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我们六堡村的小人物系列——入朝只为逃婚:一个畲族老人的抗美援朝故事 |
正文 | 入朝只为逃婚 ——一个畲族老人的抗美援朝故事 赵华甫 对于60多年前发生在朝鲜半岛的那场战争,总体来说是“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而对于参战的个人来说,入朝的初衷却各不相同。有的是想到部队立功受奖,有的是为了到部队混一口饭吃,而我们六堡村的赵会恒老人当时入朝的初衷却是为了逃婚。 过去我们东家人(1996年认定为畲族)的婚姻是“媒妁之言,父母包办”。赵会恒家里穷,只有两间茅草屋,在玉头寨对面的山上,即使他长得帅,山歌唱得再好,也不被姑娘家看得上。赵会恒二十多岁了,家中父母求亲访友,才给他说了一门亲事,只是媳妇并不漂亮,英俊潇洒的赵会恒十分不甘心,把婚事一推再推,直到二十八、九岁了,还不愿结婚。可这是父母请媒说好了的亲事,按我们东家人的规矩,酒也喝了,礼也送了,就是铁定了的事,想逃也逃不脱。就在赵会恒家要给他办婚事的那一年,朝鲜战争爆发了。这场远在异国他乡的战争本可以不关这山里人家的什么事,十月间赵会恒的父母正忙着张罗接媳妇过门。这期间,正值中国人民志愿军走出国门,入朝参战。 眼看赵会恒的婚期越来越逼近,新媳妇就要过门了,恰在这时候,上级派人进村来宣传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动员适龄青年应征入伍。上面来的人只宣传两个晚上,赵会恒就毅然报名参军,当时是非常时期,入伍年龄放得较宽,赵会恒就成了我们村第一批入朝的三个志愿军战士之一。 我们村另外两个第一批入朝的志愿军战士是老虎坳的赵通臣和紫竹寨的赵枝力。赵枝力家在旧社会很穷,没有吃过饱饭,他当兵就是想在部队里混口饱饭吃。他到部队就进了炊事班,结果入朝三年别人在打仗他只晓得煮饭,回村后这事在我们村成了笑谈。赵通臣一心想当兵摸枪把子立功受奖,可战场的事瞬息万变,并不一定能随人愿。他当了三年兵,还是回到我们村,后来在村里当了很长一段时间的村干部。只是他的弟弟赵通安,在1979年的自卫还击战中成了烈士,他一家在我们六堡村算是一门英烈!这是后话。 再说赵会恒的媳妇就要过门的头一天,赵会恒穿上了军装头也不回的离开我们村,先是在西南军区新兵训练营集训,不久随部队跨过鸭绿江入朝作战。赵会恒个子高大,编入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一师二团一营三连任战士、副班长,先后参加五次战役,历经千辛万苦,横跨三八线。与赵会恒同在一个班并肩战斗的还有同是东家人的下司镇长江村大寨人田儒顺。 赵会恒走了,但他未过门的媳妇在我们东家人眼里,就是他的媳妇,要受军婚保护的。他的媳妇在家里默默地守望着,盼他早日回家…… 1952年1月22日,赵会恒和战友们在朝鲜战场165高地现场抢修中,遭到敌机轰炸,弹片炸伤了赵会恒的腰部,炸断的铁路轨道压坏了他的右脚指头。离自己不远的战友田儒顺当场被身亡,头部被炸飞离身体几丈远。轰炸过后,赵会恒忍痛抱回战友的头颅,与身体和在一起,用修铁路的枕木做棺材,含泪将战友葬在朝鲜一个叫凉水井的地方。 受伤后赵会恒和一个战士被安排到朝鲜阿妈妮家养伤。阿妈妮家有个女儿十五、六岁的样子,很漂亮。赵会恒和战士得到阿妈妮和女儿无微不至的关怀。阿妈妮家里很窄也很简陋,可睡炕还算大,母女俩睡在一边,赵会恒和一个战士和衣睡在一边。1952年春节赵会恒和部队就在那儿过节,阿妈妮家很穷,过节没什么煮的,赵会恒所在的连队过节时煮鱼,赵会恒要了两碗鱼肉送给阿妈妮一家,阿妈妮一家很感激,姑娘也流露出对赵会恒的爱慕。那时候志愿军战士学过一些日常朝鲜语,赵会恒还能与姑娘简单的交流。只是志愿军有纪律,不许与朝鲜姑娘谈恋爱。之前美国造谣说金日成以八万朝鲜姑娘换来志愿军入朝,为了粉碎敌人的谣言,志愿军制定了铁的纪律。养伤期间,赵会恒不仅学习朝语,还积极参加部队学文化,认识了近1000个汉字,学会了写信,进步很大。伤好后赵会恒归队,姑娘也到州卫生学校学习去了。 1953年7月,经过中朝人民三年的浴血奋战,美帝国主义不得不回到谈判桌上,签订停战协议,赵会恒奉命随部队回国。临回国的那一天,朝鲜姑娘来到部队,在人群中找到了赵会恒,表示要随赵会恒回去。起初赵会恒直摇头,看到姑娘流泪了,赵会恒只好点点头,再说赵会恒实在舍不得眼前的这位漂亮姑娘,也想把姑娘带回去与自己成双对。于是他找来一个大木桶放到车上,示意姑娘趁乱钻进去,他把木桶盖好。检查的时候,检查人员问赵会恒:“这是什么?”赵会恒说:“是木桶,装点东西。”说话的时候,心里怯怯的。人家叫他挪动一下,木桶里面有个人,挺重的,他挪不动。检查人员立即打开木桶一看,吓了一跳,里面竟是一个漂亮的朝鲜姑娘。检查人员立即向上级汇报,把姑娘遣送回去,赵会恒这边也少不了挨批评、检查。从此赵会恒与那姑娘隔山隔水、天各一方、不通信息。 赵会恒回到村里,他曾经嫌弃的那媳妇还在苦苦等他,这时赵会恒已经三十多岁了,只好死心塌地和媳妇成家过日子,和我们村里所有的父老乡亲一样,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平淡生活。偶尔和媳妇有点口角时,媳妇就骂他是嫌媳妇丑才跑出去当兵的,可惜没能把漂亮姑娘引来!这事在我们村里大家都知道。 60多年过去了,当年的战火硝烟和爱恨一起随时间的流逝慢慢的消散而去。现在赵会恒已经是八十九岁的老人了,老伴也于前几年先他而去,曾经同他一起入伍的那两个村里人也一个个离去。老人已经佝偻着背,当年的英姿只停留在发黄的旧照片里,但他仍然在我们村里淡定地生活着,如今儿孙同堂。在阳光温暖的日子里,老人一个人靠在门前的木柱旁晒太阳,过往的人们偶尔还能听到老人在唱那首雄壮的战歌:“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因为赵会恒老人是三级残疾军人,国家一年给他3000块钱的生活补助,面对物欲横流的今天,老人已经很满足了!他说,比起他的战友田儒顺来,他能活到今天,好多了!要是当时他也死在朝鲜战场,能有今天吗? 这是何等的境界啊!只有经历过爱与恨的纠葛、血与火的洗礼、生于死的考虑之后,才能达到老人这样的境界!而我只能说,不管老人当初参军入伍的初衷如何,但他仍然不愧为最可爱的人! |
随便看 |
|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