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帆船一片霞光中 |
正文 | 梦,总是会将远去的记忆唤醒,就在我似乎不再记起赣江上的帆船时,酒后好梦却让我重温了少年时代最美的记忆——帆船一片霞光中。啊!在朝霞中,上千帆船乘着晨风在金碧辉煌的江面向天际驶去,上万江鸥簇拥着帆船上下翻飞,太美了,美到让我忘乎所以。很遗憾,几声烦人的汽车喇叭声把我从梦中闹醒,否则我还会继续梦下去,梦到更多更美的场景。我醒来后,帆船一片霞光中的景象依然活生生的在眼前晃动,但理智告诉我,这种景象已经成了历史,除了梦中能见到外,现实中是再也见不到了。整个的心一下突然塌陷了下来!于是赶紧泡上一杯新茶,借着梦后的余兴回忆起少年时代在赣江常常能见到景象——霞光中的千帆竞发。 帆船,对于年青人来说,大概只会将其与现代比赛用的帆船相联系,而我们这些五十年代出生在江边的人则自然的会将其与运货的帆船相联系。可以说,六十年代前的赣江码头,江面最大的亮点就是数不尽的南来北往的运送货物木帆船,因为当时南昌运输主要靠水路,而水路最多的运输工具就是帆船。由于当时中国的造船技术落后,生产的轮船有限,即使能生产,中国的柴油也供应不上。帆船在江上行驶是借助风力,而不是柴油机,所以既经济又便当,使用也就很普遍。只到七十年代中期,用柴油机拖轮拖着的驳船船队才渐渐多了起来,不过势头迅猛,到八十年代后,柴油机拖轮拖着的驳船船队基本取代了帆船。从此,整个赣江上极难见到帆船了。现今赣江水运盛况更是风光不再,不要说帆船,就是连驳船船队都少得可怜!因为汽车已经取代了船,成了主要的运输工具。连我这个守着赣江从没有离开过的人,也已经有好多年没有上过船了;而我在少年时,是经常得和船打交道的,夏天更是如此,几乎天天得上船几次。那时整条街只装有一处自来水供居民生活使用,而且是要收费的。住在江边上的人,无论是洗衣服还是洗菜,都是会带到江边去洗。我们这些男孩在夏天傍晚洗澡,更是要到江中去洗;因江边的水面漂浮物特多,我们就得从一条船跃上另一条船,尽量到接近江心的船上跳下水去洗澡。我对赣江上的船是特有感情的,尤其是那些从天际来的白帆;所以,观看帆船扬帆远航也就成了我少年时的一大喜好。我虽然出生在南昌市内,少年时,南昌以外的地方却不曾去过,应该是属于“见少识窄”之人。所以,我特别想乘着帆船,遍游世界。每每看到远去的白帆远去,我就认为它们一定会穿越赣江,去向长江,去向茫茫大海。啊!那是多么美妙、多么富有吸引力的壮举。只到好多年以后,我才知道赣江的帆船一般是不到大海去的。 观看帆船最好的去处当推八一大桥,因为这里江面极为开阔。早晨,帆船多会在这里迎着太阳结队扬帆远去;晚上,又多会在这里披着晚霞降帆入港。我这个赣江之子到八一大桥观看白帆不仅是为了审美和放飞旅行的梦想,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数帆船玩。不过,极少有数清的时候,因为帆船实在太多了。当你数着时,不是左边窜出几只,就是右边突然露出几只,弄得老是顾左难顾右,每次也只能数个大概。我记得数得最多的一次是六十年代初一个夏天的早晨,我和小同伴用了两个小时的工夫,足足数到上千条帆船!那气势之壮,的确是非语言所能形容的。那天,月亮仍在当班,太阳还在睡觉,我们这些赣江上的小精灵就动了身,自以为起了个大早,想不到江面上早已有挂着灯的帆船纷纷穿过八一大桥桥孔。过桥后,便涌到江北水面列队。一队集合完,又有新的队伍形成中。船队的规模大小不等,大的几十条,小的十来条。这样也就方便了我们统计,只要数船队就可以了。如数到三十个大船队,帆船总数就应该达千条了。随着船队越来越多,整个江面非常热闹,由于天还没有全亮,这些船始终挂着灯,灯光倒影在水中,形成一道道忽闪忽闪的光柱,浮光跃金,如梦似幻,非常好看。当然,江面不可能全是帆船,运送客人的轮船也是在拂晓前出发的,它们鸣着长长的汽笛,开着白亮的大灯从帆船组成的通道中昂然通过,弄得哪些前来列队的帆船纷纷避让。当我们数到三十来个大船队,十来个小船队时。太阳终于升起来了,霎时,整个江面显得无比辉煌。天上是霞光万道,水中也是霞光万道,不,还有帆船上投下的万道渔火。随着太阳升起,所有船上的灯光全熄灭了;接着,船队开始了统一的升帆行动。不到半小时,江面列队的帆船白帆就全升了起来,白色的帆在霞光中全被染成了红色,色彩之响亮,气势之恢弘,直撞击得人心砰砰乱跳。再接着,最前端的船队开始蠕动,进入江心,后面的紧跟着也蠕动,也进入江心,随着一队一队船队纷纷扬帆起航,哇,整个江面实在是壮丽无比。这些扬帆远航的帆船在金色霞光辉映下精神焕发。瞧!