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蒋介石故里行 |
正文 | 早就在史料上看过浙江奉化县的溪口镇是蒋介石的老家,在很多电视解说节目中也曾多次聆听了蒋公在解放前夕下野后依然大权在握,深居老家溪口遥控指挥国民党的党政军系统,由于蒋介石的出生地这层特殊的关系,因此,浙东的溪口小镇便具有了几份神秘色彩,这种神秘色彩也让我有了一种早想探访游览的雅兴。 那是二〇一四年在杭州浙大学习培训的闲暇日子里,几个学友租了车便由杭州赶往溪口,由于时间尚早,在导游女士的建议下我们先是利用两个多小时游览了位于溪口小镇的雪窦山,从雪窦山上下来后才去溪口镇游览了蒋介石的故里,不知咋的,那一天天气一直阴沉,雨水从早晨一直断断续续地下了一天,在蒋介石的故里,我们首先参观了蒋公祖父当年开的玉泰盐铺,盐铺里当年那些柜台和清末年间杂货铺里使用过的旧物陈设依然整齐地摆放在那里,尽管天公不美,但在蒋公故里游览的游人却一点也不少,以至于在小小古老的盐铺里一时拥挤得水泄不通,柜台外也站立了不少人,据说蒋介石成年后兄弟分家时,盐铺被分给他的兄弟了,蒋弟年轻时一副浪荡公子做派,吃喝嫖赌样样不少,未经几年,便将玉泰盐铺输得精光,好在时间不长,蒋介石掌了国民党的军政大权后在经济上给这位兄弟给予了莫大的照顾,沾了兄贵弟荣之光,蒋弟又将老祖宗置下的盐铺赎了回来,这样蒋弟才算是在溪口老家很是体面风光地生活着。盐铺小院里还长着几株树,一株是皮层多楞的灌木树丛,一时不能记起树名了,另两株记得是南方长得最多的那种四季常青枝叶如冬青的常绿树了。从院内沿木质台阶登上二楼进入一间室内摆放有蒋介石出生时的木床,是南方那种能挂蚊帐、做工较为繁杂精美的木床,不知是当时用黑漆刷的,还是在沧桑的岁月中木质逐渐褪去光泽变色陈旧的缘故,颜色早已成了黑褐色了,床的主人去世都已近40载了,然而历经了一百多年的陈年旧物,如今却依然静静地摆放在这里。 蒋介石长相很像其母亲王氏以及几位舅舅,其母王氏的古老黑白照片如今依旧挂在墙壁上,父亲的肖像据说没有遗留下来。与玉泰盐铺不远的是丰镐房,院子很大,房子分上房和左右两侧的耳房,蒋公在毛福梅之后又先后娶了姚怡诚和陈洁如两位二房,在和宋氏三妹相识后,他便和原配毛氏按照当时的习俗离婚,但毛氏从此再没嫁人,也未回到邻村葛竹村里的娘家,而仍以蒋家大姐的身份居住在这里,宋美龄等都对她以大姐相称。直到一九三九年被疯狂侵华的日寇炸弹炸伤后罹难去世都以一个长者的身份有条不紊地掌管和操持着蒋氏老家的家事,并和宋美龄关系处的也不是太坏,宋氏始终以大姐妹称之。这个院落里有两株桂树,据说当年宋美龄和蒋介石成婚后为宋氏第一次来溪口时所栽植,一株是金桂,另一株为银桂,宋氏在此院里连一天也没住过。据说一株桂树在宋美龄二〇〇三年美国夏威夷去世前不知何故干枯而死,现在依然枝繁叶茂的的是以后用吊车从外吊入后补栽的大树,究竟是传说还是事实,我们不去探明就里,既然是真的,也算是一种偶然的巧合而已,虽然人物通情,但我们也不必如此感到神秘和传奇。 在另一个相邻不远的西平房院内,有一棵巨大的老银杏,由于银杏是落叶乔木,南方的冬日里在不少树木仍然葱郁常青的情景下,这株老银杏已是黄叶孤枝了,据说这是蒋氏原配毛氏在蒋经国出生的那年亲手栽植的纪念树,如今已是104岁的树龄了,老树在很高处分杈成了两个大小一般粗的主干,导游说一般银杏是很少开杈长的,这株毛氏所植银杏栽植时日不长就分了杈,当时一个算命先生给毛氏掐算后说毛氏的婚姻当中一定有第二个女人插足取而代之,因此一九二七年在经国十七周岁时蒋公便将原配毛氏离异后与小自己十二岁的宋美龄女士欣然成婚,并将宋氏三妹确定为第一夫人。这些故事是不是真的,还是后人和导游杜撰后穿插起来的,反正是具有丰富的想象力的传奇故事,很是让游人引人入胜,无端增添了几分神秘感。蒋介石母亲王氏晚年也是居住在这里的,旧社会的女人大都是小脚女人,为了母亲上下楼方便,蒋公专门做了只有五十公分宽度左右的木板楼梯,以便年迈的母亲上下行走之便。据此不远处有一大院,据说是蒋氏族人祠堂,我们一伙循着导游的指引和拥挤的游人鱼贯行进最里头时,祠堂的正厅方位供有蒋氏祖宗的灵牌,如今蒋氏族人还每年在这里祭祖拜宗,这里挂有一九四九年国民党反动派败退大陆逃窜台湾时,蒋介石和老族长以及舅父等长辈们依依不舍的惜别之照,一旁还有打印的蒋经国在即将飞往台北的前夕夜里用文白夹杂的语言写的颇具悲戚情怀的日记片段。据说蒋介石在上世纪三十年代曾将这里的二十五户亲戚和毗邻的房子院落悉数买下后扩建为蒋氏故居,当时,绝大多数亲戚和邻居都很自觉地搬迁新址重新修建房屋安居,唯有一户周姓邻居自小和蒋公是老庚且又是同一天出生,加之从小关系十分要好,当时周姓人家无论如何硬是不搬,蒋公也未进行追究,如今这户周姓人家依然在此经营着生意。