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谷雨早,只忆南湖好 |
正文 | 草长莺飞的四月,江南已迫不及待的展露出她动人的风韵,我和市作协一行人坐上开往江西景德镇的班车。 景德镇,伏兮千年的古镇,熠熠生辉的中国瓷都,千百年来,渗透着一种铮铮的钢铁般的品质,默默无言地撑起景德人的精神脊梁,让人们真切地感悟到她蛰伏千年沧海桑田的灵气和大气。 儿时,景德镇留给我的印象是没有蓝天的,到处是冲天而起林林立立的烟囱,张着大口向天空吐纳着造陶的灰烬,工业的发达衍生了一座座现代化的高楼大厦,被誉为母亲河的昌江水,隐忍着这个儿女长年累月不断排泄的污水和抛弃的废物,一度蒙尘。它砍断了我对景德镇记忆的链条,怎么也无法打开来自心灵中对它美好的回忆,也因此,关于吟诵景德镇的文字锁在一隙之念里出不来。 “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那时,我似乎只会背这阕词。 当我们已习惯了开足马力,一路向前狂奔的时候,还有谁愿意驻足凝思,在泛黄的纸页间,探寻一个城市远去的背影,解读 人类亘古绵延、生生不息的密码? 谷雨诗会,一个湿润稻香的名字,由江西省首任省长邵式平倡导设立,已成为江西文艺界独具特色的文化品牌。每年的四月,来自各行各业的诗人、作家放下匆匆的脚步,因文而聚,来歌颂这春满人间的大好河山。 车在瓷博会广场停下,一行醒目的标语映入眼帘:“热忱欢迎百名诗人、作家来到昌南湖参加谷雨诗会!”。 微风吹得游人醉,四月昌南亦殷勤。占地550余亩,水域面积274亩的昌南湖,四周群山怀抱,树木葱茏,重峦叠峰,极具江南水韵的端庄秀丽。昌南湖分南湖、中湖和北湖,绿色掩映在山与水之间,山嵌入水,水映照山,林木苍翠,诠释着昌南湖原生态之美。湖内有廊桥,茶坊,古戏台,青花瓷塔等,修竹通幽,花木丛丛,随处可见石桌、石椅和石凳。 青花是不变的主题。高59米,共11层的青花瓷塔矗立在山之顶,站在塔内,居高临下,清澈的湖水映着山形树影,虫鸣鸟叫相映成趣,日月和湖光对饮,令人称奇的是,湖中由26万块大小瓷片建成的青花瓷龙横空出世,还有由126个风铃组成高37米的青花瓷风铃,在展示自然生态美景之时,将陶瓷元素融入其中,为美丽的昌南湖起到了点晴之笔。该湖管理处的李书记告诉我们,青花塔、青花龙和青花瓷风铃,将同时申报世界吉尼斯纪录。 大自然提供的只是素材,唯有人才能把这素材创造成完美的作品。 比起太湖,西湖,昌南湖实在算不了什么,但她小巧玲珑,如一只精雕细琢的盆景,方寸之间有仙境。所有的功名利禄在纯净的湖水面前显得黯然失色,微不足道,它洗净了五脏六腑,灵魂也得以净化。 “我心里有猛虎在细嗅蔷薇。”熙熙攘攘的文人墨客,逶迤在湖中长廊,面对人间芳菲美景,情不自禁吟诗作赋,对景抒怀。 我遁声寻找这位吟诵英国当代诗人西格夫里-萨松诗句的人,一位穿着暗红对襟唐装、头发整齐地向后扎成马尾、年近六旬的诗人,站在三亭桥内,摇头晃脑、兴致盎然地对湖抒怀。他的穿着,他的发型,他的姿态,在这一帮附庸风雅的文人骚客中,显得尤为另类。当文人们争相拍摄合影留念时,没带相机的我,静静的站在不远处倾听他朗诵着“朦胧”诗。 下午一点半,谷雨诗会颁发诗歌原创奖,和以往不同的是,这次由原创诗全部由作者本人亲自朗诵,瓷都新月公司对此进行全程协助,对每首诗根据意境特点配备了恰如其分的音乐,带给听众前所未有的耳目一新的听觉和视觉享受。“雅兴忽来诗作酒,豪情一去醉当歌”,叮咚的轻音乐弥漫在修长的湖水廊桥上,烟柳画桥,风帘翠幕,瓷都崭新的美被诗人宣泄得淋漓尽致。 谷雨季节,诗情画意。诗,使人风华当年,神情激昂,它包容了许多无知和狂妄,凝炼了岁月深处发自内心的欢笑和忧伤,是记忆中永不枯萎的清澈与明媚。它让我感到:尘世中的知己,不一定非得是人。 握别文友,作别云彩,谷雨早,我只忆南湖好。 听说有座城,阳光很重,话语很轻,人说过的话都会被阳光映到运河、湖水和小溪,当你在那个城生活,喝那里的水,就能听到这个城千年历史上所有的对话、呓语、歌颂和自言自语,以及为了繁殖这个城的历史,而进行的无数恋爱、盟誓、甜言蜜语。 是你么,景德镇? 你是谁今生造陶的骨瓷,任红笺勾勒散去的飘逝? 昔日林立的烟囱早已不见,飘荡在千年古镇上空的是清新蔚蓝的风,清澈的昌江水用她甘甜的乳汁喂养着一代又一代伟大的儿女。她恰似访唐的女子,在翰墨飘香的小巷中袅袅着唐代的风情,以青花为背景,取羊毫挥洒一阕古风雅韵。 她的高,在海拔;她的美,在宁静;她的灵,在教化。 |
随便看 |
|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