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六姨夫(散文)包国卿 |
正文 | 六姨夫。在我的记忆中,不象小姨能说会道,有一张巧嘴。人老实、憨厚,甚至言语都有些木呐,可骨子里非常聪惠,心灵手巧。他编的花筐、逮鸟用的滚笼子、大年挂的转灯能拿中国的发明大奖。那奇妙的想象,巧夺天工的造艺让人叹为观止。 六姨夫人性格也特好,憨了吧唧,属于那种骑在脖子上都不说一句孬话的人。谁说长道短,从来不接话茬,实在顶得紧了,也只是嘿嘿一笑便罢。哪个人如果求他办事,马溜答应,鸟悄的去了,因此它在前村后甸非常有人缘,可就是村干部怕他三分。因为大队评个先进,选个什么,一举手全都是六姨夫的,不过他知趣硬是不要。大家伙选他当大队书记,原村干部受不住,咣当一句:人家是大能人,谁还干那些。六姨父接下话提憨憨的一句:我不行,推了。他竟不懂是抬举还是贬低,小姨听说后回家大骂一顿,他竟埋头默不作声,依就孩子一样编它的鸟笼子。 可是小姨看着一个又一个花篮堆在炕上,还有滚笼子、灯笼,憋不住笑了。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初期,我们村上几乎家家都有一件六姨夫编的花筐,村上的小孩几乎也人手一个他扎的转灯、滚笼子,如果那个家没有简直是一大缺憾。甚至比邻的村子,就连公社干部家差不多每家都有一件六姨父的产品。他们把六姨父制造的这些当成稀罕,有的还当成厚重的礼品送给客人。 可惜六姨父和小姨都命薄,才刚到了不惑之年就双双辞世了,连那么好的手艺也没个传人,一同带进了坟墓。 前些年,我曾经回过老家几次,在村上转了几圈。可是这些手艺没有一人给延续下来,我真的有些惋惜。去集贸市场上逛了逛,也没有发现制作那么好的花框、灯笼、滚笼子,这就更让我难过了,开始怨恨起六姨父和小姨那么命薄、没有福气了。如果赶上今天市场经济时代,他们完全可以开个工艺品厂,还能带领全村人跟他一同致富呢,那样也许六姨父真能成为国际大亨呢,小姨也不就是富婆了吗。 最近,我因公回到老家办事走一趟,想找几位村里老人开个座谈会,挖掘一下当年六姨父制作转灯、滚笼子、花筐的工艺,整理成工具书推广,遗憾的是全村没有一个人知道那套工艺了,甚至过去的样品也都没有了,我的心里一阵难过。 眼下乡村里保存历史上老祖宗传下来民间工艺所剩无几,诸如:马鞍子、樱甩子渐渐消失,我真有些心痛的感觉,这些文化遗产到了该保护挖掘的时候了,否则就如物种一样,一旦消失就永远不可再生……。 |
随便看 |
|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