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暮色里的蝉歌 |
正文 | 斜阳外,蝉声阵阵。 太阳已经下山,暮色低低的压着大地,只在遥远的西天留下几缕斜晖,大地趋于安静了,白天的喧躁渐渐平息,欢跃的鸟儿与昆虫都已归去,偌大的世界谁与争锋?远处,蝉声响起。 暮色里的蝉声与烈日下的蝉声是不同的,烈日里的蝉声是蝉被焦阳炙烤发出的呻吟,只能称之为蝉躁,而暮色里的蝉声是宁静的黄昏蝉儿优雅的放歌,它们也许在歌唱一天的美满结束,也许是在歌送太阳神的西去。总之,聍听暮色里的蝉声,就如在清闲的时候,沏上一杯清茶,躺在藤椅上聍听一首轻曲,优雅、舒适。更像是在辽原上倾听歌手的独唱,声音空旷、辽原、纯净,没有一点儿混沌之感。 暮色笼罩下的世界是蝉声的世界,我喜欢听蝉声,因为顺着蝉轻盈的歌声,总可以把我带到另一个世界,在那里…… 那还是很小的时候,听爸爸给我背唐诗:“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总觉的是那么的熟悉,也喜欢一遍一遍的背诵,也许是因为诗句里有“蝉声”的缘故吧,而我每天黄昏总是喜欢听蝉唱歌的,纵然不清楚诗句的意思,而每听到蝉声,我便油然想起“西陆蝉声唱……”的诗句来。 后来,听妈妈讲,蝉是害虫,它们专吃早晨树叶上的露水,那样就会影响树木的生长。于是,幼小的我便开始抓蝉,抓到后,听它唱歌,待它死后便扔进鸡圈。从哪个黄昏起,每在有蝉声的树下,便总能看到一双天真的眼睛仔细的扫描树上的每一个角落,手里拿着粘有蛛丝的网圈,好不容易发现一只,刚把网圈伸上去,精敏的蝉高唱着凯歌却又飞走了。然而,树下的童子没有泄气,踮着脚,又小心翼翼的移向另一棵有蝉声的树……。 后来,长大了些,听老师讲起屈原,讲屈原非常高洁,讲他吃玉英、饮朝露。我突然便想起了蝉,我想,该不会蝉就是屈原的化身吧?因为他们都是饮朝露的。可是,老师告诉我,屈原是投江而死的。于是,我又想,屈原应该不会化作天上飞的吧!更何况还是害虫呢。但是,从那以后,我便不再捕蝉了,也许是害怕蝉真的是屈原而枉杀了忠灵吧。 但是,在暮色里听蝉,似乎已经变成了我的一项乐趣,每次听到那熟悉的声音,我的思绪便随它飘走了,飘向了那纯真的年代。有时候,我在想,要是我永远长不大就好了,我就可以永远留在那充满蝉声的天真的童年。然而,人是不可能停留在一个年龄的。长大后,我离开了那充满蝉声的山村,离开了充满蝉声的黄昏,在异地他乡的天空下,在宁静的黄昏里,偶尔也能听到熟悉的蝉声,但这蝉不如故乡的亲切。然而,每次听到那歌声,我都会情不自禁的想起,此时此刻,在故乡的暮色里,应该蝉声依旧…… 啊!暮色里的蝉歌。 |
随便看 |
|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