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相聚在南翔 |
正文 | 南翔,古名槎溪,位于上海市嘉定区南部。梁天监四年(505),建白鹤南翔寺于此,因寺成镇,遂以寺得名。2011年11月,在那個金枫飘落的时节,我们大家庭的一行21人,從三方四地各自趨車前往南翔镇,相聚于具有千年历史、號稱上海四大名园之一的古猗园,实现了我们家族史上首次在異鄉的大聚会。 在我清晰的记忆中,算得上大聚会的,要属上世纪90年代初那次亲婆(祖母)的过世。居住在上海、南京的长辈和兄侄们,纷纷返回故乡崇明,凭吊亲婆的离世。那时,长江隧桥及高铁尚在规划中,往返宁沪崇三地离不开火车与船只,起早从南京出发,到达远在崇明岛西端的老家,已是夕阳西下了。其路上的周折与劳顿,对上了年纪的长辈来说,归乡的热情被锉减了不少,以至第二次大聚会已是新世纪的2005年10月1日,那次我父亲的80岁生日。 那次的聚会在我的印象中,家族中的人员是到得最齐的。除了各位长辈外,能让各位兄侄们有时间团聚,我父亲的80寿辰是提前了几天的,特地安排在了国庆长假中。久居异乡的亲人纷纷返乡团聚,兄弟的牵手,晚辈的尊呼,儿孙的嬉闹,填补了久别的记忆;诉一段衷肠,谈一桩家事,道一声尊重,拉近了感情的距离;一杯清茶,二壶浊酒,续了情长,暖了心肠。 那时节,家乡成片的水稻黄了,熟了的桔子桂满了枝头,走在铺满黄豆落叶的田埂上,环视熟悉的张家、李家的宅院,以及家乡的一草一木,曾经的往事不由得一一浮现在归乡人的记忆里。家乡的秋天是极美的,它美在芦苇花白叶黄的秋风里,美在荷锄晚归人的歌声里,美在夕阳下家家房顶上升腾起的袅袅炊烟里。 时隔6年,又一个秋色正浓的时节,滨江城市上海,昼夜的气温已降至摄氏20度以下。走在北风的萧瑟中,你会发现道路两旁的银杏叶已变成了金黄色,植物园中的红枫树也显现出让人喜爱的紫红色,一阵风吹来,红褐色的无患子叶从枝丫上纷纷摇落。正是在这美的让人心痛的季节,在大伯的倡议和精心组织下,我们的大家庭又一次相聚在了南翔古镇的古猗园内。 早在三个月之前,大伯就将酝酿已久的设想告诉了我,想老弟兄几个搞一次小聚会,回忆一些过去的事情,特别是公公(爷爷)当年参与崇明地下游击斗争有关的事件,写几篇纪念文章,一来表达对公公的深切怀念之情,二来把前辈的革命业绩和家族的传统美德,加以小结并传承。 对此,我绝为赞成。我们这个大家庭,拿过去的说法谈不上名门望族,但在崇明老家十里八乡之内,也算有些影响的了。在我童年的记忆中,公公和亲婆是有些文化的。每当乡邮摩托车低沉的突突声从宅东边方向传来,他们俩便习惯地警觉起来,或直起腰来放下手中锄头,或停下手中的针线,各自走到场心中间,目光跟随着突突声渐渐地移动着,期待着这突突声停在宅前的横路上。其实,连我也知道,这突突声本身就冲着我们家来的,在解放后的20年中,我们这个处在崇明岛西北角边远的小村落,很少有人家在岛外谋生和工作的,谁家还有信寄回来呢?不由说,公公亲婆是心知肚明的。要不然,当突突声明顯变慢时,身穿蓝色制服的邮递员两脚跨地,转身从车架的邮包里翻找着信件时,他们中的一个已奔到了邮递员身边。每当从邮递员手中接过信的那个时刻,他们的表情中总是带着几许希望、几许不安,这信中会给久居异乡的亲人带来怎样的信息呢?没有来信,心中纠集着长久的思念,信来了,会是怎样的状况? 尽管心中有些焦急,但记忆中的公公是不会草草的把信件撕开的,他通常会用剪刀剪下一个边条,或先把信封剪去一角,再将剪刀从剪开的角上伸进去整齐地剪开一边,然后,伸进手指抽出信笺,往下一甩,再两手慢慢瓣开折叠着的信笺,随手戴上老花眼镜仔细地看起信来。信还没看上几行,亲婆便焦急地询问着,一边注视着公公的表情,一边喃喃地说:“信上写点哈?几个小倌奈何?” 其实亲婆也识些字的,她常常等公公看完了信,自己再认真地看上几遍,确定把其中的内容都看清楚了,再把展开的信折起来,把信同以前收到的信摆在一起收好。如果来信是平常的问候信,不管是哪个子女的,看完信后,总是心满意足地继续着先前的事情了。 因有些文化,人也就变得开明起来。