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青鸟殷勤为探看----夜读李商隐[原创] |
正文 | 窗外,夜幕下的天空灰蒙蒙的,秋雨淅淅沥沥的下个不停。已经是深夜了,一阵凉风翻越窗户吹了进来,顿时感觉身上冷嗖嗖的。我起身随手找了件外衣披在身上,继续回到书桌前,在昏明的灯光下重新拾起那本开始发黄的《李商隐诗集》。随着书页的翻展,我的思绪随着作者“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的迷惘感概、抒情寄意的诗句,仿佛一下子回到了想象中的那个朋党纷争、风雨飘遥的晚唐远久时代;仿佛看到了一位终生辗转漂泊,年仅四十多岁,头发过早斑白,身着青衣布衫,站在萧瑟的秋风之中,眉头紧蹙, 用着一双忧郁的眼睛注视着远方的开成进士... 李商隐是我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诗人。他的诗歌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他的许多名篇千百年来一直脍炙人口,至今传诵不绝。 特别是他的以爱情为题材的无题诗,更是意境绵邈朦胧、情致宛转缠绵、语言精细华丽、声调和谐优美,可以说是我国诗苑中的奇葩。正象清朝诗人叶燮在《原诗》中所评价:“寄托深而措辞婉,实可空百代无其匹也。” 但是,李商隐的一生却是悲凉凄惨的。仕途上他郁郁而不得志,生活上他终生贫困潦倒,爱情上他更是屡屡失意。我曾查阅了一些资料,以为也许正是他的这些人生遭遇,对他的诗歌风格形成,以及诗歌艺术成就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翻开所有的史料记载:毋容置疑,李商隐的原籍应为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自祖父起,迁居郑州荥阳(今属河南)。在他后来的文章中,曾自称与皇室同宗.经部分史学家考证,他应该属于皇族的远亲,但自他的高、曾祖以下几代都只做到县令县尉、州郡僚佐一类下级官员。所谓的这种皇室远亲的血缘关系,实际上并没给他的带来任何现实利益。 许多史料都记载有:李商隐幼年时随父生活在浙江。九岁那年,父亲在浙江幕府去世。于是,他奉孝随母亲带着弟妹们,护送父亲灵柩回到故乡荥阳。在故乡生活的那段日子里,由于家道贫困,往往要靠亲戚接济才能维持生活。 我曾想:也许正是这些早年的经历,使他养成犹豫、敏感、清高,而又多愁善感的性格,这些特质我们可以从他留下的大量诗文中扑捉出来,同时,在他曲折坎坷的仕途生涯中也得到了充分发现。 有关李商隐年轻时的成长历程,史书上有大量的记载,打开电脑,随便搜索一下,你就会发现,有关李商隐的简介比比皆是。共同的是都一致认为:他的启蒙教育应该来自与他的父亲,据说他五岁时便“诵经书、奋读书、弄笔砚”。但对他影响最大的,则是他回到故乡后遇到的一位同族叔父。这位堂叔父曾上过太学,知识渊博,性格刚直,不肯做官,终生隐居。据李商隐回忆,这位叔父在经学、古文、书法方面均有造诣,而且对李商隐非常器重。受他的影响,李商隐“能为古文,不喜偶对”。大约在他十六岁那年,他写了两篇优秀文章《才论》、《圣论》,获得了一些士大夫的赞赏。这当中包括时任太平军节度使的令狐楚。 令狐楚是何许人物?令狐楚乃 唐代文学家,贞元七年 登进士第。其才思俊丽,能文工诗,曾出为华州刺史,拜河阳怀节度使等。应该说令狐楚是李商隐求学生涯中又一位及其重的人物,他本人是骈体文专家,但对李商隐的才华却非常欣赏,不仅教授他骈体文的写作技巧,而且还经常资助他的家庭生活,鼓励他与自己的子弟交游,帮助他逐步融入上流社会。李商隐凭借才华、人品和性格建立起了自己的社会关系网络。在令狐的帮助下,李商隐的骈体文写作进步非常迅速,由此他获得了极大的信心,希望可以凭借这种能力展开他的仕途。这一时期,他曾赋诗“微意何曾有一毫,空携笔砚奉龙韬。自蒙夜半传后书,不羡王祥有佩刀”。