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麦子黄了 |
正文 | 又是一年麦收的季节,远在老家的父亲打来电话说:“咱家的麦子熟了,让你妈过两天回来吧,我自己忙不过来。”我答应了声,并嘱咐父亲不要太过于劳累,毕竟岁数大了,身体没有以前硬朗了,而我又工作在身,实在没时间回家去帮他,实在不行就雇人去干活。我也劝过好多次,家里就剩下你自己,年纪又大了,身体不如从前,把地承包去吧,父亲死活不同意,像一个倔强透顶的老黄牛。 中国北方的小麦,虽然麦收的时期有所不同,但大抵都差不多的,相差也就前后几天的事。也许成熟的那一刻,我们浑然不觉,还暗自思量着:昨儿个还看见麦子葱绿葱绿的,怎么一晚上的功夫就全黄了?正所谓:“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当太阳火辣辣地炙烤着大地,柏油路上,麦田里的上空弥漫着一层热腾腾的雾气时,庄稼人的古铜色的脸上的皱纹就一层层地舒展开来,眼睛里的喜悦顺着缭绕的香烟飘向了天空。他们心里盼望着,这天气越热越好,这样麦子熟透了,晾干了,也不用再像以前一样放到场院里再晒上一两遍,然后再费心费力地用车倒进家里的粮仓里,一天下来,骨头都散了架。 望着公路两边的麦田里,大型的联合收割机“嘟嘟”地冒着青烟,一排排的麦子在锋利的刀刃下,齐刷刷地倒下,随后,金黄的麦粒像潮水一般从出口流了出来,身后是漫天的碎屑和尘土飞扬,我心里不由地感叹,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推动了农业的向前发展,给以粮为天的庄稼人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实惠。这让我想起了我小时候和父母一起下地割麦子的情景。那时候,芒种刚过,家家户户都准备好了磨得锃明瓦亮的镰刀,起个大清早,为的图个早晨凉快,多割点麦子。这时候。当然,起得早的大多是家里的男丁,也就是男爷们,妇女留在家里做饭。约莫日头一竿子高左右时,“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到了吃饭的时候,不少人干脆就在地里找个稍微凉快的地儿吃点早饭。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这个时候,阳光渐渐地灼热起来,头顶上像是盯着一个小火炉,汗水慢慢湿透了衣服,细细的汗滴“啪嗒啪嗒”地落在了泥土里。长时间弯着腰割麦子,腰要累了,腿也麻了,口也渴了,手磨得也疼了,再看看前面的地头还长着呢,人们三三两两地坐了下来,用肩膀上的手巾擦擦汗,再抽上一袋烟,算是给自己放一小会假,休息休息,再喝上一口水,解解渴。 当西边的太阳慢慢地沉下了山,红色的光布满了天,人们开始紧张起来,这意味着一天的时间马上就要过去,明天还不知道是个什么样的天气,所以就加快了收割的步伐。“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想归想,当天边的最后一丝光亮被云彩遮住时,,后面的人冲着前面一声悠长的吆喝:“回家喽”,远处,还弯着腰,挥舞着镰刀的人才不情愿地开始收拾工具和物品,然后成群结伴地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家。 夜晚的村庄显的格外宁静、祥和,人家的屋顶的袅袅地冒起了炊烟,白天热闹的蝉叫声,此刻也似乎累的有气无力了,偶尔有几声犬吠声游荡在夜晚的上空。这时候,一家人围坐在饭桌旁吃着饭,有一搭无一搭地聊着天,白天的苦累在这一刻,被满满的收获所掩盖。 我常常在想,我们这一代,甚至下一代,现在极少能体会到麦收父辈们的辛苦以及丰收时的喜悦,我们的成长过程变得越来越简单,对土地以及粮食的感情远没有他们那样深厚。我们也似乎渐渐遗忘了原本不应该遗忘的东西,变得越来越麻木。如今,麦收的季节又到了,那些我们已经失去的、遗忘的以及不知该不该怀念的麦收故事是不是又回来了呢? |
随便看 |
|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