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文章:

 

标题 书生襟抱本无垠——陈文邦散文作品浅析
正文

书生襟抱本无垠

——陈文邦散文作品浅析

蜀南布衣 周 云

认识文邦,是40年前的那个初春。

那时十年浩劫刚刚过去,催生了一个文化中兴的时代。我和文邦都是50后,那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动荡的岁月把我们的青春席卷而去,留下的只是创伤,磨难,迷茫和痛苦的回忆。

荒芜干涸了太久的心灵,恰如久旱逢甘霖。我们拼命地吸允着文化的营养,并自觉地拿起了笔,在雪一样白的纸上涂抹起单纯而笨拙的文字。

那个初春,市艺术馆举办了首届“诗歌讨论会”,发起和组织者是平反昭雪恢复工作的右派诗人李加建,我们便自然地汇聚在了这个会上。

会上下发并讨论了用钢板刻写油印的四个诗友的习作。市土畜产公司的青年雷林,市鸿化厂的青工罗鸣,市贡井盐厂的青工黄德涵和恢复高考就读师专中文系的大学生陈文邦。

那时的文邦,可谓风华正茂,温文尔雅,意气风发,才情充盈。许是惺惺相惜,我们便有了交往。三四年过去的1984年,他已经在九中任教,我在《人民日报》“春潮曲”专栏里读到了他的散文《翠竹新篇》。这在崇尚文学的80年代的自贡,可谓出类拔萃,脱颖而出。也让我对他刮目相看。这以后,我不时在市内外和省内外的一些报刊上读到他的诗文。

改革开放,市场经济。“让一部份人先富起来”,这无疑是一句最震撼人心的诗!直指人性中最深层次的需求,一路扫荡而来,一切明月清风蜜意柔情统统不堪一击。于是,盛世到来,文学远去。

市场经济,自有它的价值尺度与伦理准则,于是,现实的人们纷纷与时俱进。我们看到:被过去那个革命所敌视和轻贱的东西,纷纷在颠倒了过来。黄钟废弃,瓦釜雷鸣,生存竞争,弱肉强食,成龙上天,成蛇钻草。面对一片信仰和道德的废墟,搏斗的、生物的人面对着多种成功的可能性。而今所谓的“成功”,就是你首先要成为有钱的人和有权的人。

随着市场经济的畸形发展,曾经多如过江之鲫的文学青年纷纷散去,激烈的生存竞争中,我的许多“文友”们也各自去忙自己的事情。三十多年來,有人从政,有人经啇,我困守在一个日报作记者。他坚守在三尺讲坛执教鞭。三十几载寒暑过去,风雨兼程,我和他品性端正,却都没能高升,智商不低,也并未发富。一介布衣,两袖清风。何以至此?低头沉思,许是从业的同时,我们一直不忘初心,矢志不渝痴迷着文字、书写着文字!

时光飞逝,岁月如歌,我这位文友在教学和教学研究上也收获了骄人的成绩,他是四川省特级教师。与此同时,几十年来,他不时有作品发表,在博客上写诗文、在空间交文友,似乎从不间断而又不徐不急地有新的诗文出来。我的文友中我们彼此是难得一见的,但他的文字却是我认同的欣赏的。

一晃,我们都走过了这个万象纷呈的时代,我们的人生,便因了这纷呈的万象而丰富了色彩。

日常,我确实读到不少那种散文:或以才华自傲;或以境遇自尊;或以正确自居。在我的读书印象里,残存着不少杂质。文邦的散文,代我扫除了这些杂质,使我耳目一新。

《荷塘上的飞翔》是文邦近几年刊发在国内各种报刊杂志上的散文作品,共有四辑72篇。大多我过去在他发表的报刊上读过,今天细看,又有了不同的感觉,虽然写作的时间点不同,但感觉依然勃郁,使人兴趣盎然。它至少说明了文邦散文所具有的文学品位,能经得起岁月的汰洗。它所释放的文字魅力,也是不言而喻的。

品味文邦的散文,无不宣示着作者立足于生命、生活本位,以及对正常的人性之间温情的呼唤。文邦曾长期工作在教育战线,校园的生活,滋养了文邦积极向上的生活热情。

读文邦散文,首先使人感受到了他的纯真。我想,这是最可宝贵的品格。

他是竭尽所能要表述着一种可能,一种平凡人生经由感受感动反省而达到某种境界的可能。莽莽苍苍的今天,在日益萎靡的时风之下,这种努力已属不易,坚持某种努力更难能可贵。

散文写作,说到底是作者心灵和情愫的审美对象化。而人的精神世界,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散文品位的高低。一个真正的散文作家,不管其内心世界有多么的复杂,但都具备其纯真的一面。

正像哲人说的那样,石蕴玉而山辉,水含珠而川媚,人性中最本真的东西,当是散文写作者能够写出彩的源头活水。

试看当下文坛,浮华、虚无、甚至庸俗之风令人作呕。原本干净的文学创作,居然也被污染了。人事丛脞,人生多故,反掌荣辱,转烛盛衰,使人戴上了厚重的人格面具,写作成了写面具,文学被异化,此乃文学的悲哀,也是文人的悲哀!

