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物我两忘——关于作文之浅见(十二) |
正文 | 物我两忘——关于作文之浅见(十二) 2012-06-:57:09|分类: 教学简论 |标签: 字号大中小 锦瑟(唐)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也许,透过这首诗,我们既能体会诗歌的审美特征,更能体悟出诗歌创作的规律。作者借助锦瑟来抒发自我,让一颗饱经沧桑的灵魂融入锦瑟的一腔托付中。作者仿佛忘记了自己,忘记了现实,但我们透过一系列的物象,还是可以感受到作者内心的情怀与人文底蕴的——一腔幽怨,满腹悲怆! 而对于我们初步尝试创作的人来说,虽然我们可以不必拥有如此复杂的情愫,不必怀着如作者一般的怅然,但写作的规律确是大同小异的,那就是一定是借助物象说话,哪怕写人记事的小文章,如果我们脱离基本的事物,是无法传承一种思想或理念的。 譬如我们熟知的《孔子学琴》,借助孔子学琴的过程,传达给我们的是圣人的境界——无论做人与做事,追求无止境,只有无限的虚心,才有可能接近至贤至圣的境界!哪怕如斯短文,我们从中可以受到虚心的教育,这不光关乎学习的态度,还有学习的方法;您还可以间接地想到,伟大寓于平凡,圣人不是一下子就超凡脱俗,转眼成圣的!学琴者只有忘我,与琴合一,方能感受音乐的魅力——超越时空、超越自我!而真正的王者之境,就是这样化育人心,培育人格的! 可以说,好的文章不仅具有美学的特征,更具有呼召人心的力量——让教育无处不在。而作者一定也是将一个自我隐藏在文字的字里行间的,他或她在文字中,让美妙的思想的精灵时而蛰伏、时而飞翔;时而悲壮、时而奋发;时而暗淡无光、时而神采奕奕;时而凌风飘举,时而踏歌而行…… 而要做到这点,他或她首先必须忘掉自己,博大的使命已经先于自我,幻化成了文字的精灵。也只有这样,人才能真正聆听上苍的呼召,顺应天命而尽人力。 掌握了这一要义,并铭记“天生我材必有用”,让“人神合一”的喜悦贯通在读与写的每一个细节中,也许真的不是件很困难的事情!而在这一基点上,让我们再去重温《孔子学琴》,相信您会认识到一个不同于以往的自我,而参悟写作的奥秘似乎也就贯通在这看似很简短的篇章中! (2012年6月21日) |
随便看 |
|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