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老屋的韵味 |
正文 | 沿着碎石小路,我们一起寻找校园后的屋子。 在校园用三年的餐饮难免会心生厌倦,素枝,青菜,胡椒,土豆,胡萝卜,偶尔来盘肉丝,日复一日的循环,每当筷子入嘴的时候,便会觉得有些反胃,可是注意到食堂墙壁上这样的几个大字“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又继续数完所有的米粒。 菩提之赐,口福临门。在校园里发现有一家教职工代火,蛋炒饭,面条,水饺,混沌,五香蛋,于是在那里用餐了数些日。滋味像是时间,愈品愈淡,可是青春期的孩子们,处在这段期间最想要的是新鲜,平淡不适合我们的年纪。而这些菜淡的感觉像是没了知觉,开始对这些也有了错恶的感觉。 偶幸得知,有一家很隐蔽的代火教值工家大约是在校园的后面。同学们说饭菜很香,也很经济,最重要的是能吃得饱,于是就跟着同学们去寻找美味。 路过向阳桥,亭子,假山,槐杨树,穿过织了密密枝藤的廊道后,又来到了树林阴子小路,像是侦探,警惕前行,涌出破案般的新喜感。大约五分钟后,看到了一个老屋,老屋很旧,墙壁没粉刷,有年代之久,是了几十年前样的纱门,拉开纱门,有一股菜香交错复杂,迷离了双眼,并早已填饱空空的肚子,等到睁开眸子,被眼前的一幕震惊了。小方桌摆设在中央,四周是四条长板凳,正东边是碗厨,清晰地看出有岁月侵染的痕迹,花样的木框,下面是矩形柜子,在向北面看去,是一张小木床,木床上有习榻,陈列的旧物。南面是灶台,供餐饮。 心里一阵寒酸,推开门,冲了出去。沿路返回想回食堂再次用餐,,那所老屋子没有食堂的整齐明亮,没有家般的华贵与亮敞,只有寒暄与不容人的停留,想着想着,眼泪情不自禁地流了出来。 孩子,要不是父母给予我们的现在,我们哪里来的衣食住行?要不是至亲给予我们的现在,我们哪里来的温馨家园?孩子,我们都输不起生活。 一次暑假里的学习,路过老巷,看到一家专收书的铺子,便按捺不住地去瞧一瞧,对于旁人,这家铺子可能会是垃圾场,但对于文人来说,它是学习的圣地,是饥渴的文人爱好者寻水的源头,。一眼相中的是一本散文集,于是找主人付账,四处张望,没有人,又走到了一个小侧屋,被眼前的一幕感动。阴暗狭隘的空间里,一位小女孩正在小桌子上认真地写着作业,小屋子里亮度光靠桌子上的台灯支持,灯光下,小女孩的额头还没有铅笔高,如此环境下,小女孩依然默默地学习,可爱的姿态,可爱的神态。也许,只有逆境,才可以教出人才,也许,只有逆境,才可以激发人的斗志...... 简陋,艰苦,才是最适合孩子的环境,我们又怎么埋怨当下的环境?是孩子,就得懂得艰辛,用奋斗过的汗水才有资格享受源泉,是孩子,就得懂得勤俭,用节约下的资源用于更好的明天。 老屋仿佛远去,古老的韵味却长存,好像品尝过主人做的饭菜,饭菜是 喷香可口的......? ; |
随便看 |
|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