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关于雅安地震的一些思考 |
正文 | 北京时间2013年4月20日8时02分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发生7.0级地震。想必四川人民还未从汶川地震的阴影中走出,便又坠入了另一重阴影。只是这次地震带给我们的,更多的是理性的思考,而不是像上次那样全国上下都处在一种感动的氛围中。 感动常在。这没错。记得汶川地震的“可乐男孩”和各种感人的舍己救人,可这次呢,雅安地震中也有许许多多的感人案例,可是这次人们“理智”了。引人争议的最美新娘女记者,人们分成两派,一派认为是尽职尽责、爱岗敬业的典范;另一派认为是故意作秀、吸引关注的刻意行为。还有对红十字会的态度、对香港拒捐的态度。这一切都反映了一种不良的势头。人们要对一切都抱有怀疑态度,不相信媒体,不相信政府,也不相信任何能成为小小焦点的与自己无关的事。人们肆无忌惮地讽刺政府大做催泪文章,怒骂红十字会的郭美美事件,呵斥香港的漠不关心。一方面满足于自我关注国家大事的崇高感觉,另一方面不屑于和这些机构机关达成认同上的一致。 我想这并不理智。我丝毫看不出郭美美事件和雅安地震救援能扯上什么关系,我知道红十字会的救援队伍依然是救援的主力,我知道香港政府虽然没有通过1亿元的救援项目但依然对救灾做出了重大贡献。 这是公信力的问题吗?网络上各种谣言纷飞,于是乎又出现了一批疯狂咒骂那些趁机发国难财的人的网友们。然后又出现了很多冷静地分析这整个事件的人。他们合理地为国家行为作出了解释,同时又用各种平易近人的语言来安抚广大网友的情绪。这整个事件就在最混乱的时候戛然而止。雅安地震的一页很快被掀了过去。当每次查新闻,看着伤亡统计数字停留在四月末的某次统计时,对整个事件的关注度也就瞬间为零了。人们依旧过着自己的生活,安逸平和,只是本次的国家政府的公众信誉度,似乎又有下降。这不算是背黑锅吧——毕竟这也是整个社会的情感趋势。 我们关注新闻,关注身边的大事小事。可我们最终关注的只是这个关注的过程,而不是事件本身。这是中国国民的悲哀,是中国媒体人的悲哀。或许这是快餐文化冲淡了一切的外在表现,又或者是经济发展远超于国民素质发展的直接结果。这一切,和我们有关。灾区人民依旧过着非常艰难的日子,他们缺各种各样的生活必需品,而不是一大帮的去了无所事事的志愿者;他们缺少的是真正的温暖,而不是各种在网络上的赚点击量的祈福转发。这阵关注过去后,他们的房屋依旧会是得不到最佳设计、最佳质量的房屋,他们的生活依旧是原来那样的生活。这一切,和我们“无关”。 我们应当有一些自己的东西,自己能够坚持的东西,而不是人云亦云的附和,也不是看到某条不知真假的消息的愤青式的爆发。只要我们每次遇到某个事件,能真正平静地去看待,不是盲目地带有自我满足倾向的对待,就足够了。 |
随便看 |
|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