片片梦幻般红色的帆,全投在金色的碧波里,把赣江装扮得宛如新娘。大自然这个打扮师似乎还不满意,又招来了无数江鸥簇拥着片片帆船远离。江鸥在大自然这个打扮师的安排下,追逐着远航的帆影,前前后后飞来飞去。这样,与其说是风推着船走,倒不如说是江鸥推着船在走。随着太阳越升越高,蓝天取代了红霞,布帆也渐渐由红色转为白色了。这时,又是另一番景象,《朝霞红帆图》转成了一幅美妙的《蓝天白帆图》。但是,随着这一新画图的展现,那千帆竞发,万鸟飞翔的热闹场景也就很快谢了幕。谢幕后的江面虽然也能见到星星点点的帆影,但多是掉队的帆船留下的。我们也就欢呼着,讨论着离开八一大桥去寻找别的乐子去。 许多年以后,我每每想到这次观看帆船扬帆远航的情景,心里头总会涌起无比的激动和幸福;因为那是诗,是画,是我少年时最美的梦。至今想起来,我都难按捺住心头的激动。是的,人生可能有许多难以磨灭的记忆,但真正要归纳起来却又不会太多,而这次拂晓前到八一大桥观看帆船扬帆远航的事,应该是这不多中的一次。人们一般总会有一种错误的认识,认为越是现代的东西越美。其实是不一定的!美是一种体验,一些过去了的东西如在你心中产生了美的记忆,反而更加根深蒂固。五、六十年代的赣江千帆竞发的场景在我心中产生的美是实在是太深了,是很难有其他的美能取代的。但我得承认,唐代王勃当年见到的赣江美景应该比我少年时见到的还要美!否则他怎么也写不出脍炙人口的千古绝唱——《滕王阁序》。他曾在文中有段赣江景色的描写:“披绣闼,俯雕甍,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轴。云销雨霁,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有人认为这段文字有极大的夸张成分。我却认为基本上还是实写,因为唐代的南昌是江右第一去处,“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之多应该是没有疑问的。江中的“舸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轴”,我小时候也曾见过的。我小时候见到的千帆竞发的场景其实比舸舰弥津更壮观,更容易激发人的诗情,更能使人产生美感。估计王勃当年没有见到,因为文中没有对这种场景的描写。文中对当时赣江景色的描写最出彩的两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也是我小时候时常见到的。过去的赣江南岸尽是沙渚和港湾,站在滕王阁旧址附近,是经常能见到这种场景的。不仅如此,还能常常见到落霞与上万鸥鹭齐飞,不!与上千帆船齐飞。至于“渔舟唱晚”和“雁阵惊寒”,我小时候见得是太多了,由于篇幅原因,就不多作介绍吧。而现在这些美景只能保留在王勃的文里和我的记忆中。因为,江对岸已经盖了不少高楼大厦,现代化了!你只能欣赏到“落霞与高楼大厦”齐飞了!不可否定,现代化进程确实给我们生活带来了极大方便,但也使我们丢掉了太多的诗情画意。 不过,我那时还不懂得真正意义上的审美,更多的是好玩和好奇。好玩的原因上面已经谈到了,哪好奇又是什么呢?奇怪帆船平时都呆在港口不动,为什么非要等到某一天才离开呢?另外,为什么要结队而去呢?再就是江鸥为什么如此迷恋帆船,追着远去的帆船前后翻飞呢?若干年后,前两个疑惑,似乎找到了答案。帆船平时不动,是它们在等风向,等能推动它们到达目的地的风向。为什么要结队而行呢,是遇到大风大浪等险境时彼此好有个照应;再就是进入赣江下游的鄱阳湖,极有可能遇到湖盗,结队而行就能规避风险。至于白鸥追逐帆船的原因,我至今还是一头雾水,解答不了。成年后,我到过不少大江大湖,甚至到过大型远洋巨轮云集的码头,虽然也感动过,惊叹过,但仍然产生不了超过观看赣江千帆竞发的激动。遗憾的是我当时没有照相机或摄像机,要是有的话该多好,我就可以拍摄下来,现在仍可以时时重温和回味。我也想到用画笔画,但是却感到自己的画画技巧还表现不好当时的场面。于是,我想到写,却又感到语言功底不够,难以将当时的美表达好。所以我始终没有去画,去写。今天终于写了起来,这应该是好梦催生出的激情和勇气所致。其实,表现小时候观看赣江千帆竞发的感受,不见得非要用华丽的词汇,用朴素的语言应该更能达意。写着写着,我感觉到非常的轻快自如,积聚的许多感受全涌到笔端,助我放笔千里,一气呵成。不知不觉写到东方既白,初稿竟完成了。虽然不甚满意,但心里还是分外愉悦的,因为多年的一个大心愿终于了结了。 |
随便看 |
|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