怡欣喜若狂地高呼着。 心怡,这个可爱的留守儿童终于可以回自己家了。 第二天,奶奶收拾好满满两大包衣服,颤微微走到老板面前说:“老板,有件事不好跟你说。我打算辞职不做了,你看,家里就老头子一个人,身体也不好,常年咳嗽,我那孙女也就快上学了,所以呀看老板能不能行行好,帮我把上个月工资结算一下。” 老板是当地一个税务局的局长,因为一家人常年累月的工作,孩子们也纷纷在外地上学,家里一个八十多岁的老妈没人照顾,心怡的奶奶就是在这家照顾着这个老人家,陪她聊天,陪她在小区走走,帮她洗衣做饭。 “那好吧,阿姨,这些年,我妈你也操了不少心,走了,就怕妈不习惯。那行,你去跟妈打声招呼吧,我帮你结算完所有的工资。”老板和颜悦色地说。 这个子,心怡奶奶可高兴了,赶紧跟老奶奶打了招呼,拿着老板结算的工资,拖着自己的行李,一个人去火车站买上了去惠州的火车票。 下午5点左右,心怡奶奶在这家老板的陪送上,坐上了去儿子儿媳那座城市的列车。一路上,心急如焚的奶奶恨不得一步就能飞到他们身边,看看从没见面的小孙女。 一天一夜的颠簸,奶奶没吃一粒饭,没喝一口水,奶奶的心早已已飞了。晚上九点多钟,火车终于到达惠州站了。 “旅客们,请注意,这里是惠州火车站,请要下车的乘客拿好自己的行李,排队下车。”车厢内传来一阵清脆的广播,在一阵阵骚动下,心怡奶奶慌忙取下自己的行李,在同座旅客的帮助下,走出了站台。 出站口,町兰跟丈夫早已在此等候母亲多时。灯火璀璨的夜空里飘扬着从北京到惠州的列车已经到站的消息,他们的心也开始汹涌澎湃。看着站台里蜂拥而来的旅客们,他们目不转睛搜索着母亲那樽熟悉的身影。 没多一会儿,一位留着齐耳短发,身材矮小,步骤蹒跚的老人出现在宏兵的视线。虽然遥远的距离看得不是很清晰,虽然这么多年没与母亲见面了。可此时,宏兵敢肯定,那就是他日夜思念的母亲。 “是的,那个就是妈,一定是妈。”宏兵手指着一位款款向他们走来的老人跟妻子热泪盈眶地说。 “妈,妈,我们在这,我们在这。”激动不已的宏兵一边挥着手臂高声呼唤着母亲,一边拉着町兰的手,向母亲走来的方向奔跑而去。 近了,近了,能看见母亲憔悴不堪的容颜了;近了,近了,能听见母亲依然铿锵有力的脚步声了。这一刻,母亲也听到了儿子的呼唤,也看见儿子跟儿媳手拉手的身影。 她的心在微微颤抖,她的泪不住往下流淌,浑身的血液也在不断翻涌。为了这个家,与儿子分离了这么年;为了这个家,从一个还是单身的男孩儿,在这几年不知不觉就升为一个三岁孩子的爸爸。你说,老人家能不激动吗? “兵娃,我的儿啊,妈今天终于见到你了。”母亲拖着笨重的行李,在心底一遍遍轻声呢喃。 “妈……妈……”瞬息间,所有的思念所有这些年受的委屈在一刻崩塌了。宏兵松开妻子的手跟母亲紧紧拥抱在一起,在车站璀璨路灯的折射下,定格了这个美丽的瞬间。 “兵,我的兵娃,你看你怎么瘦成这样了,妈心疼,妈心疼呀。”母亲肩上还挎着一包行李,来不及卸下,就那样象个孩子般地抚摸着儿子的脸颊伏在儿子身上失声痛哭。 町兰不忍心打扰他们,躲在一旁偷偷抹泪。是啊,这一对母子,等这一天,等了整整的六年。六年,是个什么样的煎熬?是个什么样的等待?就正如自己跟女儿的见面,整整的三年,一样的煎熬,一样的等待。这一刹那,眼泪是他们幸福地泉水。 …… “好了,妈,不哭了,回来就好,回来就好,你看这坐车这么辛苦,我们赶紧回家吧。” “好了,我们回家;妈,我们回家。”苦尽甘来的三娘母,就这样倚在一起拎着母亲的行李挽着母亲的手臂坐上回家的公车。 |
随便看 |
|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