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夜宿牛蹄镇 |
正文 | 牛蹄是安康汉滨区西南边陲“巴山老林”深处的一个小镇,距城区93公里。东临石转镇,西南与紫阳县汉王镇、双安镇接壤,北与汉阴县相连,处于“两县一区”交界点上。相传,晋太康元年(280年)前后,因战乱、天灾,安徽太湖、湖广一带居民迁徙于此,见河畔巨石上有酷似牛蹄的印迹,旁边河水清澈香甜,潺潺流淌,如世外桃园,再取“如牛勤耕,一步一印”之寓意,故名“牛蹄河”,又称“牛迹河”。 癸巳年初,因工作关系去了几趟凤凰山南坡脚下的牛蹄镇。由于山高路远,来回不方便,就在镇上留宿。没曾想,竟对这个名不见经传但正快速发展的巴山小镇增添了诸多情趣。 从包茂高速蒿坪站下,谈笑间一晃而过洪山镇、爬上石转镇的盘山公路,翻过凤凰山麓便到了牛蹄境内。 站立山垭处,俯瞰该镇梯田村,层层叠叠地密布着一座座数百级古梯田,从山脚下顺着坡势蜿蜒向上伸展,高低错落,形状各异,层层叠叠达数百层。虽然大部分田里冬闲着没有耕种,但场面却蔚为壮观。梯田最宽处约百余米,纵深长约数里,两百余户近千人安享着这秦巴山区难得的良田美池。 乡村公路如一条漂亮的哈达,飘飘然环绕其间。它的面积虽没有毗邻的汉阴凤堰古梯田场面宏大、数量多,但却和它们同属一个时代的智慧结晶,且相对集中整齐,某种程度上要比那儿的景观优美许多,只不过她目前尚待字闺中期待你前来发现和鉴赏呢! 试想,当初地处秦巴腹地牛蹄,移民们的生活条件异常艰辛,但他们却能靠山用山,近水用水,化弊为利的因地制宜耕作生活奇迹,着实让人为之叹服!无怪乎被文物部门称为我国移民文化和陕南农耕文明的“活化石”呢! 不仅如此,这儿至今还保留着内涵丰富的陕南经济社会文化历史。仅从梯田村中那座曾经赫赫有名的“彭家祠堂”遗迹来看,其族人从湖南移民定居牛蹄后,垦荒造田,经商办学,耕读传家,在当地颇有口碑。特别是彭氏二代先祖彭大本在清朝乾隆年间(1786年)曾官至三品道台府官,因对朝廷贡献较大,曾先后被皇帝钦赐过“天家柱石”、“蘭堂气高”、“彭家贤商”等四块金子大匾让人为之震撼,不难看出这个家族曾经的辉煌和兴盛发达。彭家先祖能获此殊荣耀,该当珍贵异常。据94岁高龄仍身体硬朗的彭成华老人断断续续地叙述,先祖自湖南长沙迁来安康已达三百余年。 车在蜿蜒曲折的山道中慢慢下行,但见沿途高山陡峭,山峰林立,山大人稀,沟壑纵横。据随行的亿军、杨刚君介绍,镇域内海拔落差甚大,平均约在500-1200米间,漫山遍野丛林茂盛,尤以桦栎、松杉木居多,非常适宜发展香菇、木耳等产业,大量闲置的荒山以及含有富硒的土地资源,给茶叶、核桃、板栗等林果树种植带来了得天独厚的条件。煤炭、铁矿资源储量丰富,主要分布在集中村、林本村以及中心社区松树沟。凤凰、集中等村还分布着丰富的石灰石资源,开发前景十分可观。 在富硒茶园建设基地现场,上百名产业工人,在技术员的指导下,正忙着施肥、锄草、灌溉、打卡,偌大的园区呈现出一派繁忙景象。回首他们身后,整齐碧绿的一株株茶苗、隆起的一畦畦栽植带、蔚为壮观的一条条石坎,相互交织辉映成一幅优美的陕南茶乡画卷。歇息间,一位年近花甲的村民高兴地说,他家原有三亩地,每年的种粮的全部收入不足1200元,一大家人负担很重,日子过的艰难。现在把土地流转给回乡投资的陈总后,每亩一年不光可以获得350元稳定的承包款,而且就地务工每月还能挣几千元工资呢!现在完全能养活自己。你看,那一排排石坎都是我们砌的…… 全镇大不,辖三村一社区,1844户近8000人。集镇半公里长,房子都是两层以上砖混小楼,居民不足千人。因地处三县区交界处,内设机构齐全,镇内农历三、六、九逢集,个私企业百余家,商贸日益繁荣。 