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诗人兴会上巳节 |
正文 | 地晴丝冉冉、江白草纤纤。初春时节,天气晴好,春风荡漾,阳光明媚。此时正逢上巳节,是诗人兴会踏青流觞,吟诗作赋的好时光。 这一天,西安雁塔诗友社的诗人,在大兴善寺举行诗会,欢迎马来西亚诗人黄玉奎先生。黄先生此行是来陕参加合阳国际《诗经》研讨会的。据转,合阳县洽川是《诗经》中“关雎”一诗的源发地,描写的的是周文王求偶的爱情故事。合阳国际《诗经》研讨会一结束,黄先生便来西安以诗会友。 我应邀参加了上巳节诗雅集;和我一同被邀请去参加诗雅集的还有国民党元老于右任先生的侄孙女于媛女士。当我们来到雅集现场,古城长安儒雅俊杰之士已是济济一堂。雅集虽无竹丝管弦之盛,但诗人吟汉唐雄风,咏窈窕之章,颂盛世风华,此起彼落,互答唱和,声调铿锵,韵味悠长,仪态昂然。既展示了当代诗人风采,又抒发了友谊情怀,其乐融融,似春风和煦,艳阳温馨。 在诗雅集上,女诗人于媛即兴吟诵了一首七绝,吸引了大家的目光! 当大家知道于媛是中国国民党元老、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忠实追随者、一代书法宗师于右任先生的侄孙女于媛后。诗人一个个把敬佩的目光投向她。远道而来的马来西亚友人黄玉奎显得分外激动,心绪一下子高涨起来,这时他好像想起了甚么,兴奋的情绪溢于两颊!于是,他向于媛讲述了他青年时代在香港就读时见到于右任先生的情景。他说,那是一九六零年秋季,先生到我校作报告,我目睹了先生飘然若仙的儒雅之貌,聆听了他那充满忧国忧民,热爱祖国,怀念故土充满深情的演讲。此情此景,给我留下了极深的印象,打心眼里敬重这位老人。事隔五十多年,我仍然记忆犹新,历历在目。说罢,他眼神里放出自豪的光彩! 在这样的氛围下,于媛也是异样的兴奋。她便把建设于右任纪念馆的事告诉大家,并向大家讲述了她所知道的关于于先生的晚年生活。 于老先生晚年在台湾,一直是郁郁寡欢,思念大陆,思念家乡。因为大陆有他的家,他的原配夫人高中林和大女儿于芝秀就住在西安书院门。最能见他此时此刻情怀的就是那首《望大陆》诗。随即于媛吟诵了这首诗:“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葬我于高山之上兮,忘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 这首抒发幽怀而发至内心的爱国之情,震撼着诗人们的心灵! 此时,诗雅集被推到了一个高峰! 一阵感情的迂回跌宕之后,重新酝酿的**陡然迭起! 诗人姚平首先滥觞出句,唱道:阳春三月好风光。 此句一出,顿时诗兴骤起,诗人们唱和踊跃,气氛热烈。其盛况空前。现将雅集联句柏梁体诗作刊录于后,以记其盛: 阳春三月好风光。(姚平)诗人雅聚喜洋洋。(黄玉奎) 黄公引我到诗坊。(杨岳)喜迎南海黄与杨。(王志伟) 海客寻根访诗乡。(颜必人)众友情深诵华章。(陈慕申) 布谷声中情谊长。(车天启)春风骀荡灿华芳。(徐志诚) 吟朋兴会热衷肠。(冯晓白)得识方家胸胆张。(柳烟) 清声雅韵震华堂。(李守玉)祖国腾飞事业昌。(任厚坤) 群贤齐颂歌东方。(于媛)与时俱进不彷徨。(徐志诚) 老骥伏枥慨而慷。(李振中)中华一统固家邦。(向英蒲) 两岸三通正协商。(马育忠)彩云归时奏笙簧。(权路舆) 岂容台独逞疯狂。(姚志锐)花好月圆不可伤。(冯晓白) 风流今日韵铿锵。(向英蒲)诗声阵阵继汉唐。(张怀民) 犹如词林鸣凤凰。(罗平基)兴善如云雁一行。(王中陵) 有似曲水再流觞。(荣西安)海天酬唱意飞扬。(李红) 雁塔他年铸辉煌。(姚平)诗人幸会永难忘。(冯晓白) 第二天,于媛告诉我,她要邀请黄先生参观西安于右任故居纪念馆建设工地。我把这件事告知黄先生,他非常高兴,便慨然应允。丙戌三月三日(3月29日)这天一大清早,黄玉奎先生以及西安雁塔诗会的诗友来到文化一条街的书院门。 书院门在西安市南门里右侧。 走进于右任先生故居大院,那种历史的厚重感,那种怀民望于一身的时代责任感,似滚滚热浪扑面而来,感染着诗人们。 于媛馆长说,当年于老先生到西安就住在这里。后来去台湾,夫人高仲林、女儿于芝秀同侄儿侄媳于隆张英一家(于媛的父母)住在一起,直到上个世纪70年代初,老夫人和女儿先后过世。有一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任总理周恩来先生,得知于右任先生思念亲人的情况,就派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民革中央主席的屈武(于芝秀丈夫)回西安,在这所大院里为于老夫人举行了寿辰。 于右任先生故居的对面,是先生青年时代求学的关中书院,关中书院十分幽雅,文化气息较浓,现在是西安市一家师范学校。在这里能感受到当年莘莘学子为国家走出封建,实现共和强国富民的愿望而发奋读书的情景。 中午,我们在古色古香,且文化气息浓郁的书院门文化街就餐。饭馆是以地方风味为主的小吃,最具特色的品种是蒲城辣子糊和蒸馍。《雁塔诗词》的主编姚平先生偕诗会的同仁王中陵、权路舆、李守玉、车天启一起就餐,饭中黄玉奎先生提议并约定,晚餐由他主持,在一家以深海鱼头为特色的小芙蓉餐馆作答谢。因为,他已决定明天离开西安。 夜间,浓重的春色散漫在古城之夜,小芙蓉饭馆,显得分外的温馨,除了姚先生等因年长体弱不能赴宴外,去参观故居的七位诗友都如约相聚,在这里为黄先生饯行。尽管没有古人饯行时的那么排场,那么凄婉,但总是充溢着难分难舍之情。宴席中我们即兴作诗,首句由于媛女士命题,按席间座序吟唱,结局仍回到于女士唱和。一切十分得体圆满,给人留下深刻的记忆。我们的诗是:友谊相呼重久长,(于媛)雎鸠逐梦好还乡。(车天启)旗亭无雪三人怨,(权路舆)奎斗多姿一座忙。(李守玉)拍案数巡难润玉,(冯晓白)撒盐半勺足风光。(王中陵)捉诗揽月芙蓉里,(黄玉奎)敢问何时再举觞?(于媛) 2006。06。17 |
随便看 |
|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