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文章:

 

标题 愚人愚己和娱人娱己
正文

愚人愚己和娱人娱己

劳燕

文新传媒

4月1日,愚人节。

愚人节也称万愚节,因为3、4月之交,这期间天气常常突然变化,恰似是大自然在愚弄人类。于是人们选择四月第一天作为节日,为的是在紧张的生活中,开一扇窗,透一口气,愚人节由此应运而生。

这一天,人们可以以多种方式开周围的人的玩笑,但开玩笑最晚只能到中午12点。这个规定好,开玩笑也要有节制。愚人不是作弄别人,损害别人,是要娱人娱己。

娱乐时代,趁着愚人节,愚人手段层出不穷。但过犹不及,要把握好尺度、有分寸。殊不知,愚人易,愚己难。

愚己,当然不是自己捉弄自己,自欺欺人。愚己,要把握好心态。

愚己的始祖,当属春秋时代楚国人老莱子。老先生年届七十,还身穿五色的彩衣,作婴儿嬉戏状,以逗父母高兴。“彩衣娱亲”的成语就从此而出。这故事后有一个“尽孝道”的道理。

孔子周游列国,其实就是流浪,孔子与弟子们在郑国失散,郑人于是评价孔子如“丧家之犬”。对这个评价,孔子欣然笑曰:“形状,末也。而谓似丧家之狗,然哉!然哉!”(我确实像一条丧家之犬啊)这就是愚己。孔子愚己,不是那些相声、小品里那种摆噱头的“虐己”,而是豁达。

苏轼频年谪居,尝作《洗儿诗》:“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唯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东坡政坛失意,出此言愚己,很难说是行韬晦还是大彻大悟。

“江南第一风流才子”唐寅,从“会试舞弊案”的阴影中挣脱出来,纵情山水,有诗曰:“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有一点看穿悟透了的愚己意味。

鲁迅和周作人,也有愚己的一面。

周作人的《五十自寿诗》:“旁人若问其中意,且到寒斋吃苦茶。”“徒羡低头咬大蒜,未妨拍桌拾芝麻。”鲁迅在《病后杂谈》中,描写过“吐半口血,由侍儿扶着看秋海棠”的场景,这里,都有某种寄意寓意的愚己精神。

里根访问加拿大,在一次演说中,有一群反美示威的人不时打断他的演说。面对这种尴尬,里根面带笑容说道:“这种情况在美国经常发生,我想这些人一定是特意从美国来到贵国的,可能他们想使我有一种宾至如归的感觉。”这就是以自嘲反讽的愚己。

无论东方还是西方,无论在古代社会还是现代社会中,没有一点愚己精神,似乎不能和顺畅达前行。

娱乐时代,市场经济,世事若浑河,世风常糜杂,人心多浮躁,心态不易把握,客观上,现实中,愚人者多愚己者少,一些新闻看上去像笑话,一些笑话却成了新闻。许多人似乎天天过愚人节,绞尽脑汁尔虞我诈,作弄别人,从来没有一点“愚己”的念头。

愚己,需要勇气、自信、智慧、睿智、幽默,也是修养的表现。

愚人愚己,才能娱人娱己。

随便看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

 

Copyright © 2000-2024 sijig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4 4: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