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怀旧着,上海 |
正文 | 我很想知道“外滩十八号”的意思是什么,这是我靠近外滩的第一个问题。 外滩十八号,一栋有着87年历史的经典建筑,外滩的南京路口,我在翘首寻着它。 2012年11月10日,所谓的“光混节”的前一天,我坐上了前往上海的火车。 六点半赶起,杭州的天飘落着小雨。我发去短信问上海的同学,告诉我上海没有下雨,是阴天。 似乎很多事情都无所谓的我,能对一个遥远的地方产生多大的亢奋,其实自己都不知道,便只是期待。 我在上海南站下了火车,找到了大学同学,在1930风情街转悠,第一次置身于这样的数字,自然地联想到民国时候,大上海的许多模样从心头涌起,或者夜上海、或者车夫、或者旗袍、或者使馆,诸如这些。这就是上海。 约莫上午十二点,我们坐在小吃街里吃东西,观览来回走动的年轻人。没有太大的声响,安静到每个桌上都只是互相能听见的声音。我能想象在春城万丰米线店,胖呼的服务员踏着阵阵的楼梯声大声嘟囔着X号的样子。然而此时不同,可以听着心声。 我并不研究吃的艺术,似乎能饱就是一种满足感。至于中午的香菇面,晚上的一品卤肉饭,第二天早上的芭比包子,上海人对吃的概念于我来说是模糊的。即便如此,我也能感受到梅干菜在杭城和上海的地位,那一种略略的甜味便是我对江南菜的大致概括。至于更多,恕我不专。 早在几天前,听另一同学提到南京路。至于怎样的历史,我便不能从书中记起。而这样的名字,便是有分量的。上海的路名很别致,看到西藏路、四川路、黄陂路等等,能感受到一个国家融合在心中,无论走到哪里,都知道我是中国人。厚重的民族感和历史使命,富裕我在这座城市中央最亲和的民族情结。 梧桐树垂的深沉,立冬后的寒风来的有些凛冽,我们并不肆意躲开,这样吹来是一种淡寒的舒爽,能清醒甚至自然地端详古老的容颜。地上没有散落的叶子,堪比手掌大的梧桐叶竟有如此强的韧力不曾坠落,让这样的枝干淋漓尽致干练地撑起一个偌大的怀抱,包容着数千年从不消退的神圣感。 城市的喧嚣在哪里都不能被遮掩,源自商业的气息从来都是肆无忌惮。能从中把持或者汇通的,便是无数被信息通透的人们。这里的人多,行走的模样是一种杂乱,能频繁地撞上迎面而来的。步行街的特征,总是少了在鸣笛中感受斑马线的滋味,也正是如此,能恰巧接触人与人之间碰撞的亲密感,这种浓郁能顺畅地舒缓呼吸,让行走变得更持久和有耐力。 路面很宽,广场式的陈设,张望着几百年前的古建筑,感受西方层次清晰、棱角分明的旧样式,即使砖瓦让时间上了色,变得废旧,也能感受到中国曾几时的大气和洋洋得意,虽然这种洋洋得意遭到了沉重的打击,却也在此时兴复地让人迷恋这样的光景。 都市的宏阔,容不得细微的掺杂。它的大气是千篇一律的,是没有瑕疵的,统一到高度和宽度,若能见到深度,便是百年的老店,追溯到一二XX年,一三XX年,一八XX年,这些静默的数字,沉醉了太多的弄潮儿,让岁月久经沧桑地把上海老字号传承到今天。在过去与未来之间,有一个被我们遗忘的桥梁,那便是时间雕饰的碎片,这些碎片蘸满了太多的角落,以至于未曾到达的桥的那头不太突然和突兀。 亲临着和平饭店,当今天的商业触感如此明显时,住得久了的人又多少会想起在混乱中打造天地的中华好儿郎。枪林弹雨、血雨腥风,文斗武比,从没有歇息的老上海给予了人民一次重生的机会。它的睿智英勇、大气厚重、精巧雅致让男男女女都杰出地贡献着自己,让我也亲自相信这条街让我变得坚定和自拔。 我说杭州的姑娘漂亮,似小家碧玉;杭州是精致的,是自然的,是天然的。南京路上,在人群里穿梭的,并没有非常特别的,似能从上海的宏大感知,人的精干和静默,在这里被提升。 也就是这样,少去了都市强加的纷扰,那种在太多城市给人的凌乱,从而保留着一种最纯正的民风特征。静静地在街上闲逛,走到各个店里,细声说着。然后客气地、平缓地和陌生的朋友聊起来。老太太们是富态的,干净整洁,颇有灵气。 一路走来,太多的嘻哈竟也不能扰乱这纷繁的厚重感,把心安放在这个明朗的城市,感染和净化总是好的。我们在街上拍照,笑容灿烂着脸庞,让一年多的不一样在此时烟消云散,做回学校的傻傻状。然后我们在“南京路步行街”定格了四个人的身姿,让上海为这四个女子做一回鉴证。 视野开阔的时候,东方明珠映入眼帘。天虽昏沉,它清晰的轮廓被独特衬托地更加明显。它是高大美丽的,并没有原因的喜欢,喜欢这种超级,喜欢这种无与伦比,喜欢这种被世俗认为的独一无二。也因此,我们来了,就如雷峰塔,我们的心都是激动和兴奋的。 于是,各种姿态的照片,被存储。渡轮随意缓慢地散落在黄浦江上,华丽的船身让渐渐暗淡在傍晚的江面辉煌,三两处的辉煌成了最绚丽的镶嵌。白日的静守,蕴含着这雍容的转变。 外滩上,寻求着最恣意的状态,吮吸着夹着江水味道袭来的寒风,听着老外偶尔的交谈,还有和我们一样从远处而来的年轻人的尽情释放,在这个被很多人翘盼的上海外滩,享受着生命赐予我们的幸福。可坐坐,做走走,没有闹腾,只有跟着心动的感觉。 不知道那是不是黄浦江大桥,我不想考证什么,只是因为电视的力量。虽说《情深深雨蒙蒙》在记忆中被重现无数次,却没有十分厌倦。而在此次,能倍加亲切地是人景合一,相得益彰。桥并不壮观,而回忆的精神食粮让我们膨胀地相信它滋生的力量和内涵。十年前的影视,接近一百年前的演绎,一百年后的我们,看着这些过往的事儿和渐老的人儿,轮回成为一种必需的时候,我们感怀着,更加珍重。 盘算着距离,慢慢到了城隍庙,金碧辉煌地亮堂着整个城市的夜空。与之相符的,这里是富贵的聚居地,饰品和小玩意竟没能让我们如至圣地,却也能明白一个繁华的都市没有白天和黑夜,总是精神抖擞的,昼夜地散发着大气美。 那个饶有醉意的夜晚,我们五个搭载着小三轮车从城隍庙到了地铁站,虽然小有担心,也刺激地感受了夜上海的另一番小巧模样。开车的师傅总是相信独家技艺的,较之民国拉车的车夫,少了几分忠恳和纯真。 于是,在几番地铁之后,我们结束了满满的一天之旅。载着太多的韵味,合着高铁稳健的行驶,在尝试了许多初次之后,整理一包裹,装满回味,带回杭城,求得在解开的时候,能四溢芬芳。 |
随便看 |
|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