在我们这个贫穷的乡村里,在父辈的这一代人中,是很少有人上过学的。然而,在我们这个家庭中,由于公公的知书达理,哪怕节衣缩食也要送子女读上几年书的。以至于知书明理,我的父辈们纷纷融入时代的潮流,走上革命的道路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岗位。而他们的同辈乡友,则终年久居乡间,辛勤劳作,耕耘着宅邊的一亩三分地。 想起这些,我更加赞成大伯的创意来,并且立即付之于行动,准备在郊区找一处休闲的地方,让长辈们相聚几天,聊聊天,谈谈家常,叙叙家事,相互启发些过去的有趣的往事,中间还想安排一天郊游活动。但大伯说,在外住几天还是要回家来住的,觉得意义不大,还是住在家里方便,郊游活动可以安排。于是,南翔镇的游览活动便如期进行了。 这一天,尽管时节已是深秋了,但在温和的秋日下,我们一家祖孙三代,三五成群,邊走邊聊。或徜徉在园中落满浅黄色、粉红色秋叶的小道上,观柔柳依依、秋菊五彩缤纷;或驻足于池塘水边,看水鸭戏水、残荷折茎叶垂;或凭栏小憩,赏画栋雕梁、水榭楼台别致。 作为摄影爱好者,我們兄妹幾個还不时地举起相机,不失时机的拍着照片,记录下各位游园中的兴致表情。当然,最上照的还算大伯了。别看大伯已近90高龄的耄耋老人,却耳不背、眼不花,站如一棵松,坐如一座钟,其玉树临风般挺拔的身板中,还依稀显露出当年驰骋沙场的英姿。也许残酷的战争环境铸就了他伟岸的身姿和敏捷的思维,如今他依然走起路来风风火火,说起话来风趣幽默,颇有些武侠小说中那些得道高僧的那种仙风道骨的神韵了。要不然,我们一起来到观石斋前的台阶上拍摄全家福时,游客们纷纷自动散开避让,心里不免想着这一大家子不是普通人家,看那中间的长者气度非凡,气宇轩昂,说不得是那里来的离了休的首长了。 对于这次聚会,我是不敢马虎的。因为生活在南京的三伯、小姑妈都已80高齡,雖說身板仍還硬朗,但總有忙不完的家務事,能来一次上海實屬不易。特别是我年邁的母亲起居飲食有些不便,80開外的老父亲承擔著服侍的重任,但也毅然把家中的一切托付給了阿姨,特地前来相聚,这其中的意义何等重要。我感到,这次的聚会成功与否,除了祖孙三代一起相聚游园外,关键似乎還在于能有一次溫馨的聚餐。于是找一间摆放两张桌子的饭店,成为我和爱人小金的共识。她是个极有孝心的人,尤其对大伯她是钦佩尊重之至。同时她也是个干练之人。我们约好分头行动,我开车接人,她提前乘地铁去定饭店,在她来到南翔镇踩過幾個點之后,终于找到了一家有摆放两张桌的包间,实现了我们俩人最终的愿望。相反,我的任务完成得有些悬。为了把车轮的气打足些,反而弄松了气门芯,待到车子到达古猗园前门下车时,右侧前轮胎的气已全部跑光了。好在是逐渐渗掉的,不然非酝成大祸不可,真是好人有好报呀!刚好超刚赶到,在他的一翻忙碌后,备用轮胎随即换上了。 人生至秋,方知秋之静美。秋之美,在于岁月的风霜浸染成的片片金黄,在于青春的生命凝结成的累累硕果。同样,人生犹如四季,当人生进入秋季,其岁月积攒的阅历最为宝贵,其燃烧着的生命犹如天边的晚霞最为绚丽。该给子孙们留下些什么?大伯的思考是深遠的。我們的家族繼承著中華民族最為優秀的傳統,“立身、治家、齊國、平天下”的人生目標應該為後人所傳承並發揚光大。因此,應該把記憶中閃耀著祖父輩傳統道德光芒的人和事,加以回憶、梳理、歸納、整理並表達出來。這件事,對一個家庭來講,也算是一個值得重視、努力加以實現的工程了。而這次聚會正是這項工程的典基儀式,是一次號召,一次動員,是我的父輩們在人生的征途上吹響的又一次進軍號! 正如大伯所說,中國人講孝,孝是對前輩的感恩、感激、感懷,對前輩各種美德的傳承、發揚與光大。我們家庭要盡孝道,就要把公公親婆那種清明的家風,對國家前途命運的牽掛,對地下革命的參與,對把一個個子女送去保家衛國和建設國家的胸懷! 為了記起這個蘊含著這一重大意義的時刻,我寫下了這篇文章,也算我為這本「憶海拾貝、家史鉤沉」作出的微薄之力吧!http://swging123.blog.163.com/ |
随便看 |
|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