可见当时李商隐对令狐楚的感激之情以及本人的踌躇满志。在随后的日子里,令狐楚聘其入幕为巡官,曾先后随往郓州、太原等地。 关于李商隐的爱情生活,曾被许多研究者关注,部分原因在于李商隐以《无题》为代表的诗歌中,表现出一种扑朔迷离而又精致婉转的感情,容易被人视为丰富的爱情体验的表达。所以说 猜测的部分远远多于有实际证据的。但这并不妨碍人们对此津津乐道,甚至象阅读侦探小说一样揣摩分析他的诗文,希冀发现切实的凭据。 那么,李商隐的爱情生活究竟如何?根据史书记载:李商隐二十岁那年,令狐楚调往京城任职。李商隐便离开了太原返回家乡,入王屋山和玉阳山之东峰学道。道教,是晚唐时代的"国教",有鮮卑族血統的唐帝,自稱是太上老君李耳的后裔,連公主也要浱去修鍊。学仙修道,成了当时的風尚。在玉阳山之西峰的灵都观里,有一位姓宋名华阳的女道士,她本是侍奉公主的宫女,后随公主来修道。宋姑娘年轻貌美,因和李商隐常在两峰之间你来我往,很快就双双坠入情网了。这段时间,诗人的内心充满了愉悦。但是,由于宫禁森严,他们难得相见,加以每年秋冬她都要随公主回京数月,他们备尝远别相思之苦。当然,这种偷欢在当时是不容于礼教和清规的。后因女的怀孕,东窗事发,李商隐被逐下山,宋华阳也被遣返回宫。他的第一次初恋就这样夭折了 。李商隐诗集中大量的爱情诗,特别是那些著名的《无题》如“相见时难别亦难”、“来时空言去绝踪”、“紫府仙人号宝灯”以及后来写的《圣女祠》、《重过圣女祠》等诗,都与这次恋爱有关。 自李商隐和宋女道士分开后不久,就和一干人等上京赶考,住在洛阳西郊堂兄李让山的家里,当时,堂兄邻居有一位十七岁的柳枝姑娘极仰慕其才情,在堂兄的搓合下,两人见了面,并且一见钟情,还约了李商隐三天后再见。恰巧李商隐因朋友的恶作剧而负了约,从而错过了良缘。后来李商隐从堂兄来访中得知柳枝父亲本是一富商,因海难而死。自李负了约后,柳枝姑娘被某位宦官娶之为妾。李商隐感伤不已,曾作《柳枝诗》五首请李让山题在柳枝的旧居。 李商隐有一首著名的《锦瑟》诗,于是,有人猜测“锦瑟”是令狐楚家的一位侍儿,李商隐在令狐家受学期间,曾与她恋爱。 还有民间传说他在与王氏结婚前,曾有一小名“荷花”的恋人,两人十分恩爱。在他进京赶考前一月,荷花突然身染重病,李商隐陪伴荷花度过最后的时光。这段悲剧给他造成很大的打击,以后的诗中他常以荷花为题也是对旧情的眷恋。但所有这些说法都仅限于猜测和传说,并无史书考证。 根据记载,在大和七年(833)和大和九年(835),李商隐两次进士考试中都名落孙山。开成二年(837年),李商隐在京考试期间,得到令狐綯(令狐楚之子,后来做了丞相)的推荐,而得中进士。及第后,他一度入令狐楚之幕。楚死后,受泾原节度使王茂元之邀,在其府上做了个幕僚。后来王茂元赏识他的才华,便把自已的小女儿许配给了他。 当时朝中“牛李党争”尖锐,(令狐楚属牛党,王茂元被人视为李党)。李商隐本是令狐楚门生,却与王氏结亲,引起令狐綯等人不满,被攻击“背恩”、“无行”。第二年他应博学宏词科考试,先已录取,后被刷落,理由是“此人不堪”,可能就与此有关。 李商隐生活的那个年代,正是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唐朝逐渐衰落的时期,他自始自终都处在“牛李朋党”纷争的夹缝之中,他又从不会攀炎附势,所以屡遭排挤。致使他“虚负凌云万丈才,一生襟袍未曾开。”政治上的长期压抑,使得他终日郁郁不得欢 。为了逃避现实,他不得不离开京城,先后在桂管观察使郑亚幕下,以及剑南、东川节度使柳仲郢幕下为僚属。 自出来社会谋事后,李商隐总共十居幕府,地域遍及东西南北,长期过着辗转漂泊,与家人远离的生活,使他时时有命运不由自主和天涯羁泊,孤单寂寞之感。 李商隐三十六岁那年,夫人王氏逝世。他和夫人感情深笃,夫人去世多年后,他还幻想着夫人给他寄寒衣呢。夫人的去世,他的精神受到了沉重打击。由于他常年在千里之外,对王氏的去世,追悔莫及。后来曾写下了大量的诗篇追忆王氏。 