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有求必应 |
正文 | 每当人们在生活中有了需要帮助才能解决的事情,便会向有能力解决问题的团体或是个人发出请求。而那些负责任的团体或是个人也会据此作出相关的回应。 虽然已经有了明确的请求,但同时也需要对这些请求作出必要的判断。依照旧例能够办到的自然会依例去办,而对于那些承办起来确有困难或是短期内难以办好的事情,则会由于种种原因可能会有些缓慢而需要多耗费一些时间。因此前来有所请求的人们需要耐心地等待事情的结果,大可不必为此事的进度而大伤脑筋。 与其它的生物类似,人也是在自然环境或社会环境中成长并逐渐形成群体优势从而拥有强大功能的物种。而无论人们是出于何种意图的考虑,也无论人们的活动是如何的谨慎小心,人们的所作所为也必然会引起自然环境的回应。近年来对于碳资源的大规模的开采和使用,使得二氧化碳的排放达到了前所未有的范围和强度。那些没有被回收利用的二氧化碳与释放出的甲烷形成了保温层,使地球的表面温度升高冰层融化。由于极地冰层的融化又致使海水的温度持续上升,最终与从热带海区而来的暖流的温度和密度相近,所以由自然形成的洋流进行的冷暖交换过程便难以再次重复进行。海水受热后产生的大量水蒸气与不时出现的由极地而来的冷空气交互作用,就形成了如今北半球的人们所看到的暴风雪铺天盖地而来的情景。而在南半球的一些地方,则由于多余的热量无法向周围传递,而遇到了当地少见的酷暑高温。由于太阳活动的周期性变化,以及自然环境本身的自发调节作用受到了人为的影响,所以灾害性天气现象的频繁出现,就成了自然而然会发生的事情。 同其它的事物一样,气候的冷暖变化也自会有其内在的规律。在以前连续气温很低取暖条件也不是很好的年份,有人觉得冷些可能还会相对延长人的自然寿命。而在经历了几个暖冬之后再遇到连续降温的天气,就会觉得冷得出奇而难以适应。这或许与人们希望四季温和的心态有很大的关联。然而无论遇到了怎样的气候环境,也要考虑到那些最需要帮助的人的切身需要,通过慈善救助,让他们的衣食住行都能有所保障,避免季节性疾病的大规模流行,避免在低温环境中有冻死人的事情发生。 面对闻所未闻的极端天气,处于逆境中的人们自然会想到用祈祷的方式来设法平息造物的愤怒。然而气候变化不仅要受到太阳活动周期的控制,也与人的活动密切相关。目前事情的关键在于能否减少人类自身活动对于气候所造成的影响。所以在问题没有得到妥善解决之前,即便是长时间的祈祷也显然不会产生多大的作用。 从长远的考虑出发,减少对于资源的消耗,让低碳生活成为人们的习惯,让周围环境更为自然更加宜人,将有助于提高生活的质量。对于能够既让人们提高了生活的质量,又能够保护资源和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那些意见和建议,也应当给予善意的回应。即便是自己没有得到更多的眷顾,也要让子孙后代们能够更好的生存。 在环境已经出现了变化的情况下,不能只是采取消极的态度听之任之,而是要寻求适当的方式进行治理。在维护自然生态环境,维护生物多样性的基础上,找出解决问题的具体办法。比如通过减少甲烷等温室气体的生成和排放,改用其它的能源,或是采用低排放的动力装置,来减缓局部地方的产热过多的现象,改善气流的循环状况,让环境温度恢复到正常的水平。对于如何应对气候变化的问题,人们已经在许多场合中达成了共识,而共同目标的实现还需要依靠人们的一致努力和有效的行动。 在灾害性天气现象频繁出现,人员和财产损失也在持续增加的时候,人们有理由作出长远的考虑并付诸于行动,以此来作为对改善环境和保护地球家园的回应。 |
随便看 |
|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