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文章:

 

标题 坐在古诗里纳凉
正文

放暑假了,正赶上伏天,赤日炎炎的,户外烧成一团火炉。我那也不想去,就窝在小房子里喝茶上网。突发奇想,何不去古诗里游玩,找一块风景荫凉爽快?

《诗经?幽风?七月》载:“二之日凿冰冲冲,三之日纳于凌阴”。三九隆冬,握把铁镐,把河道瀑边的寒冰凿下来,窖好,等到酷暑时搬出来纳凉。站在诗句旁,我就像立在冰河边,迎着飕飕冷风,享受冬天的风景。

古代的人,笨,造不出电扇空调,只好蛮干,把寒冬的冰存储起来,在盛夏里用来降温。据《大清会典》记载,清代北京城内共有18座官家冰窖,专供皇家和王公大臣用冰。不论官窖还是府窖、商民窖,都是在冬天采集冰块,存入地窖中,夏天拿出来使用。虽然麻烦,可凉爽宜人。好在我的祖先居住在崇山峻岭中,受自然的庇佑,大可不必为消暑劳顿。祖先没留下脍炙人口的纳凉诗句,是因为没受过酷暑熏陶。太舒服了,就没有诗。

比如,唐代诗人白居易,亲身感受了暑天炙烤,他方尝到了热的苦味儿,才能吟出《苦热》情怀:“头痛汗盈巾,连宵复达君。不堪逢苦热,犹赖是闲人。朝客应烦绻,农夫更苦辛”。看看肩上搭一白毛巾的人从眼前走过,我立马想起白居易擦抹汗珠子,怜悯农人锄禾日当午的无奈神情。热,热出了诗人,热出了不朽诗文。

到白居易院子里消暑,最诗情,最淡定,也讲究科学。“何以消烦暑,端居一院中。眼前无长物,窗下有清风。散热由心静,凉生为室空。此时身自保,难更与人同。”搬一把竹椅,坐在院子里,眼前没有遮拦,风撩窗帘,悠悠飘来,心静,也不觉得热了。夏夜,月升风起,心无旁骛的端居院子中,一边喝茶,一边赏月,享受心静自然凉的乐趣,多爽!

还是到苏舜钦的的《夏意》里乘凉。“别院深深夏簟清,石榴开遍透帘明。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小院深深,曲径通幽,欹卧于竹席之上,隔帘闲望榴花,做一梦,流萤飞过,情趣盎然。正午光影透过树荫洒落满地,一地清凉。睡得正酣,一声莺啼将诗人闹醒。我最喜爱萤火虫了,摘一朵南瓜花,放一个萤火虫到里头,黄亮亮的,晶莹剔透,比诗词还美。就是暑热,也忘却了。我不是诗人,也是诗人了。

到河旁,站在廊桥里,去追逐夏日凉爽。杨万里的《夏夜追凉》:正和我的心意。“夜热依然午热同,开窗小立月明中。个深树密虫鸣处,时有微凉不是风。”闲步野外,在密林深处徜徉,虫鸣声声,清风习习,婆娑月光里,一人独玩,诗情画意的,正好。

“绿树浓阴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我羡慕的,是楼台亭榭,有池塘,有荷花,有半月,有蔷薇。一方小小院子,风清花香的,站也好,坐也罢,甜蜜的,如一个佛。这辈子做不了诗人,这并不妨碍我到诗里闲逛。

洗个凉水澡,披头散发的读一首诗。“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效仿孟浩然,靠窗斜卧,做一个活神仙。像陶潜一样,“五六月中北窗下卧,遇凉风暂至,自谓是羲皇上人。”谁能做个羲皇人?除过陶潜,就是我了。

我想不通那么封建的社会还有“同川沐浴”习俗。这种风俗至少在清代尚存,清朝吴震方的《岭南杂记》,是其游历广东等地的所见所闻,在当年的粤西一带,女人每年的阴历四月即到河里裸浴,一直持续到阴历九月。公公与儿媳妇、小叔子嫂嫂一起洗澡,也不觉得难为情,男人即便碰到女性私处也没有关系。但不能碰女人的乳房,此即“浴时或触其私不忌,惟触其乳则怒”一说。这种说法,邪乎不?古人不是疯子,也是傻瓜。

我客厅里煤装空调,大热天,我除开扇电扇,就是读诗消暑了。诗是一坨冰,放在心里,浑身上下,凉爽惬意。

随便看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

 

Copyright © 2000-2024 sijig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3 4:4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