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外婆 |
正文 | 外婆 文/墨雨萱儿 1. 对外婆的最初印象,是在母亲的故事里。 农村夏天的傍晚,详和、静溢。干了一天体力活的人们,晚饭后,都喜欢搬出板凳,坐在院子里乘凉。彼时,我们一家也坐在院子里,漆黑的天空上,小星星一闪一闪地眨着眼睛、像在捉迷藏,院子前面的小河,倒映着万家灯火,美轮美奂。晚风透过小河阵阵吹来,清凉舒适。我和妹妹仰头数着小星星,母亲缓慢的打着浦扇,轻轻的讲述着她童年的往事。 “我一共六姐妹,两个哥哥,两个弟弟,还有一个妹妹。物以稀为贵,按道理来说,我应该很招父母喜爱。可是你外婆不喜欢女儿。因此,妹妹便早早送给了别的人家,剩下我一个女孩儿,打小就开始砍柴担水、洗衣做饭。稍做不好,或责或罚。可是待哥哥们,并没有那么苛刻,弟弟们就更不用说了。 兄弟姐妹那么多,但是做的最多最苦最累的就是我。虽然如此,相较兄弟姐妹,我得到的却少之又少。依然清楚的记得,哥哥们拿新买的袜子高兴的穿上时,我只能看着满是洞洞的袜子伤心。弟弟们穿上漂亮的新衣服时,我只能看着自己满是补丁的衣服难过…… 我小时候很爱学习,上学时,连老师都常夸我是一块读书的料。然而,你外婆的一句‘女孩子读那么多书干吗’。我小学没毕业便缀学在家。从此开始了辛苦的社会劳作生活。可是,哥哥弟弟们,你外婆却让他们一直念书,直到他们不肯念。 被抱离这个家,是件多么幸运的事情,偶尔,莫名的我会羡慕妹妹。既然那么讨厌女儿,为什么不打我也送走?” 母亲的声音像来自遥远的星空,平静而自然,仿佛在述说着一个与自己无关的故事。但我依然能听出她语气里,些许的是伤感,还有对外婆的怨怼。 许是母子连心,母亲些许的感伤,总能触动我的心扉,让我不自觉的红了眼眶,湿了双眼。从此,对母亲多了一份怜惜。从此,对外婆有了最初的印象:重男轻女。 2. 小时候,很喜欢去外婆家。尽管对她的印象不太好。 就像母亲,她常常说:“每每想起小时候的辛酸,我真的怨她、也恨她。”可是,每年年初,她都会带我们三兄妹,大包小包的去看望外婆,去了还闲不住。不是烧火做饭、就是洗碗拖地。那样子,比在自家,有过之而无不及。 我喜欢去外婆家,有两个原因,一是因为外婆家很漂亮,有大大的沙发,有清晰的大电视,进门要换鞋,或者不穿鞋也可以,反正脚也不会脏。而且表哥们还有很好玩的游戏机……这些,对于生长在小山村的我来说,不仅新奇好玩、而且可望不可及。 二是因为外婆家有很多零食。而且平时一颗糖都不舍得给我买的母亲,也会买很多好吃的东西带去。我们刚坐下,外婆就会拿一些好吃的给我吃。那时,我觉得表哥们的生活简直就是天堂,心里也无限向往并憧憬着。 在外婆家住上一天,母亲就要带我们回家了。这时外婆会提一些东西给母亲,然后说,“拿回去给孩子们吃。”我心里暗自高兴,真好,回家也有东西吃了。但还没来得及高兴,下一秒就看到母亲左推右推的,把东西推了回去,说什么“带着孩子,拿着不方便”“家里都有”之类的话,结果,就随便拿了点东西,便带着我们兄妹三打道回府了。我心里嘟囔:“不方便,来的时候还不是提了那么多?”“家里一穷二白,哪有什么好吃的”,但是却不敢插话,只在心里怨母亲:什么都给外婆。 3. 母亲虽然一年才去一次外婆家,但是看得出来,母亲很热衷于去外婆家。但勤劳善良的父亲却似乎不喜欢去。 后来,又一年年初,母亲又带着我们三兄妹去外婆家,父亲也终于同去。那一年,我们已经搬离了小山村,住到了离外婆家不远的地方。也就是说,去外婆家,再也不用坐船、坐车、再转车了,坐公交车去也不过只需半小时左右。 那一年,我大约是十五六岁左右。如花的年纪、判逆的阶段。那时的我,早已懂得察言观色、懂得人情冷暖。自然也就懂得了自家与外婆家的贫富差距,内心是敏感且脆弱的。事实上,那时,我已不再热衷于去外婆家串门了。只是母亲说,“你外婆他们很久都没见你了,反正不远,去坐坐呗。” 刚到外婆家的时候,她老人家似乎挺高兴的,还说:“很多年,没那么人齐了。”母亲依然像在自家一样,忙前忙后。