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路和桥,拉近你和我的距离——读霍春华和霍春华的散文集《细草香生》 |
正文 | 路和桥,拉近你和我的距离 ——读霍春华和霍春华的散文集《细草香生》 龙江老赵 家里放着一本书,每当回到家里,有空就拿出来读上几行文字。因书厚和时间的关系,断断续续读着,很长时间才读完。按理说,我不是个“忠诚”的读者。 这本书的书名叫《细草香生》,是个散文集子。看书名,你便可推测出,作者可能是位柔情的女性。 猜对了,作者是大庆有名的才女,名叫霍春华。不但散文写得好,而且杂志还编得不孬。据说她的《细草香生》一书,在大庆市文联获得过独一无二的散文大奖;而她作为执行主编的《让胡路》文学杂志,又在大庆文化园地里是一枝具有让胡路特色的美丽花朵,且香飘情溢整个百湖之城。 《细草香生》这本书,很厚重,很真诚,很细腻,作者善于把文学创作的才华与笔尖上流淌出来的真情实感揉和在一起,提炼出生活中的往事、经历、感想、体会等不起眼的一件件小事、锁事、平常事,折采一根红线一古脑地穿连在一起,象似串串珍珠的链条挂在让胡路天空和大地上,留给家乡和生命的是一串串闪光的、温謦的、深思的记忆。 《细草香生》,作为“丁香花文丛”系列丛书,由北方文艺出版社出版,全部系列共选编11部文学作品,而《细草香生》就是11部文学作品中的一部散文集;文集按照文章内容分类,选编归纳了“故土情深”、“红尘有你”、“人在旅途”、“生活碎片”4个部分,共75篇文章,22万个字块;其封面设计精美及装祯精致的程度,可达到人们把书拿到手一看,就能推崇到女作者笔下携永文字的高度。 我原与霍春华并不熟,记得《让胡路》文学杂志创刊时,在大庆文联网站上才知道其执行主编叫霍春华。一次到《大庆体育》杂志社总编刘战峰处做客,唠起大庆各区的文学期刊,他问我你单位在让区与霍春华熟悉否?并鼓动我写点东西给她,并介绍她的为人很好,文笔也很不错。之后因工作忙等原因,我就把这事忘到脑勺后了。2011年的11月份,我到让区办事,借机到区委宣传部看望拜访霍春华,顺便再想取一本《让胡路》杂志,以便以后有针对性地投写点东西。正好春华在,当我自我介绍姓名时,她热情地告诉我,她早从战峰那知道我的名字。她给我找出新出刊的《让胡路》2011年第三期(总第四期),又送给我一本她新出版的书,书名叫《细草香生》,并在扉页上留下了珍贵的墨宝:“赵富老师惠存——霍春华——2011年11月09日”。这就是我文章开头所说的霍春华所著的那本书:《细草香生》。 霍春华给我的第一印象,朴实,真诚,没有知识分子的架子,清高,孤傲;就象她的散文一样,每行文字都象朴实地与你唠嗑,每段叙述都象真诚地与你谈心,没了海阔天空的议论,没了目空一切的虚眇,话语虽然很短,但字句能让你领会和感激。 《细草香生》,作者用很多笔墨写了身边的让胡路,或和让胡路相关的人和事,或和让胡路相关的风土人情,或和让胡路相关的赞扬和思考。在第一部分“故土情深”里,写让胡路的湖:《我家就在岸上住》,写让胡路的苇塘:《芦花深处》,写让胡路的桥:《长大的城市》,写让胡路的家:《家在让胡路》、《家》,写让胡路的乡愁:《最难挥却是乡愁》,写让胡路的乡情:《陪他回家》,写让胡路的寻根:《寻路让胡路》等。而书的另外三部分,虽然没有直接描写让胡路,但也是从让胡路派生出来的“红尘有你”和“人在旅途”的“生活碎片”,如果没有让胡路,没有让胡路强有力的支撑点,作者的一切的感悟和思考,都可能是空中楼阁了。 展卷《细草香生》,从这部散文集的字里行间中,让我们不难寻找出其作者的成长和思考之轨迹,这并非是夸张。从让胡路念小学、上中学到去省城读大学,从参加工作到为人人母,从个人的情感世界到旅途的艰辛感慨,从生活的苦棘酸甜到儿女情长的色彩斑澜……在书中的每个段落和每个字块中,都能留下作者一路走来的脚印痕迹。 《细草香生》是用心写的,用泪写的。特别是书中所描述的那条让胡路深情的字符汇成的小溪,流淌出“路”和“桥”的欢乐浪花,更让人感动作者文学创作基础的扎实、厚实,和那生活的星星点点都是创作素材的文学才华。 《长大的城市》一文,是《细草香生》这部书的代表作品,而《寻路让胡路》又是《长大的城市》的姊妹篇。两篇文章相辅相承,一篇从“路”切入,一篇从“桥”入笔,循循渐进,直抒情怀,用文字搭筑成人们心中让胡路的“路的飘带”和“桥的彩虹”。 《长大的城市》写得很是打动人,文字娓娓,自然顺畅,作者通过从身边庆虹桥的维修,延伸到其庆虹桥双肩挑起的让胡路的道路,从昔日茫茫苇塘矗立起的高楼大厦,又延伸到当年“年轻的我们”变成今天“人父人母”。文章写到这里,笔锋又一转,用白发老师叹出的意味深长的寓意,来诠释“长大了,长大了”的深远涵义。在文章的结尾处,作者又把一个大空间和扣题扔给读者,让你展开想象的翅膀努力地去搜索出答案:长大的岂止只我们,还有这座年轻的城市!这是文章的文眼,是作者的点睛之笔。 而《寻路让胡路》一文,其铺展的广度要比《长大的城市》宏阔,全文通贯写路,写的路漫长漫长的,时空跨度很大很大的。路的那头:是爷爷挑担闯关东踏出的生存路,是父亲辛勤忙碌为一群儿女奔波的路,是六哥因路不好耽误了抢救时间而酿成悲剧的路;路的这头:是小孩上学深一脚浅一脚艰难奔向未来的路,是环境旧貌换新颜、四通八达通向致富的幸福路。总之,作者通过上跳下跃的形式,展现出让胡路的路,是让胡路人寻找梦想的路。 写在这里,我又想到作者《细草香生》一书之外的一件事。在2012年2月的一天,我突然接到霍春华的电话,问我是否写过一篇《乘风湖,你是一张金色名片》的文章?我回答说有印象,但寄给谁记不清了。她告诉我,在《让胡路》创刊号上发了这篇文章,是彭荔卡送过来的,当时没有通信地址和联系方式,所以一直没有找到作者,并说了一些深表歉意的话。之后她让我有时间到宣传部来取稿费及给找本《让胡路》文学杂志样本。当时我非常感动,稿费几个钱没什么,可霍春华的工作态度让人温暖,有这么些责任心极强的人“编刊”,《让胡路》文学“长大了”是指日可待的! 此时,《长大的城市》里的一些文字和情节在眼前闪烁着、跳跃着更强烈,我索性地附加了一些演义成份的解释话语,来当作本文的结束语:生活中的桥,把路拉近;生活中的路和桥,把城市拉近。《细草香生》,把读者拉近;《长大的城市》中“路”和“桥”的文字,把现实生活和未来美景拉近。呵,我们的城市长大了,我们的《让胡路》长大了,我们的春华长大了! 2012-7-7 |
随便看 |
|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