镇党委杨书记是个性情豪爽的本地人。他介绍,近年来,镇上按照“群众工作抓服务、因地制宜建社区、富民增收建园区”的发展思路,通过京康、阳晨、秦东等公司带动和辖区知名人士的大力支持,全镇以林果、畜牧、劳务输出为主抓产业发展,以中心社区为示范建设抓移民搬迁工程;以西坡为中心抓富硒茶叶示范园建设,率先吹响了山区跨越发展的“集结号”。按照迁移规划,将在中心社区新建住房500套,满足2000人居住。力争在2015年集镇常驻人口突破3000人。让大山深沟里的农民也能享受到城镇样的温暖。 座谈中,高产富硒茶园基地项目负责人陈鸿昌、谢明良畅言:“力争用4年时间,在牛蹄河海拔800米以下的中山地区,采取“公司+基地+农户”模式,规划投资1.5亿元,建设高产富硒茶园一万亩。达产后,预计年产优质鲜茶叶20万公斤,生产名优茶干品5万公斤;加入专业合作社的400家低收入农户,预计人均将直接分红800元以上;600余名产业工人年均工资元以上;550米以下中心社区平坝建设标准化高山蔬菜示范园1000亩;中心社区50亩平坝建设富硒精制茶加工区;建设15亩的富硒食品加工区;90亩的生态旅游观光区;30亩的综合服务区;在荒山地亩均投资近万元建设经济林果园,全镇实现人均1.2亩经济林果园。示范园建成后,企业年实现利润过亿元,年净利润8000万元;带动千余农户发展种养殖业,年纯收入2730万元,户均收入元,人均增收6825元。 公司统一技术指导,统一技术加工,统一品牌销售的“一分户三统一”订单农业,使千余农户在园区既当农民又当工人,取得双份收入,实现农民职工化、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的“三化”目标。进而摆脱贫困过上幸福生活,只要乡亲们真正富裕起来,我们就真的开心了!听到这些宏伟的蓝图,惊叹之余对业主油然而生敬佩之情。 是啊,大山深处正是有了这群富不忘本的带头人,才创造了牛蹄美好的今天!我们坚信,用不了5年时间,一个“搬得下,住得稳,能致富”更加富有生机、富裕和谐、观光宜居的小镇将崭新地矗立在牛蹄河畔。 晚饭后,早已暮色苍茫,喧闹了一天的小镇牛蹄,终于在茫茫的苍穹下渐渐寂静了。天宇间,一轮明亮的半月和点点闪烁的星光,洒在鲜有人声和犬吠的小街上。小镇的夜生活虽然单调,但家家窗户上都露出了温暖的灯光,不时传来一阵阵欢歌笑语声。 小旅店虽然简陋,但却收拾得干净利落。店主姓何,五十多岁,人很客气。在给我们收拾好床铺,准备好洗脚水后,顺便唠起家常。他们相应政府号召,从山上迁到镇上,老两口在家开店兼照顾孙子,一年纯收入万余元。三个娃外出打工,全家生活无忧无虑。唯有一事让他心焦:随着集镇住户增多,街坊邻居间红白喜事随之增多。大家抬头不见低头见,份子钱两百起步,多则三、五百甚至千元,一年到头赚的那点辛苦钱,大多入了人情帐! 礼尚往来,乃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如今却因渐渐“变味”而迅速攀升,人情消费带来忧愁和烦恼,特别是那些互相攀比,已成为一种扭曲的社会现象。弘扬勤俭节约精神;倡导亲朋好友间礼轻情意重;严肃党风政纪,狠刹腐败式人情往来;通过对群众人情消费进行合理约束和引导,拓宽人际交往方式来减轻人情消费的重荷,需要我们率先垂范、身体力行。 “抓铁有痕,踏石留印”。我想,这句话用在踏踏实实、埋头苦干的牛蹄镇干群身上,可能最好不过了! 回来许久了,那个甜蜜温馨的夜晚仍然让我记忆犹新。 |
随便看 |
|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