从中也可看出蒋介石还是很念旧情的,虽然作为一代枭雄他不具备伟人气概和男子汉大丈夫的气度,毕生为了对付共党算是机关算尽、屡施阴谋,做到了几近“赶尽杀绝”、“斩草除根”,心狠手辣达到了极致,对于同党他也是心怀叵测,以消除异己、打伐并举为能事,总而言之他用一生的大部分时间从事了“剿共”和“反攻大陆”的“大业”,他的这些逆历史潮流而动的“壮举”不仅没有取得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而且最终丧失了民心,断送了“江山”,但从上面这件事上而言他也算得上是一位颇具雅量之君。 溪口门前有一清澈的小溪极为平缓地向前流淌,名为郯溪,如果不细看,很难看出水是流动着的,沿着门前的街道逆水向上一公里有余便是武岭门,此乃进入溪口镇的必经之路,相传溪口蒋氏家族很早以前从外迁居溪口时曾经修建了这一城门,一九二九年蒋介石曾将老城门改造成三间二房城楼式城门建筑,门额两面都有“武岭”两字,里面是国民党元老、民国书法大家于右任先生所题,外面则是蒋介石自题,之所以筹资重修城门,充分体现了蒋介石尊重前辈之意,至于取名“武岭”据说有两层含义:其一,蒋介石彰显崇尚武德之意;其二“武岭”为陶渊明《桃花源记》中“武陵”的谐音,有世外桃源之意。武岭门左边是文昌阁,文昌阁历史悠久,在溪口颇具名气,右边是武岭中学。文昌阁为古代“溪口十景”之一,因位于武山南端高处,又别名“奎阁”,故将此景称为“奎阁凌霄”,原阁年久颓废将近坍塌,蒋宋新婚后专门筹资在这风景优美、环境静幽、地势高昂的郯溪旁的文昌阁原址建造了现在的二层洋楼,楼阁居高临下,前方清澈的溪水和葱茏的远山近峦一览无余地呈现在眼前。一九二七年蒋宋新婚后,常携宋美龄来此小住;西安事变后,张学良被“严加管束”,次年元月被送到溪口幽禁的最先落脚点也是文昌阁,在这里秘密关押几天之后才被送往雪窦山幽禁。楼下是蒋介石会客的地方,楼上是蒋宋的卧室,此楼据说是是上世纪三十年代末从德国进口的水泥盖建的,楼上的地板是在水泥地面上铺就的一种小块拼木地板,虽然时隔年代久远,只有表层漆面少褪,但仍然鲜亮,最为耀目的是蒋宋当年新婚燕尔后下榻的精致木床,其做工之精细可谓是一件工艺品了,虽然时代久远,但精美程度依然不逊当年。文昌阁的另一侧小二楼是蒋公长子经国和苏联夫人芬娜(蒋方良)的卧室,一楼大厅进门处专门有一块蒋经国为纪念母亲被日寇炸伤罹难后栽立的一米左右高的用楷书镌刻的“以血还血”四字铭志纪念石碑,看后让人对日军的暴行有一种不共戴天、热血沸腾、同仇敌忾的情绪油然而生,可见日寇当年侵略中国时是多么地丧心病狂、惨不忍睹啊。文昌阁后有一个用六根水泥方柱修建起来的高位蓄水塔,并在一楼侧室内装有从德国进口的抽水马桶以及浴盆等淋浴设施,据说当年宋美龄从美国留学归来后洗澡冲浴成了她生活中的一项不可或缺的内容,遂在此建了水塔用来随时抽水之需。据导游讲当年侵华日机轰炸溪口,曾把文昌阁夷为平地,以后直至蒋介石离开大陆后都还是一片废墟,直到改革开放后政府拨款才按原样在旧址重建,今天我们所看到的,就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在旧址上按照原样恢复重建的。 文昌阁的下边是建在溪水边的水泥平台,清澈无比的郯溪,从这里打了个大漩涡后又静静地向前流去,当年蒋公以及家人盛夏时节常常在此观景乘凉,这里的溪水由于形成一个漩涡之状所以要比其他地方深得多,据说芬娜原是苏联的一名跳水队员出身,当年跟随蒋经国回到溪口居住时,由于南方的夏天特别的闷热,于是芬娜便穿了泳装在此平台上向下跳水游玩,一时在河边洗菜浣衣的婆姨们和溪口的男女老少都远远围观,成了人们茶余饭后的笑谈,此事在当时民国年间的中国农村是不可思议的,就是今天的南方农村,也接受不了这种“时尚”之举,蒋氏族长于是将有伤风化之事传给蒋公后蒋公大怒,遂将经国和儿媳芬娜狠狠地教训一顿,今天,此处的平台已被大家称为跳水台,跳水台边有几艘供游人划游的小船冷清清地横在那里泊在水面。 溪口小镇的景色十分优美,与蒋公故里隔溪相望的是一排排整齐别致的墨蓝色小二楼别墅,镇上的集市大多在那边,相关机关和各单位也集中于斯,看上去很是一派繁华景象。蒋公故里虽然商埠繁多,但大多是仿照民国年间的文化元素制作的旅游纪念品和溪口独具特色的小食品而已。遥想蒋公解放前夕辞别父老乡亲率上各类军政要员和残兵败将远去隔海相望的台湾宝岛时,对几十年后其故里火爆发展的旅游业肯定是预想不到的!? 2014年11月于甘肃省委党校宿舍 |
随便看 |
|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