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吴绛雪和她的咏四季回文诗 |
正文 | 吴绛雪和她的咏四季回文诗 劳燕 吴绛雪(1650—1674),女,名宗爱,永康县城后塘弄人。父士骐,曾任仙居、嘉善、嵊县教谕。绛雪自幼秉承家学,聪颖多能。9岁通音律,闻琵琶曲,即能随声唱和。11岁作七绝《题晴湖春泛图》,情景交融,见者赞赏。12岁时以诗入画,设色精绝,书法不同凡响,名噪一时。绘画擅长花卉、人物,兼善写生,传世画作有《梅鹊图》、《落英》等。且姿容秀丽,有国色之誉。丈夫徐明英早逝。吴绛雪的传世之作有诗集《六宜楼诗集》、《绿华草》和回文诗。 题晴湖春泛图(11岁作) 画桡缥缈欲凌空,两岸桃花映水红。 三十里湖晴一色,春来都在晓莺中。 题画 淡日横翠微,泉声相断续。 空山静无人,深林出黄犊。 题天台采药图: 采药见桃花,路循桃花去。 春岩瑶草香,渐入云深处。 弹琴 香烟袅袅昼沉沉,流水空山对鼓琴。 一曲未终天欲午,落花无语卧苔荫。 当然,最为出名的,是吴绛雪的《咏四季诗(回文)》,这是一首赞美春夏秋冬四季景色的四季诗(四季诗属于杂体诗的一种),每季都是从十个字的诗文中回环出来,所描写的四季特色分明,让人回味无穷,被世人誉为回文诗珍品。下面我们就来品赏解读这首回文诗: 咏四季诗 清吴绛雪 莺啼岸柳弄春晴夜月明。 香莲碧水动风凉夏日长。 秋江楚雁宿沙洲浅水流。 红炉透炭炙寒风御隆冬。 其四季回文诗分别为: 《春》 莺啼岸柳弄春晴夜月明。 《夏》 香莲碧水动风凉夏日长。 《秋》 秋江楚燕宿沙洲浅水流。 《冬》 红炉透炭灸寒风御隆冬。 这种诗的形式奇特,字句凝炼,情趣横生,别具一格。古代文人把它称为诗中的“袖珍”,还把这种“前七后三”七绝诗起了个雅名:“连理回文诗”。十个字一行,由于一般都把它当回文读,所以通常称为十字辘轳回文诗,分别包含了一首七言绝句,它可读成四首季节诗: 《春》 莺啼岸柳弄春晴, 柳弄春晴夜月明。 明月夜晴春弄柳, 晴春弄柳岸啼莺。 《夏》 香莲碧水动风凉, 水动风凉夏日长。 长日夏凉风动水, 凉风动水碧莲香。 《秋》 秋江楚燕宿沙洲, 燕宿沙洲浅水流。 流水浅洲沙宿燕, 洲沙宿燕楚江秋。 《冬》 红炉透炭灸寒风, 炭灸寒风御隆冬。 冬隆御风寒灸炭, 风寒灸炭透炉红。 若仅从回文角度来读,也可各自成五言一首,可读成: 春 莺啼岸柳弄, 春晴夜月明。 明月夜晴春, 弄柳岸啼莺。 夏 香莲碧水动, 风凉夏日长。 长日夏凉风, 动水碧莲香。 秋 秋江楚雁宿, 沙洲浅水流。 流水浅洲沙, 宿雁楚江秋。 冬 红炉透炭炙, 寒风御隆冬。 冬隆御风寒, 炙炭透炉红。 它还可读成一首古风: 莺啼绿柳弄,春晴夜月明。 香莲碧水动,风凉夏日长。 秋江楚雁宿,沙洲浅水流。 红炉透炭炙,寒风御隆冬。 还可利用标点,“三七连理断点”读成下面这种形式的四季诗: 莺啼绿,柳弄春晴夜月明。 香莲碧,水动风凉夏日长。 秋江楚,雁宿沙洲浅水流。 红炉透,炭炙寒风御隆冬。 换一下标点打法,“七三连理断点”则成另一首四季诗: 莺啼绿柳弄春晴,夜月明。 香莲碧水动风凉,夏日长。 秋江楚雁宿沙洲,浅水流。 红炉透炭炙寒风,御隆冬。 这首四季回文诗还可拆分成不失原意的十余种读法,且均押韵、朗朗上口。 其中,《夏》:“香莲碧水动风凉夏日长”是公认的一枝独秀。 要说这首回文诗的魅力和影响,如今桃花源向路桥有《咏荷花池》诗碑,雁荡山维摩洞回文诗,阳朔莲花岩,乃至戏曲《站花墙》,都引用了吴绛雪的这首四季诗,可见此诗之妙。 回文,也作“回纹”、“回环”。它是汉语特有的一种使用词序回环往复的修辞方法,文体上称之为“回文体”。 唐代上官仪说,“诗有八对”,其七曰“回文对”,“情新因意得,意得逐情新”,用的就是这种措词方法。 其充分展示并利用了汉语以单音节语素为主和以语序为重要语法手段这两大特点,读来回环往复,绵延无尽,给人以荡气回肠,意兴盎然的美感。 回文的形式在晋代以后就很盛行,而且在多种文体中被采用。人们用这种手法造句、写诗、填词、作曲,便分别称为回文诗、回文词和回文曲。 回文诗是一种按一定法则将字词排列成文,回环往复都能诵读的诗。这种诗的形式变化无穷,非常活泼。能上下颠倒读,能顺读倒读,能斜读,能交互读。 |
随便看 |
|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