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文章:

 

标题 都梁情事(一)
正文

一束幽兰,一抹淡香,千百年来诱人寻寻觅觅。

都梁,江南的一个千年古城,在清澈的河水里,在划舟人的小曲里,在柳烟遮掩的吊脚楼里,在飞檐翘角的青砖红瓦里,带着淡淡的兰花香,正如一个养在深闺欲说还休的美少女,诱惑着寻美之人不辞劳苦、不远千里而来。

古城里,平凡人每天演绎平凡故事,美丽的情愫,就如那淡淡的兰花香,悄悄弥漫……

这是江南的一个小城,现代气息与日俱增,然而更多的仍是古色古香。

说起来小城的历史挺悠久。早在新石器时代,先人们就已经在此活动。这里依山伴水,曾封侯立郡、设府置州,历来为军、路、府、州治之所在,乃兵家必争之地。到明朝时,朱皇帝的后人以此为中心建王邸,继袭十四代。因城郊长有一种兰草叫都梁兰,此城由此得名叫都梁。

在散文家郦道元的《水经注》里,对都梁兰有着“绿叶紫茎,芳风藻川”的描写。

一束幽兰,一抹淡香,千百年来诱人寻觅。

沧海桑田,物换星移。数千年的绵延时光,渗透于古城每一条幽深的小巷,每一个有着古槽门的院落,每一口清冽甘甜的古井……

都梁城最大特色就是桥多。古石桥有九座,横架资水或护城河,名字中皆含龙,什么化龙桥、镶龙桥、青龙桥、玉龙桥、攀龙桥、……谓之“九龙不出城”,守护着都梁的好风水。

除了带有龙字的这九座古桥,那菊花巷的众多小木桥不能不说。巷里众多小木桥,却有个相同名字,都叫菊花桥。

菊花巷的街面,被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流分成两半。街上人家,崇尚自然,一色的木阁楼,竹篱笆,屋前屋后收拾得干干静静。家家在溪流上架设小木桥,在溪流边除了种树,还种植菊花。那座座小桥,做工细致,一色刷的是清漆,木纹尽现,尽显原汁原味,栏杆处,被那过往人客抚摸得油光闪亮。

这菊花巷,一年四季皆景色。

春天里,菊花巷绿意盎然,生机勃勃。

到了夏天,总有淘气的小孩光着屁股,泡在小溪里不肯上岸。故作恼意的妈妈们,会催促孩子快点上岸来,却并不当真。因为她们知道,小溪虽常年流水不断,却水流不湍水位不深,对孩子的安全构不成威胁。

而秋季,则是菊花巷最美的时光。形态各异、色彩纷呈的菊花尽情绽放,黄得耀眼,白得晶莹,红得激情,粉得惹人。溪水清幽幽的。溪边是各色菊花,溪中倒影还是那各色菊花。溪边的树,红的叶,黄的叶,誓与花儿比美,拿出一生中最热烈浓郁的色彩,装点着绚丽多姿的秋天。

到了冬天,将近过年时,银装素裹的菊花巷这会就像极了一个洗尽铅华呈素姿的女人,在各家红灯笼的点缀下,安静恬然,风姿绰约。

都梁城内可谓处处皆风景。

斑驳的古城墙,藤蔓缠绕,历尽沧桑却依旧坚实如故,有“都梁城墙盖天下”的美誉,算得上是都梁一景,据说是主修过明十三陵的师傅设计的。

有座古砖塔,位于城东的资水西岸,俗称东塔,是都梁的景点之一。该塔建于清道光年间,高近四十米,共七层。层层悬挂铜铃,起风时,铃声悦耳。塔内有阴阳两径,沿阶螺旋而上可攀登至顶。顶端的塔刹为铜制葫芦。令人称奇的是铜葫芦旁居然长有一棵小树,雷劈不死,风刮不倒,终年与塔刹相伴!

较东塔修建更早的一塔,因“字画端好,精妙绝伦”,被都梁人称为“花塔”,坐落于山坡,与东塔遥遥相望,建于宋熙宁年间。听说这塔倾斜度远超比萨斜塔呐。花塔与东塔相互辉映,“霞披二塔”是都梁曾经的美景。遗憾的是,花塔不再,如今独留了东塔迎送日出日落。

古都梁的不同街道,有着不同风格。

东升门一带,沿街摆满了大缸小缸。此处家家织布,称为织染一条街。太阳一出,家家挂出五彩布匹,于风中嗤嗤作响,煞是威风。

旱西门一带,沿街也摆满大缸。大缸内阵阵香味飘出,让人馋得流口水。这里人家,户户都是制作麦酱的高手。麦酱,有麦的香甜,留椒的辣味,舔一口开胃,尝一下提神。

而正南门另外是一番天地。家家户户拉风门、抡榔头,红旺旺的炉火中,映照一张张布满汗珠的脸。即便大雪纷飞,在正南门也能见到光着膀子汗流浃背的男人。叮叮当当的敲锤声灌着你的耳,告诉你这儿是都梁的铁器街,一件件经久耐用的铁器就出自此处。

到了太平门,这里的人不喜欢锤锤打打。他们的手巧着呢,烈日下或大雨中,绽开在人们头顶的一朵朵鲜花,正是太平门的手艺人制作的长柄油纸伞。

都梁的古巷颇有趣。巷长的不见尽头,巷窄的刚容一人走过。左拐右拐,走进古巷,就像进了迷宫。

取的巷名也挺有意思,雅俗共存。有些巷名,见名字就知居住的是从事何种职业的人。如木货巷,住的多是木匠,炒货巷则多是卖瓜子的。至于那名为游斯巷的,则意为“游客到斯,可作一歇”,找旅馆就来这里。还有些巷名,寄寓的是美好愿望,如和合街、幸福街。

街头巷尾,常常是叫卖声此起彼伏。

“蝈蝈!谁要蝈——蝈?”

