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童年记事之在水一方 |
正文 | 江南水乡,从来都是弥漫着氤氲雾气的美丽词语。扬中四面环江,是名副其实的水乡。 幼时,村村环河,翠树青草簇拥处伸出一段短阶,有水泥板、有木板,家家淘米洗菜浆衣、洗拖把刷鞋子,还有拿着网兜捞浮萍给鸭子吃的。 小孩子是不允许亲近河水的,每每被勒令远离河畔。然而小孩子天性贪玩,非但不曾退避三舍,反而义无反顾地投入到河水的怀抱。 春天的气息温润整个村庄的时候,小伙伴们便开始在清澈的河水里寻找可爱的小蝌蚪。它们通常聚集在河岸边沿,尾巴不停地抖动,大大的脑袋左顾右盼。我们蹲在河边,悄悄举起玻璃杯或者瓷碗,猛地伸到河面下,再迅速抄起,就能收获很多小精灵。 黑色的小蝌蚪比较常见,还有一种灰色的,个子大一些,皮肤也不光滑,看上去很丑陋。通常,如果谁的杯子里有这样的蝌蚪,他就会被大家嘲笑,怏怏地垂头走回河边,赌气地把杯子里的东西全都倒回水里。长大后我们才知道,原来灰色的蝌蚪是青蛙,黑色的蝌蚪是癞蛤蟆。多么有趣,幼时的我们可是很讨厌和畏惧癞蛤蟆的。 进入夏季,天气炎热,河边田堤一片蛙鸣。小伙伴们新的活动开始了——摸螺丝跟河蚌。会游泳的孩子下河如自由的小鱼一般,很快忘了自己的初衷,享受起水下世界的凉爽。不会游泳的孩子伏在河堤边缘,伸手到河水下的淤泥里探摸,因为手臂不够长,通常咬牙使劲到把脸涨得通红。但收获总算丰厚,每天摸回家的螺丝跟河蚌都够做一盘菜。 小伙伴中不缺乏聪明人,既不下河冒险,也不屑被河堤的烂泥弄脏衣服,挪几步到河堤下的短阶上,蹲下来,伸手往没入水下的板底随便一抓,轻轻巧巧就是一大把螺丝。这时,就有眼红的人风风火火跑过去,想要抢夺“黄金地段”,还来不及干架,马上被警觉的大人发觉,在喝令声中不甘不愿地爬上岸来。 炽烈的阳光在秋季淡去的时候,菱角叶在河面慢慢铺上一层深绿色的毯子。蹲在短阶上伸手就能翻开菱角的叶子来看,叶柄和须根之间缀着小而饱满、翘着尖角的果实,有青色、粉红色和紫红色,青色的并非不熟,倘若个子同红色一般大小,剥开来吃也是极甜的。野生的菱角叶子偏小,果实也偏小,面积有限,一般也就只有孩子们摘来解解嘴馋。家种的菱角成熟时,采菱人就取了一只大木盆作船,下河采菱。 幼时我曾随奶奶采过一次菱,平时用来洗澡的大木盆浮在水面摇晃,我害怕极了,瘫在盆里紧拽着盆沿。奶奶坐在小马扎上,飞快地翻叶采菱,嘴角挂着戏谑的笑,笑我胆小鬼。很快,菱角在盆里堆成了小山,我也忘记了害怕,悠然自得地剥开来吃。现在回想起来,王维诗中所述“莲动下渔舟”,就是这般惬意景象,只不过我们是“菱动下木盆”罢了。 儿时的冬季比现在寒冷得多,真真是银装素裹,屋檐下的冰凌、满地满树的积雪,河里也结了厚厚一层冰。小孩子玩起来根本不知寒冷为何物,尤其到了过年的时候,成群结队到河边找糖纸。因为河堤下是人们倾倒垃圾的地方,那里的漂亮糖纸是最多的。破损的糖纸是被我们嫌弃的,因为只有完整的糖纸才能成为“拍拍”游戏中的战利品。 溜冰是不敢的,因为越往河心冰层越薄,但小伙伴们不会放弃找寻乐趣。我们把薄处的冰砸开,捡碎冰来往厚冰层上扔,比赛谁的碎冰滑得最远。有时敲下来的不是碎冰,而是一整块厚实的冰,我们就拿它去挑战更厚的冰层。“轰嗒”一声,胆小的女孩子紧张得捂耳闭眼。“哗啦啦哗啦啦”,那是冰块在厚冰层上碎成了渣;“噗通”,那就是冰层被凿穿了。 |
随便看 |
|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