我看文邦散文,便不由自主地被他清新脱俗的文字,自然真挚的情感激动了,于是禁不住自己心生感慨。什么是真文学?什么是“伪文学”,文邦的散文就是一种很好的鉴别!人品与文品的一致性,便是文邦散文的过人之处。

文邦的散文最具有动人的思想和情采的,是他写人物,你看,他写亲人,亲情、友情的篇章,情有色彩,人有温度,父亲的邮车、枧竿上的母亲、聪明的女儿,就是那些性格炯异的文友,他也读文与读人浑然一体;《恶家婆》、《为文者李剑》以及他写自己亲人的那些篇章。用亲切有味的文字,娓娓而谈,写出了作者那平常而又动人的形象。温软轻柔的脾性,细致入微的体贴,勤谨上进的工作精神,却没有丝毫的小器和猥琐,华靡和虚荣。

《荷塘上的飞翔》第一辑里的《千巴背带》、《大地的血脉》、《远去的邮车》、《广州,广州》、《那时好借吾师书》、《一删一添见诗魂》 等篇什,都通过对日常琐事的记叙,用类似絮语轻谈那样朴素的文字表现出来的。虽然文章的叙述多于描写,但仍不失精彩的细节,让人过目难忘。!还有一些抒情段落,也笔笔写实,别具情味。像这种生活小景的描写,其实是最能表达情分的。有了这些生活细节的描写,文字必然引人入胜,使文邦的散文富有生活的内容和艺术上的吸引力。

文如其人。文邦的散文作品本分、纯真,在眼下秋千乱翻的文坛上,自成一片天地。

文邦处事低调,不事张扬,总是一颗平常心,讲些日常话,显得诚挚而淳朴,给我留下了很好的印象。

文邦还是一个多愁善感的人,说他整个人、全部作品就是一团感情也未尝不可。情动于中而发于外,心多所感而印于物。他的散文便如葳蕤的花木,吸引了很多善感的读者,留恋叹赏了!在追求物质生活成为普遍存在、不少人物欲滋长的今天,让人知道自己的内心生活、懂得精神的价值是多么的重要。

文邦的文字展现给读者的,是一片清明的世界。让内心去不断接受、吸收一切洁净明澈的人为精神。

他的创造在于:用细笔触,用轻淡的色彩,连续不断地去描绘现实生活中,人们所习见,而易于忽略的心理和景象。

然而,清静明澈的优秀人物及其精神的完整,在现实中甚难遇见。斑驳芜杂是世界的本相,因为生活本就混合了多种属性和质地的集合体。

他写景,城中的瀑布、山上的天车、崖畔的黄桷树,等等,都有声色、有情感、有温度;要说占比较多篇章的那些写花木的文章,那笔还真是细而不腻,艳而不妖,注入了人文的温暖,常有物我一体的意韵。

诚如散文大家孙犁所言:中国的散文作家,我所喜欢的,先秦有庄子、韩非子,汉有司马迁,晋有嵇康,唐有柳宗元,宋有欧阳修。

这些作家,文章所以好,我以为不只在文字上,而且在情操上在襟抱上。对于文章,作家的情操襟抱,决定其高下。悲愤的也好,抑郁的也好,超脱的也好,闲适的也好。凡是好的散文,都会给人以高尚情操的陶冶。

情操就是对时代献身的感情,是对个人意识的克制,是对国家民族的责任感,是一种净化的向上的力量。它不是天生的心理状态,是人生实践,道德修养的结果。

言为心声。浅薄轻佻,见利而动,见势而趋的人,是谈不上什么情操的。他们写的散文,无论怎样修饰,如何装点,也终归是没有价值的。

人之一生,或是作家一生,要能经受得清苦和寂寞,经受得污蔑和凌辱。要之,在这条道路上,冷也能安得,热也能处得,风里也来得,雨里也去得。

文邦的文字干净,雅洁,如同他的人品一样,耐读。他的散文从立意到文法,受古文家的影响很多(历代笔记的影响亦不少)。他的文字,初看起来,有几分平淡无奇,细读下来,这样的平淡文字,殊难为作。

作家被人称做才子并不难,难的是在才子之后,不要附加任何听起来使人不快的名词。

文邦是一位诚笃的人,是一位勤恳的人。我们都是把生命的许多精力,许多身心,都用到文学上。在我们的身旁,不少作家结为一帮人或一伙人,互相哄捧,轮流坐庄。文邦却只在他自己的一块不大的园田里,在炎炎烈日之下,或细雨蒙蒙之中,头戴斗笠,只身一人,弯腰操作,耕耘不已。我是喜欢这样的文章和这样的作家的。所谓文坛,是建筑在社会之上的,社会有多么复杂,文坛也会有多么复杂。有各色人等,有各种文章。

然而,自然的天地在逐渐缩小,物欲在人的精神世界里,比重越来越大。人口的密度越大,道德的观念越薄。这是不用做什么实验,就可以看得很清楚的。

洁净的、美的东西只能从中寻觅。文邦仍在对外部生活进行着仔细观察,他依然在用自己的眼睛和心灵,深入生活,去不断寻找,不停地采撷。

我们有理由期待文邦会把更多更美的散文作品呈献给读者!

随便看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

 

Copyright © 2000-2024 sijig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7 22:03:14