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秋色盈袖,情何以堪? |
正文 | ——残月()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这几天心里颇不平静。一茬接一茬的琐事扰的人心浮气躁。“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昨夜一阵阵的秋蛩之声把我从梦中惊醒,抬头望,窗外正是月色朦胧。感慨于秋虫的高歌。已是立秋的季节了,窗外的秋蛩的啾鸣还是如此的热烈,也许这是生命的最后的歌唱吧?因为即将失去,所以高昂?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秋,寓意着离情别绪,立秋时节,感时伤怀,这时候,信手拈来清照的任何一首词阙,细细品之,个中滋味,像一串高高低低的音符缭绕在阡陌心田,错综复杂的心情,或明或暗的幻觉,旁观者无法体会。一捧心绪,都付与那无边的萧萧落木吧,不要被那个多情伤怀的诗人吟了去,泄露了我的脆弱的脉络。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若落叶归根,是回家的旅途,乘着秋风做一生中最绚烂旖旎的旅行,也是最幸福的时刻。在青春风华正茂的时候,风姿灼灼,茕茕孑立,独自面对无数场风吹雨打和严酷气候的考验,擎着一方小小的天地,在蓝天白云的身影中烙印着永不褪色的一抹浓绿,即使今天失去了昔日的风采,斑驳的脸上被岁月镌刻了道道皱纹,褐黄的面容佝偻的脊背,庆幸还有可以接纳自己的这片博大广袤的黄土地。 酣笔难赋秋凉色,折扇却敲寂寞词 秋风秋雨愁煞人。秋月夜,多情的人儿总是对月长叹,唏嘘不已。感慨太多,都因了这清朗明亮的一轮秋月。从古到今,一首首诗句堆砌的梯子,可以直上云霄。往返天上人间,才知诗词歌赋与柴米油盐的微妙联系。“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苏轼尚不能如此洒洒落落,不问红尘,彳亍在去留之间,我一个小小庸俗之人,如何一鼓作气,扶摇直上万里云霄?人世的悲欢离合、爱恨情仇编制了一张网。刘墉说:“自从鸟儿发明了翅膀,蜘蛛就发明了网”,而人间的这张错综复杂却又有条不紊的网,又是谁发明的呢?是追究到亚当夏娃的失信还是责怪那只蛇的蛊惑?若能如同蜘蛛一样,在自己编制的丝网中,来去自如,捕捉自己需要的幸福,专心消化成为延续生命的动力,那也不枉辗转奔波在文字与醯醢生活之间了。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而天地曾不能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如此乐观豁达,得苏子般的旷达,今世何以忧?不再悲秋了,我对自己说。这是个令人无法不爱的季节。没有了盛夏的喧嚣与聒噪,没有了隆冬的凛冽与寒碜。温柔,娴静,一如轻飘于半空中的桐絮。如此的宁,如此的寂。以45度的斜角仰望天空。不是烈日猛光,只有万里的白云,缈缈的晴空。秋高气爽,忆起了菊花香里的放歌。清丽,坦荡。褪祛了人群里不该属于我的冷漠与孤傲,清风里的驻足。用力畅快的呼吸,舒心,凝神。旷阔的四野,寂寥的歌声,漫漫的花草香。这样的秋,这样的意,怎能悲,怎能伤?不要锁眉,不要频叹,不要愤愤,不要纠结。就这样微笑着,看秋水共长天一色! |
随便看 |
|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