叫卖的蝈蝈,并非真蝈蝈,它是用棕叶编制的。叫卖的人,往往不单只卖蝈蝈,还有螳螂、虾子、甲虫……一个个编制得活灵活现。棕叶蝈蝈更讨小孩喜欢,它像真蝈蝈一样,也分雄雌。翅膀又短又圆的是雌的,翅膀又长又尖能振翅发声的是雄的。

有叫“五——香瓜子哎——”

“五”字拖得极长,让人疑心叫卖的人会一时接气不上,然而不用担心,他接下来会重读一个“香”字,紧跟着“瓜子哎”三字,一气呵成被叫了出来。

其中叫卖卤菜的,声音里总透着丝丝得意。

“卤菜!正宗都梁卤菜!”吐字清晰,字字落地有声,一点也不含糊。那架势,让你根本就不敢笑话他的乡音难听。

都梁卤菜,自古以来就是皇家贡品,香酥可口,麻辣适中,据说所用卤汁是几十种中药熬制而成。那种香是香中之奇,那种味是味中之迷,非言语能表达,简直就是卤菜中的鸦片,尝一口上瘾,品一下就戒不掉。

荤、素都可卤。都梁卤铜鹅,是那卤菜中的珍品。铜鹅为都梁独有,额头与脚蹼为古铜色,因之得名。铜鹅肉质鲜嫩松爽,营养丰富,含多种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属鹅中上品。

其实,都梁不止卤菜好吃,别的小吃也很吊胃口。

正南门老字号的南记米粉铺,至今还珍藏一块老掉牙的木匾,字迹斑驳,却仍能辨出“天下第一粉铺”来。落款处你道是谁?大清皇上乾隆爷!就冲那匾,好奇心就驱使你要尝尝这南门口的米粉。南记粉铺的米粉从不隔夜,都是现做现卖。店面装修很一般,生意却总是火爆。你如想吃,就得有耐心等待。待你终于等到了米粉,尝一口,那鲜嫩啊透着韧性呢,再来一口,却又说不明白了,可那香味、松爽,早已叫你入了迷。

另有一种糍粑,在都梁小吃中是排得上名次的,糯米做的,其中掺了野菜,看起来白中泛绿,吃起来香中透着甜,软乎中却又有股嚼劲,但又不腻人。可惜这种野菜糍粑不能一年四季都吃得上,要在春季里才有。

小女孩叶子最喜欢听外婆讲这城中的老故事,可惜外婆很早就过世了,不过那些故事却依释记得。

叶子跟外婆去过文庙。文庙门前有一参天古杏,树已老朽,一半儿活,一半儿死。树桩处有一洞,可容小孩蹲坐。让人讶异的是,古杏竟孕新苗,一棵小杏树于老朽的树桩处长出,且长势蓬勃。外婆说,这棵树是一位姓陶的县令种的,可有岁数啦。叶子上学以后搞明白了,那位县令,原来是东晋大诗人陶渊明的曾祖父陶侃。

文庙的正殿前方是一座玲珑小石桥,夹在两个一样大小的半圆形石池子中间。石桥长不过三米,宽最多一米,桥头桥尾的两边扶手上,赫然趴着一对形态相似的小石狮子,只手掌大,却栩栩如生。

那石池子足有三米深。外婆说解放前这池里总是蓄满水,里面养满了蚂蝗。犯了错的男人或女人,就会被扔进池里,任蚂蝗慢慢享用。妈妈有次闲聊时的内容印证了这类恐怖的确存在过。

妈妈说,文化大革命时,人们干了许多不可思议的疯狂事。花塔就毁于疯狂。修建防空洞需要砖头,要砖头就得炸掉花塔,这就是逻辑。疯狂的人还想炸掉东塔,考虑到这东塔恰临资水河,炸掉后要到河中捞砖块,只好作罢,阴差阳错中给古城人留了一个景点下来,让今天的都梁人于遗憾中稍稍带了一丝欣慰!好些老都梁人仍在怀恋那个不复存在的斜花塔。许多人臆想着:花塔还在的话,都梁人的日子肯定是另一番天地吧!

在文化大革命的疯狂中,妈妈亲眼见了一个偷情的女人被扔进文庙的石池子里。那时池里不蓄水,是干涸的。惩罚人不用蚂蝗了,改用一种山蚂蚁。这种深山里才有的大蚂蚁,有拇指大,叮人一口就得肿一个大包。大量山蚂蚁被放进了受惩罚人的衣裤内,那人的皮肤上于是爬满了这样的饥饿山蚂蚁,就连隐秘处,也是蚂蚁们侵袭的地带!而那人的裤腿口、衣领口和腰际处是被牢牢扎紧的,手也被绑住。因为难受,扔进石池子的人,便会拼命跳了起来,给围看的人表演“跳脚舞”。就这样,妈妈看见的那偷情女人,不消一夜,就被蚂蚁们折磨而死。

不管这事是真是假,叶子听得胆战心惊。成年后,叶子很少去文庙,她怕见那石池子。

随便看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

 

Copyright © 2000-2024 sijig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3 4:45: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