李商隐在以后的岁月中,多次离家远游去做幕僚,所有的府主对他都很器重,虽说官职曾有所升迁,但始终只是书记之用。其间也曾在长安任京兆府掾曹、太学博士等,但都为时不久。 政治上的不得志,生活上的潦倒,精神上的忧郁,加上爱情上的屡屡失意,也许这正是诗人仅仅活了四十六岁,就英年早逝的原因吧。 李商隐一生的政治失意与爱情失落,都体現了一种弱化的人格特质。帐惆情绪的弥散和孤独意识的深潜,决定着作者的艺术选择。正是这些根本因素的存在,决定了他爱情诗歌风格的形成。他的诗歌总是充满着一种感伤情调,而且情致婉曲,构思精巧,文采富丽,形成了一种独特风格。那些实有寄托的诗篇固然暗含作者身世之感,一些托意在有无之间的作品,集中抒写悲剧性爱情相思,那种期待与失望、痛苦与留恋、执著与彷徨交织一起的矛盾心情,实际上与整个时代心理是息息相通的。他的部分诗歌用典精辟,或有不得已的苦衷,历来有意蕴难明之感。不过,人格的缺陷却成就了他诗歌艺术的圆满。同时也再次证明了人格损伤往往成就独特的文学价值这一普遍的规律。 李商隐生活的那个朝代距离我们己经非常久远了。历史上曾有过不少对他的贬意传说,有的说他只会趋炎附势、攀附得势者,在“牛李朋党”中左右逢源,结果是两边都不掏好,致使他一生仕途坎坷;有的说他只会偷香窃玉,曾经和宋华阳姊妹俩一起恋爱。 但经过许多史学专家的大量考证,以及从他遗留下的大量诗篇中,笔者以为:这些不实之辞,纯粹是对他声誉的一种中伤与抵毁。我们知道, 李商隐生活在那样动荡不安的社会大环境中,本人又遭逢种种不幸。但他从未向命运低头,一直在拼命抗争。他的精美绝伦的诗文便是抗争与控诉的记录。比起那些势利小人,他更是一个至情至性,重情重义,很有骨气的正人君子,绝非是势利轻浮不讲信义的轻薄之人。李商隐受知于令狐楚,令狐父子对李商隐有恩,这是毫无疑问的。令狐楚终生都非常器重爱护这个才华横溢的青年,临死时还将写《遗表》的任务交给他,可谓知遇至深。细心的人可以发现,在他终生所写的诗文中,对令狐楚始终充满着感激之情,绝无半字微词。无论是从史传所载,还是从李商隐诗文内证来看,李商隐平生未作一件有负令狐家族之事,何背恩之有?就婚王氏,纯属个人婚姻选择问题,王茂元当时亦非朝廷要员,其实也没有明显的党派倾向,又何能谈得上“去牛就李”? 说他偷香窃玉,生活放荡,更是无稽之谈,史料记载:王氏死后,李商隐在梓州幕府时,府主同情他鳏居清苦,曾要把才貌双佳的年轻乐伎张懿仙赐配给他。当时李商隐正值中年,而且又丧妻逾岁,续弦本在情理之中,但是,李商隐却因思念亡妻而婉言谢绝,独居至死。请问?现实生活中又有几人能做到这一点? 李商隐一生写过大量的骈文与诗歌,仅有据可查的诗歌就有近600首,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有《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锦瑟》,《夜雨寄北》等。以无题诗“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为例 :这是诗人以“无题”为题目的许多诗歌中最有名的一首寄情诗。全诗运用比兴、象征和烘衬的手法,创造出优美艨胧的意境,将诗人深长缠绵而又哀怨悱恻的恋情宛转含蓄地表达出来,引人遐想、耐人寻味。 李商隐的诗歌遗作,无疑是我们中华文学库中一份宝贵的文学遗产。他的诗歌以其独特的风格,形象地表达了人类内心深处的感受,蕴含了无穷的生命力,是继李白、杜甫、韩愈之后,再次为诗国开疆辟土的大家。他的那种对国家赤胆忠诚,对爱情忠贞不渝,对黑暗势力犀利抨击,对文学艺术孜孜探索,对美好生活想往追求的精神与品格,不正是我们今天应该学习借鉴的楷模吗?“篷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让我们拜托友好、多事、又善解人意的“青鸟”前去转达我们对他的深深敬意吧! |
随便看 |
|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