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峰市古地名揽胜4河头墟 |
正文 | 峰市古地名揽胜4 河头墟 【按:汀江南流至长化村头便转向西南,与上水溪汇合后又转向东南。“头”,可引申为事物的顶端或末梢。所以,汀江南流而转向西南的顶端称“转嘴头”;流向由西南转向东南的顶端称“河头”,东岸称“河头坪”,西岸称“河头墟”。】 在硿头上游2公里、汀江与上水溪交汇处的左岸,有个古集市叫“河头墟”,与东岸的“河头城”隔江相望。 所谓“墟”,又写作“圩”,即古代的“草市”,是早期乡村定期的集市,大都位于水陆交通要道或津渡及驿站所在地。河头墟交通方便:北上,水陆两路都可达上杭、长汀;往东,过河陆路直通永定、龙岩;朝西,陆路连接广东松口、梅县;往南,陆路转水路可赴广东潮州、汕头。它紧邻汀江,附近有玉壶潭、船子角等泊船场所,利于客货航运。河头墟开阔平旷,附近人烟稠密,利于设立商铺、货栈和墟市,所以,远近的客家人和当地的土著,都喜欢“逢三、八”来这里“赴墟”。 河头墟开设于宋朝甚至更早。南宋嘉定六年(1213),汀州知府赵崇模为改陆运漳盐为水运潮盐,开辟了上杭至峰市段的航道。那时还没有峰市,所有转口贸易都在河头墟进行。至明朝,河头墟还是溪南里第三图的图治所在地。所以,河头墟是当时汀江下游的行政、经济、交通的中心,是仅次于折滩墟的重要口岸。 河头墟地势低平,距汀江水面不足10米,常受洪水的威胁。先期因没有找到更佳的场所,所以洪水过后,人们大都在废墟上重建新生。至清康熙五十二年(1714),一次特大洪水将河头墟彻底冲毁,人们才把经济、交通中心转移至下游地势较高的硿头。 此后,河头墟风光不再,三图里仅剩空名,最后连名字也被“新桥头”所代替。 |
随便看 |
|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