父亲很温厚,话也不多,显得有点拘谨。而我,再不复小时候的欢天喜地了,虽然外婆家还是比我家漂亮、零食还是比我家多。 刚坐下不久,外婆家又来了一拨亲戚。那些亲戚我不认识,但是看得出来,应该是有钱人。然后,我们一家就被晒到了一边。大家都忙着去招呼那一帮亲戚了。 这也就算了。更让人生气的是那一顿午餐。 由于餐桌不够大。所以有一部分人只能夹菜坐到外面的客厅吃,首选当然是孩子们。我们兄妹三当然也算在孩子列了。尽管如此还是很挤,后来,我看到父母也都坐到客厅吃了。虽然这只是个形式,但是受尊重的程度却明显的不一样。 我心里很不是滋味。一种被忽视的感觉,强烈的蜂拥而来。我只是个孩子倒也无所谓,可是,我的父亲,他让我的母亲跟着他过着清贫的生活,本来已经自渐愧疚了,再加之如此强烈的对比与忽视,让他情何与堪! 此后,对外婆的印象,又多了一个标签:嫌贫爱富。 4. 或许我个性里的爱恨情仇过于分明,或许我骨子里也遗传着父亲深深浅浅的自卑,同时,又有着寒梅般的傲气。因此,那一年过后至今,我只去过外婆家两次。第一次是我准备结婚,去送礼。第二次,是今年年初。 如果说第一次,是不得已。那么第二次,确是真心的想去看看她。 常常,会听到母亲念叼着外婆。以前,我听多了,也会回一句:“她都不疼你,你却老念着她。”母亲叹了口气说:“再不好,也是母亲。”顿了一下,接着又说,“近些年,你外婆苍老了很多,看到我,还时常问起你!人哪,一上年纪,身体就一年不如一年了。”语气里,满是心疼与无奈。 活着就是一种修行。随着日子一天一天的过去,年轮一年一年的增长。渐渐的,很多事情,都慢慢看淡了。在我心里只有两件事最重要:父母健康快乐,孩子健康成长。对于外婆及其他的人事物,不管爱也好、怨也罢,都早已慢慢淡忘,最后随风飘散了。 因为淡忘,所以对外婆没有怨恨,同时,也没有想念。但是母亲的话,让我突然很害怕。害怕有一天,当我想去看望她,却再也看不到了。 那时,正值新年。天气很好,阳光很暖。我和妹妹各自带着孩子与父亲一家人,骑着摩托车浩浩荡荡的朝外婆家出发。 彼时,外婆已经换了住处,与我小舅舅同住。小舅舅的房子有些陈旧,客厅里摆放着一部电视、一张茶几,靠边摆放着几张长木椅。我们去到时,她正独自一人坐在客厅里看电视。背影很消瘦,给人一种孤独的味道。看到我们一大家子来了,很意外,也很高兴。她热情的给我们大家冲茶、拿出果盘,一个劲的让孩子们吃。口里还说着:“好多年,没那么人齐了。”然后又摸着孩子们的头,说“都长这么大了。我都认出不来了。” 怎么能认的出来呢,上一次见面似乎是在宝宝的满月酒席上了吧!一晃五六年就过去了。孩子们都长大了,外婆却更苍老了。消瘦的身子,微弯的背,一头花白的发丝,印衬着一张满是皱纹的脸。看起来,就像一颗快要干枯的老树——突然,心酸起来。外婆真的老了。 5. 外婆,纵始有千般不是,万般不对。都是因为有了她,才会有我母亲,有了我母亲,才会有我,这个血脉的相连的事实,永远都无法改变。不是么?何况,外婆曾经给母亲提供的环境,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它成就了母亲吃苦耐劳、坚强不屈的性格。这样一种性格,才能在我父亲什么都没有的情况下,母亲依然能与父亲共同努力拼博,为我们三兄妹,创造了一个温馨的家庭。如此说来,对她,我不是应该心怀感恩吗! 外婆,纵始有千般不是,万般不对。都已经成为过去了,不是吗?何况,母亲早就不计较了,我又何必抓着紧紧不放呢。放下对她是一种安慰,对母亲是一种欣慰,对自己是一种解脱。我不会再困在那种怨怼的情绪里找不到出口,不能自拔。 外婆,纵始有千般不是,万般不对。她已经老了。何况,在她满是皱纹的笑脸上,我仍然看到了一种慈祥,一份关爱。那么我们,作为子孙,不是更应该孝顺她、报予她一份敬意与爱意、让她能够安享晚年吗! 哦!外婆。以后,我会尽量常去看望您。 写于2014年5月25日 |
随便看 |
|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