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予我一副慢灵魂 |
正文 | 文/未已 深深喜欢这样一句话: --要么读书,要么旅行。灵魂和身体,必须有一个在路上。 简单的话透射了自己内心素来的渴求。开学到现在,由于学习、生活等方面的压力,很想出去走一走,想要放空身心的疲惫与压抑。想象穿上一件宽松的T-恤,一条浅蓝的牛仔,一双白色球鞋,背上一个背包,去一个陌生的小城,去呼吸一份新鲜的空气,去开始一份纯粹的灵魂旅行。 事实上,由于现实的各种因素,它成为了一个梦想,只能梦里想想的那种。 既然我的双脚不能带我的灵魂去旅行,我想,换一种方式吧,让思想和灵魂并肩而行,奔赴与一场书的约会…… 前段时间了解到有一部叫做《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的电影在拍摄中,先是被它的名字吸引,在知道它有一部同名小说后,便好奇的从同学那儿借过来。每晚坐在床上,静静地看上一小时。速度比较慢,有时看到后面忘了前面的情节,还需返回去重新来过,终于在多天之后看到了最后一页。如今想来,听书名,就觉得分外的伤悲与无奈。我们每个人都会经历自己的青春时期,无论你是否愿意,青春终会逝去,不再复返,那些美好的、甜蜜的、忧伤的、痛苦的……都会随着我们年龄的增长而成为回忆,溶入自己的生命。对于已逝的青春,我们无力阻止,而面对成人的世界,我们又是那样的无助和不知所措。青春是美好的,我们可以尽情的挥洒,青春的每一滴眼泪都是成长的印记。对于青春的逝去我们最为无奈,但那些青春的岁月将铭刻于我们的生命中,那些快乐永远被时光存档。 我们的灵魂里保留青春那一章。无暇顾及自己的青春时光是如何度过的,只能从书里通过别人的故事来窥探它的痕迹。我没有时间的资本,对于书,对于青春,对于成长,只能慢慢看,慢慢思,慢慢想。我们既然没有能力去扩展它的长度,那就想办法延伸的宽度--青春的价值。由是有必要赋予成长一定的责任,对青春负责,亦是对自己的成长负责。为的是多年后,你我独立窗前,在阳光下回想自己的青春时,没有黯然流泪的模样。 读罢《青春》,自以为于书中有所收获,便以一种新的心态去面对现在的生活。我想,如今这一切,其实都是成长的馈赠。二十年经历的所有快乐、伤痛、挫折、成功……真切的记录在时间的长卷里,即使不再上演曾经的剧目。突然明白,一直压抑内心的感觉其实是自己的潜意识影响的,害怕在太充实的生活表象中失去自己最珍贵最想要的东西,失去追寻梦想的机会。不习惯太快节奏的生活,整日处于一种被推着前进的被动状态,不想追着时间的步调来过生活。 只因自己现在是个慢性子的人。 并且,自我明了的一点的确是书改变了我的性格: 清明回家的某天,上午九点左右,我还在睡梦中。老妈隔着房间门,叫我赶紧起床。朦胧中听见她说了是因为要陪她一起去某个地方。由于不是清醒状态,便敷衍式的应了一声:恩。不知过了多长时间,老妈再次出现,只是这次是直接站到了我的床边,并直接把我从被窝里拉了出来,根本不顾我的叫唤,说到:“刚才不是答应起来了么,怎么又躺下去了。十点去你外公家的车,你看看现在几点了?还不快点起,再不起就真来不及了……”我使劲的点头:“恩恩恩。知道了,马上就起了。”老妈出去了,我却仍然不急不忙的穿衣叠被,然后按照正常速度洗脸刷牙……老妈时不时的催我快点,然而我依旧我行我“速”。落得我妈在一旁感叹:“这孩子,以前做事风风火火的,什么事一说立刻就去做了;现在怎么一下子变了样了,做什么都慢。”我也不接话,只是心里想着自己是什么时候变得慢性子了。 也许是从读过朱光潜的《慢慢走,欣赏啊》开始,也许是发现自己只有在看书的时候才能安静呆上几个小时,也许是明白自己只有在书里获得最大的精神满足,也许是从书里能感受到莫名的快乐与幸福,又也许是我打从心底想过一种慢调的生活,拥有一份慢灵魂…… 现在,虽然饱受同学和家人的“批判”,说我这个慢、那个慢,但我还是很享受目前的慢调调。如果我再成为急性子,如若急匆匆的看完《青春》和其他书籍,我又怎么能够从中获得感悟,以得心灵的自释;如若每天汲汲于追赶时间,我又如何去寻找身边的感动与美好,该怎样冷静的看待周遭的变化,理性的做出判断;如若仓促地成长,那我的回忆里会留下多少深刻的影像。自我安慰一番的结果是,只有慢下来,我才能静的下心,我才有平静的心去阅读,才有一颗平静的心去供养灵魂。自得其乐。 朋友说,接触文字的人大都不幸。我却想说,我目前最大的不幸是没有充裕的时间去触碰文字,触碰书,触碰灵魂。 总之,无论旁人如何看待我,看待我的慢,看待我对于书的情感,我依旧会坚持自己最初的决定。不了解我的人,想必也不能知晓我于书中感受到那份独有的快乐,不能体会出书赐予我一份慢灵魂的自适。 此生,不求知己,但求,执书之手,与书偕老。 【未已。: 原创文学群:】 |
随便看 |
|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