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文章:

 

标题 为什么说和文字沾上边的孩子从来都是不快乐的
正文

我不知道这句话是谁说的,但我认为他(她)说的很对!

——“和文字沾上边的孩子从来都是不快乐的!”

我想,凡是和文字沾上边的孩子,大概与其天份有直接的关系吧。这是一种与生俱来的潜质,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和文字沾上边的,直到现在我还是这样认为。

想起了自已平生第一次学写的字,那是父亲亲手执着我的小手,用铅笔写的“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大约七岁的时侯上了幼儿园,当时叫育红班。从开学的第一天起,就对语文课本情有独钟,看着那些文字觉得它们很可爱。。。小学的时侯,开始看各种各样的书,有自己懂得,有自己不怎么懂的,有小孩子能看的,有小孩子不能看的,什么都爱看,也许正是在那个时侯,开始养成了一个上厕所看书,躲下睡觉前看书的坏习惯。这个坏习惯坏到何种地步呢,比如说急着上厕所时,必须得找到一些有字的纸当手纸,实在找不到的时侯,会急的团团转,并脖粗耳红;每天在入睡前,必须得看书,否则就是失眠。这个怀习惯一直伴着我直到现在。不管是内急的跳躁还是失眠的辗转,从感觉上说自己还是快乐的,那是一种十分单纯的快乐,无知但满足的快乐。

如果说我很小的是时侯就和文字沾上边的话,我起先也并没有感觉到自己是怎样的不快乐。但时间很快,上了初中后,一切的一切都开始变了,《少年维特之烦恼》上所说的所有的不快乐开始光顾我这个还没有成熟的孩子,青春期的恐慌和迷茫,对未知世界和人的向往和不解,现实和理想的格格不入,学习上的压力,对友情的渴望,异性世界的神秘等等,就像织了一张网,把自己的身体和心灵罩在黑暗之中。

我一直在想,这些所谓的烦恼并非自己的专利,而为什么那么多的同学能够顺利的渡过,而自己却怎么走也走不出去呢?

直到我看了“原来和文字沾上边的孩子都是不快乐的”这句话的时侯,我才有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

看的书多了,知道的东西也多了,该知道的东西知道了,不该知道的东西自己也知道了,更大的渴望开始爬上自己的心头,并撕咬着自己的身体,折磨着自己的灵魂。

看的书多了,眼光变得有点高傲了,眼中的人和事开始与别人不同了,善良的出奇的善良,丑陋的出奇的丑陋,最好的人除了自己再没有别人;

看的书多了,理想开始变得高大且遥远,每日沉浸在自己的象牙塔里孤芳自赏,无病呻吟,总感到没有一个人能够理解自己;总感到自己是最天才、最聪明、最正义、最浪漫的使者,肮脏的世界仿佛只有自己才能拯救。

看的书多了,开始梦想着当一个作家,可以周游世界,到处采风,可以写出像屈原、李白、柳永、歌德、莎士比亚、但丁一样的诗歌,可以写出像《离骚》、《神曲》一样的旷世巨作,可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可以“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但现实是残酷的,书上的美丽文字不但没有变成现实,反而让自己越发的痛苦。这些美丽的痛苦,就像是一朵朵绝艳的罂粟花,我用这样的眼光看它,它也用同样的眼光看着我。痛苦有点像体内的毒,终归要以某种形式表出来,才能得到一些舒适和快慰。

开始喜欢迎着大风,艰难前行的那种感觉。在风中,让风把自己包裹,然后和身边的树一齐摇摆,而同时摇摆着的还有自己的灵魂,和自己迷盲的目光。。。

下雪的夜里,独自踩着厚厚的雪,听脚下吱吱的声响,看远处白色无暇的世界,最美的是当一片雪花飘落在鼻尖时给自己的那种瞬间冰凉的感觉。最惬意的把那肥厚如棉的雪之上的婆娑树影和雪之下的点点灯火人家当作一幅静肃的中国画来欣赏了。其实,自己同时在忍受的还有那种冬夜的刺骨风寒。。。

最美的当属雨了,那种毛毛雨轻拂脸和额头的感觉真叫美。一丝丝如线如织的雨,滋润着的是自己心灵上那片干涸的土壤,而淋湿的则是自己的寂寞。当大雨滂沱的时侯,却希望那带着重量感的雨点把自己彻底打倒,于是在风中,在雨中,在淋漓的快感中,自己感到莫大的满足。。。

在这有点诗意,有点醉意,有点疯狂,有点不能自已,有点近于自虐,有点像逃跑的过程中,最终带给自己的却没有一点的快乐。风停,雪驻,雨歇时,一切如故。

…………

时光如水,逝者如斯。旧时那厚厚的日记早已不知踪影,残留记忆深处的东西却久难遗忘。写给自己的诗歌,记不起支言片语,录有自己成长的文章,纵努力去想,也无力触及。然常叹自己已经走过,并庆幸之,始觉“和文字沾上边的孩子从来都是不快乐的”为真言。

偶得一句,颇有触动。若回忆为一杯老酒,饮后之快感,我知之哉。

随便看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

 

Copyright © 2000-2024 sijig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7 17:5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