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古镇鸣鹤 |
正文 | 堂皇轩眼凋零,喧腾是短命的别名。想来想去,没有比江南小镇更足以成为一种淡泊而安定的生活表征的了。 ——余秋雨《江南小镇》 读着余秋雨的文字,发现她也有这样的风格。 她不比西塘、南浔、乌镇热闹。却在静谧中流淌着她的韵味。曾经有人说:“鹤皋风景赛姑苏。”且放下这句无稽之谈,还是有心之作的话,但的确,她让很多人魂牵梦绕。“远看伏龙龙不动,近听鸣鹤鹤无声。”对鸣鹤最初的印象,就是源于这句老人口中常念叨的对联。正如对联描绘的一样,古镇鸣鹤安静地坐落在慈溪东部,已有上千年的历史。 从东汉末年三国开始历晋朝至南朝,虞氏家族在此处兴起。史料记载,虞氏家族虞耸曾在这里建造世界上第一座天文观测台——测天楼,后其侄虞喜利用这一天文台发现惊世骇俗的“岁差”。而到了唐代,唐初书法家虞世南重孙虞九皋,字鸣鹤,在长安高中进士却不幸病逝,乡人为纪念他以及虞氏家族的贡献,改其故里为鸣鹤,一直沿用至今。 漫步于鸣鹤街头,你已深陷历史的回眸中。古朴的青石板台阶,长满青苔的巷道,湿湿漉漉的雨天,你轻轻拨开岁月的空气,沿着泛黄的弄堂墙壁前进,一抹抹,一路路,都那样回味无穷。一扇扇石雕的,木雕的花格门窗躲入你的视线,你选了一家大户,徐徐敲响带着铜锈的门锁,过了许久,没人应答。恍然开了一扇留有缝隙的小门,沧桑的,稚嫩的身影匆匆躲过你的视线,消失在庭院阴暗的一隅。 终于直至弄堂的尽头,一条沿运河而建的小街映入你的眼帘。陶制的,土制的器具在河边随处可见,壶啊,瓶啊,碗啊,自然地洒落在河道的周围,里面贮藏的不仅仅是江南下不完的雨,更有小镇一个个讲不完的故事。沿着运河漫步,两边隐着古老气息的建筑缓缓走来,带着江南特色的甬式四合院——走马楼,为适应江南雨多的人字坡青瓦顶,以及含着浙东韵味的马头山墙。她们已经在这里伫立了很长时间,一回回浅尝着时间的冬夏寒暑,花开花落,没有泼染太多的堂皇轩眼,热闹喧腾,至多也不过是除岁的几声鞭炮,游子离家的几滴眼泪。 仍在沿河而建的街上,河上一座座明清时期的石桥,让你伫立观赏。拱形的,梁式的,沙滩型的,各色石桥层层叠叠,横跨两岸。桥身上或雕有莲花,或雕有鲤鱼,许是年代的原因,很多图案已无法辨认,而桥柱上的造型则清晰可见,古朴典雅。有憨态可掬的石象,也有威风凛凛的石狮,更有声响九天的石鼓……突然飘过一只竹篷船,轻轻划入你观赏中的桥洞,留下条条水波来装饰古桥,让这水,这桥一并进入你的瞳孔,同入你的心中,把这一抹古镇的影像划给你。 冬天的鸣鹤更是另一番景象,如是下雪天,你沿古镇运河至金仙寺,边走可边寻访腊梅,且有另一番情趣。泥巴小径的周围会有单株的梅树,四野白色中的彩,会让你觉知孤傲之美。而成林的腊梅总是隐藏在雪野的深处,带你深入寻找,或淡红,或薄黄,可是很多人却寻不到它们的踪迹,兴尽之后,循原路沿河行走,至“两水涌明镜,孤峰撑碧天。四壁山花绕,香分炉内烟”的金仙寺,你可以做一名虔诚的祈祷者,感受着寺内七座湖中古塔矗然伫立的壮美图景,也可以轻抚千年古刹沉淀着的历史的皱纹,听着回环的钟声带着千年的沧桑在古镇的上空讲着鸣鹤的尘封岁月。 她不是风景区,更没有商业侵染的气息。她只是安静地伫立在那里,形容着她的,以及我们的岁月故事。于安静中,漫步在鸣鹤街头,看着一景一物,心情也会散发出那一份别样的安详。 |
随便看 |
|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