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希贤桥 |
正文 | 在杜家村,最显眼的莫过于村口的石拱桥——-希贤桥。远望希贤桥,似一道长虹横卧在浣花溪上。 桥的两端,矗立着两座山峦,东边是低矮的龟山,西边是直插云霄的青云山。希贤桥尤如一道石梁架立在两山之间,接两山之龙脉,通四海之幽径,吞溪流之精华,纳山川之灵气。 这是一座历史悠久的石拱桥。始建于明嘉靖五年(1526年),距今已四百八十余年。如今桥缝中杂草横生,桥墩上藤蔓缠绕,整个桥面青苔密布,恰似一位饱经沧桑的佝偻老者。 这是一座异常坚固的石拱桥。该桥呈东西走向,系三孔石拱桥,拱呈马蹄状。桥长35米,宽5。5米,高6米,三孔二墩,孔径9米。整个桥身以就地取材的青石垒叠砌成,拱圈和桥墩用大块长方形花岗岩石砌筑,桥头和桥面用石条纵横铺垫,桥两侧有四十公分高的青石护栏和望柱。整个石桥牢固异常,虽历经几百年风雨冲刷和山洪激荡,却依然巍然屹立,昂首雄踞在淙淙的溪流之上。 桥的东头龟山曾有一座文昌阁。阁为双层叠檐式楼宇,宛如一只凌空欲飞的仙鹤。阁中神座内置朱衣魁星(文曲星),座前设香炉一鼎,两旁各悬钟鼓一座,早晚由侍奉香火者击鼓撞钟一次。阁北侧建有数栋书舍屋宇,每月初一和十五两日,各私塾中的学子齐集于此研读经书。每年二月初,择吉日,族中贤达学者齐集文昌阁,击鼓撞钟,焚香祭拜。可惜这座阁楼现在已不见踪影,只剩下残砖断瓦湮没在荒草树丛中。 距文昌阁南边不远的九龙山下曾有一座烜赫一时的明道堂,明代大儒王龙溪先生曾多次到堂中讲学,宣扬王阳明理学。上世纪六十七年代改建为永丰中学,现已废弃,残壁断垣,一片荒芜。几百年来,从希贤桥上走过了无数的儒生学子,他们满怀着憧憬,踏着光滑的青石路,迎着桥头熹微的晨光,走向九龙山下求知的殿堂。十年寒窗读书苦,一朝黄榜天下知。 往昔喧闹的脚步声现在早已销声匿迹,唯有桥下的清溪水依旧在沽沽地流淌。山风习习,谷鸟啾啾,溪水潺潺,寂寞的希贤桥如今又在向远处的村庄诉说着什么呢? |
随便看 |
|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