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文学重口味 |
正文 | 我爱上文学,无疑是从重口味开始的。那些流光溢彩的辞藻、绮丽铺排的句式,让人读之气势恢宏、如坠云端,有时竟不知不觉跟随作者,漫游到这样的世界,茫茫然不知所踪。尤其是古典诗词,那一种典雅、精致,充满着浪漫和韵味,让人情怀顿生,爱不释手。同时,那些感觉又只能跟从作者的生活背景和生活情态去对号入座,那并不是你。因此我尝试着自己去写,把自己某一时的情怀,斟字酌句,融于字里行间。我并不生活在那样的时代,所读的经典也并不多,写出来的自然如东施效颦,常见笑于大方之家。但无疑的是,古汉语中字字珠玑、韵味深长绝对是中国文学上难以逾越的丰碑,但那样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我们如今生活在一个充满白话文的世界里,时代的不同,文学作为服务性艺术,应该考虑当下的意识发展。 当然古典文学里在追求文学美的时候,形式上有附庸风雅的浮糜之风,情感上也有无病呻吟的为赋新词强说愁,描写上更有故作高深的刻意用典,这使得文学在一定意义上是行差踏错了的。近现代以来,太多的大家,写出了很多的经典作品。慢慢的,场景被写烂了,词汇被用烂了,文学如拥入了羊肠小道,尤其在这样的读图时代,文学为了存在感,似乎只得加重了自己的口味。 我开始自己写东西的时候,总是感觉需要加点让人着迷和高深的东西,于是就注重文辞的多样性和优美性。就去古诗词里找,去经典的篇章里去找,去写诗,去填词,好像要把这些作为一个文人的标示。但逐渐的,东西写得多了,开始思考了,思考文学的本质是什么?要解答这个问题,首先得看文学的服务人群和要达到的一个效果。文学区别于简单的文字,它应该是无太多现实意义的,如果是为了挣钱去迎合大众的,我认为那不是好文学,至少说它的文学意义太扁窄。 文化的普及,让文学的感染力可以更好的为大众服务,但娱乐的多样化,又使得文学成了餐桌上并不起眼的一道小菜,为此用优美去迷惑人,用典雅去吸引人,这是文学里不可不谈的手段,因为典雅和优美仿佛是全人类的理想。为此,我们绞尽脑汁去想,去写,总喜欢通过不俗的字眼,浪漫的才情抓住别人,让别人感叹,让别人信服,并承认我们是多么有才华。面对生活和文字的素材,词汇只有那么多,感受也没那么新鲜,如何写出好的文章,考验着所有想在文学上有所收获的人。而从一开始,为了让这道小菜更有诱惑力,我们选择了加更多色彩丰富的酱汁,并为了形成持续性的受欢迎,我们还得增加更丰富而有层次的味道,比如麻,或者辣。 还记得自己以前写东西,尤其在完成以后,都极力想拟一个抓人的题目,因为那样更直接,更容易获得点击。要想在信息之海中获得机会,这确实是一个不得不说的选择,但同样因为这样的心理,我们的文章常常被市场化了,因此内容也就因市场发生着转变,我们不能很单纯的做文学了。那么当文学变得重口味,就一定是为了博得市场欢心而产生的畸形。 一切的艺术形式,应该说都是为感受服务的,最简单的来说就是你是否被感动了。感动这一种情绪可以是快乐的,也可能是痛苦的,它有效的刺激了你,让你产生了感触,进而感动。要想使一个人感动,最简单的一点,就是真实。这种真实是在于它的逻辑、它的组成是值得去相信的,是鲜活的,你能走进去,不会感觉自己置身于文学世界之外。古今中外,很多有名的小说几乎都带有一定的自传性质,这似乎也可以说明,越加真实具体的东西,往往越能打动人。 中国文学经历过最浮糜最不自然的时期,散文和韵文都走向了骈偶滥套,旁征博引的怪圈。而今天,我们更多的看到那些随欲望游走的网络低俗小说,毫无节制的瞎编乱造,没有内涵,没有素养,如快餐一般。除此之外,依然有好为人师的、善于讲大道理的、惯常卖心灵鸡汤的,充斥其中。为了写作而写作的伪文学,不再为了感受而服务。而事实上,文学也应该像绘画一般,跃然纸上,可以很直观的让人产生丰富的同感。其中的技法和手段,都是为了感受而服务,而不是用来炫技,用来标榜的。文学创作应该回归到它真实的位置,即为了感人。要感人就要有真情实感。中国人喜欢讲文学的境界,那就是把自己真实的情绪,投射到外在的事物中去,情境合一,物我两忘。 做文学就是做艺术,好像并不是简单的事,这里面好像需要所谓的天赋,所谓的机遇。却也真的是一件很简单的事,只是我们把它弄得复杂了,或者被一定的社会需求、现实欲望给弄复杂了。说起简单,一定要先知道艺术是如何而来的,有一句说了就像没说的话是这么阐释的——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我的理解是这样的,谁都需要生活,这其中有太多的事情让你产生了情绪,这种真实的情绪是源于生活的。但你并没有因此去简单的认同一定的世俗观念,有你自己的主张,那么这个过程就是艺术的开始。艺术应该是你用你的个性,去真实展现了你不等同于现实的理想。因此艺术就是一个人的率性而为,何其简单。 我们都生活在一定的现实里,文学家看到的和你看到的几乎别无二致,不一样的是,他们能用一定的文字,更加系统、更加有条理、更加形象的说出来。说到你心坎上,触动你的神经。做文学,不可缺少的应该是想象力,最不能忽略的应该是同情心,最重要的要有一颗纯粹的本心,有了这些,不管你的风格如何,遣词造句如何,作品一定可以是优秀的,但不一定被别人看到,因为有太多更加亮眼的信息很容易就把你覆盖。因此,做真文学的人,首先要有不被发现的准备,安贫乐道。如果不能承受这个结果,趁早别做了。其他的艺术也是,如果一定要把艺术兑换成价值,那么只需要考虑市场价值就行了,因为那已经没有艺术价值了。对艺术来说,本心很重要,想象力可以培养,同情心可以去感受。有了纯粹的本心,你就有了力量,才能去对抗生活并高于生活。 当生活的重口味,影视的重口味扑面而来,我们是否已经失去了免疫力,我们沉浸在各种刺激之中,悬浮在没有营养的空中花园里,却忘了,终究要归到平淡中去。 文学并不是一小部分人可以玩的东西,文学也并不是高高在上的东西,它来自于生活,来自于那个率真的你。当我们在文字面前没有了伪装,没有了作势,没有了伪善,没有了求全,我们才真正开始了我们的创作。这不仅是对未来的期盼,也是对我的要求——拟一个不能再简单的题目,写一些并不高深的言论,用一些并不复杂的词汇,把我所看到的、所想到的、所经历的,真实而率真的跃然纸上。 |
随便看 |
|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